第一章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第一节概述本册教科书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注重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共构建了五个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主要通过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借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初步规范的科学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学习温度计、量筒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做准备。
《水的科学》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单元,以水为研究核心,由生活现象入手,研究水的浮沉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毛细现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单元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学生集中研究“认识天气、观测天气”的唯一单元,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研究空气成分的第一个单元,以空气为主线,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等内容,为今后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辅相成,密切融合,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突出了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为三年级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我们对本册所涉及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拓展实验,目录如下:实验活动一:“吹蜡烛”选做实验必做实验实验活动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活动三:热水温度的变化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四: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五: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六: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七:测量液体体积必做实验拓展实验:制作不倒翁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八: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九:改变浮和沉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证明水有表面张力必做实验拓展实验:自动变圆的棉线圈拓展实验实验活动^一: 探究毛细现象选做实验拓展实验:雨量器的制作拓展实验拓展实验:制作简易风向仪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十二: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三: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十四:验证空气的成分选做实验第二节实验过程指导要点实验活动一“吹蜡烛”【课题名称】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选做实验)【实验目的】验证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实验分析】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旨在通过科学小实验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习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这类科学小实验能帮助小学生开启探究之门,对接下来的科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小实验不是游戏,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瓶子、木块、文具盒、书本等。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3. 分别隔着瓶子、木块、文具盒吹蜡烛,看蜡烛能否被吹灭。
4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本实验可不用记录)【实验现象】隔着木块、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说明】1. 瓶子、木块、文具盒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 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 要注意用火安全。
5. 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
【实验答疑】1. 为什么对着瓶子吹气,蜡烛就被吹灭了?对着瓶子吹气时,瓶子的后面会产生一个低压区域,而周围的空气流试图去平衡低压,这时火焰就会被产生的气流吹灭了。
2. 生活中有没有实例与“吹蜡烛”实验的原理相同?在冷风刺骨的寒冬,人们不躲到圆形的柱子后面去躲避风寒,而是选择到墙后或是大广告牌后去避风。
【实验器材】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3.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一)蜡烛能否被吹灭。
4.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二)蜡烛能否被吹灭。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本实验可不用记录)【实验现象】(一):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二):用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吹气时,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实验结论】用漏斗的宽口吹蜡烛并不容易吹灭,用漏斗的小口吹蜡烛就容易吹灭。
【说明】1. 两次实验时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 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 要注意用火安全。
5. 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
【实验答疑】1. 为什么从小口吹气时,蜡烛的火焰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2. 用大力从小口吹气,能把蜡烛吹灭吗?如果吹气时,用力大,空气流速大,气压低,外面的空气会从喇叭口中央向内跑,从而在蜡烛周围形成气流,也能将蜡烛熄灭。
实验活动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课题名称】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必做实验)【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分析】本实验是《热胀冷缩》单元的起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并测量出一杯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每组准备:一杯温水、红液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
【实验步骤】1. 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实验结束后要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实验记录】(本实验可不用记录)【实验结论】利用温度计能准确测出一杯水的温度【说明】1. 准备的水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学生不小心烫伤。
2 •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温度计,以免碰碎温度计。
【实验答疑】1.为什么要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
2.为什么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如果温度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
3.为什么要等示数稳定了再读数?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4.温度计和体温计一样吗?(1)体温计一般是测量体温所用,所以量程在人体温范围内,从33~42度,而普通温度计根据内装液体不同,量程也不同,比如煤油可到300度。
(2 )最小刻度上普通温度计根据量程不同会有不同的最小刻度,量程大最小刻度大,量程小最小刻度小,而体温计最小刻度是0.1度。
(3)测量时体温计由于水银泡后面有一段很细的结构(水银流过去不会返回,可以确定最高体温),使用前要甩几下,将水银甩到水银泡里面去再使用。
普通温度计无此结构,可直接使用。
实验活动三热水温度的变化【课题名称】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的变化(必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热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降温,但对水降温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做折线图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 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3. 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C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4. 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0分钟的表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5. 得出实验结论。
6.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绘制统计图【实验现象】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说明】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 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的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答疑】1. 应如何调整温度计的高度?调整铁架台的高度,使温度计的液泡悬吊在水中,以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为准。
2. 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应该注意什么?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计时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持续及时不要间断,每隔两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
4. 折线统计图如何使用?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反映出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分别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点和温度点,在交叉处点一个小圆点。
(2)依次在相应的交叉点处点上小圆点。
(3)将相邻的两个小圆点依次用平滑的曲线或线段连接起来,这样折线统计图就做好了。
通过观察,发现折线统计图中的折线开始很陡,逐渐变平缓,说明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实验活动四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课题名称】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分析】学生通过上一实验已经知道一杯水的降温变化规律,但对于装在不同容器中的水温的变化缺少认识。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等活动,使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容器的保温效果是不相同的,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所选用杯子的大小、形状要相同,倒入的热水的温度及水量要相同,这些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器材】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温度计。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C)、等量的热水。
3. 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做好记录。
4. 得出实验结论。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