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准则下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的区别

新准则下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的区别

新准则下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的区别
2009-10-13 15:3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2711“专项应付款”科目使用说明明确:“科目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规定明确:“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由上述规定和解释可以看出,“专项应付款”属于国家拨入有指定用途的权益性资本的投入:“政府补助”属于国家对企业资产性和收益性的补贴。

前者是国家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企业有义务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国家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

国家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也属于资本性投入的性质。

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

对国家拨付给企业的资金,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用途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①政府给予企业的无偿资助即政府补助;
②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
③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如果企业取得的资金属于第①项,则应作为政府补助来处理。

即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以后再按相关规定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如属于第②项,则应计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工程项目完工所形成的长期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未形成长期资产需要核销部分,冲销“在建工程”等科目,需要返还的拨款结余,通过“银行存款”上交;
如属于第③项,则必须按照所有者权益核算的有关规定执行。

㈠、《企业会计制度》2311专项应付款科目与新准则2711专项应付款的比较
经济事项原制度——2311专项应付

核算内容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
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专
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
等,以及从其他来源取得的
款项
核算及会计处理实际收到专项拨款时,贷记
形成各项资产的部分,按实
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
目,贷记有关科目。

同时借
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
——拨款转入”科目;未形
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报竟
批准后,借记本科目,贷记
有关科目。

拨款项目完成
后,如有拨款节余虚上缴
的,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
存款科目。

企业收到或应收的资本性
将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拨款
用于工程项目,借记“在建
工程”等科目,贷记“银行存
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
目。

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
产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
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科目,对未形成长期资产需
核销的部分,借记本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等科目。


款节余需要返还的,借记本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上述资本溢价转增实收资
本或股本,借记“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
本”科目。

科目核算设置方

科目余额应按专项应付款种类设置
明细科目
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各
种专项应付款可按资本性投资项目进行
明细核算
科目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期
末未转销的专项应付款。

新准则——2711专项应付

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
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
或特定用途的款项新准则对“专项应付款”科目的使用核算仅限于对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具有专项用途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制度”与“新准则”的比较本科目。

拨款项目完成后,投资,贷记本科目。

问:我公司收到财政拨款科技三项经费申请是有明确项目的,有具体用途,应归属于专项应付款,但是又是无偿的财政拨款,又该作为递延收益,我们该作何处理呢?
答: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关于印发《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工字[1996]44号)第一条规定:“科技三项费用是指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科技三项费用是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四条规定:“科技三项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按年度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国家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有企业承担的国家和地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指出,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
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

比如,财政部门拨付给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等,均属于财政拨款。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06))》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贵公司收到财政拨款的科技三项费用应视与资产还是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上述规定核算。

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指出,企业取得的财政补助最终是要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除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的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原则上均应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收入总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