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之坦坦荡荡
背景
乾隆九年,即一七四四年,作《坦坦荡荡》诗: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 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1
2 3
背景
平面结构
建筑
植物
4
5
结语
平面结构
坦坦荡荡为九州景区后湖西岸一处别 具匠心的园中园,占地面积10500平方 米。布局和意境仿自杭州西湖的“玉 泉观鱼”。 坦坦荡荡是西湖“玉泉观 鱼”的变体创作。
1
2 3
背景
平面结构
建筑
植物
4
5
结语
植物
从萃景斋来看。 《集韵》上讲,萃,草盛貌。可知,在这个斋内,可以看到草木茂盛的景致。又 因为此斋对着大水池,那么,可以想象出,若不是看其对面双佳斋后的植物,则 其一北侧的小土丘上,定是有着不错的种植。 在植物上,因为今日的圆明园内植物大都是后来的“随意”插种,所以需要凭着 一些留存的诗文图来推测。首先最重要的资料应该非“四十景图”莫属了,其次 则是从帝王们写下的圆明园御制诗里寻找蛛丝马迹了。
谢 谢!
平面结构
《宸垣识略》记圆明园:“杏 花春馆”之西,度碧澜桥,为 “坦坦荡荡”。前为素心堂, 后为光风霁月堂,东北为知鱼 亭,又东北为萃景斋,西北为 双佳斋。素心堂东为半亩园, 西为澹怀堂。
平面结构
坦坦荡荡景区分为前后两个部 分,前部是一组建筑从左至右 依次是双佳斋、澹怀堂、素心 堂、半亩堂、知鱼亭和萃景斋, 后一半景则是由一个品字形水 池和一堂(光风霁月堂)一亭 (四方亭)构成。
植物
其次便是我 们可以清楚 地从水池里 看到游鱼。
植物
从坦坦荡荡图中可以 看到,旱柳是首先能 够确定的树种。
植物
与武陵春色一图相对比,可以 推测出另一种明显的小乔木是 开红色与粉色花朵的山桃。
植物
在素心堂前左右的两株树,如 果以对应素心二字而言,则为 梅或者杏的可能较大,从树形 上,也与这再种树很相似。
结语
从坦坦荡荡的存在讲,帝王们是希望达到鱼乐的境界的。 鱼乐的意境出于《庄子》,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常被采用。其意在表现人的胸 怀坦荡,怡然自乐;不但自乐,而且达到与花鸟、山川同乐的境界。这是由实入 虚, 升华为心灵的乐。这种乐不是物欲满足的乐,而是一种灵性的乐。它既是 从大自然中产生出来,又借大自然寄托、抒发、表现自我的灵性。这种乐的境界, 不是人人皆可以得到的,热衷于权势、利欲的人,即使面对着超逸的美景,也产 生不出这种意境来。只有超出利欲,才能向外发现大自然的灵性,向内发现自我 的深情,使境 与神会。这种精神上的解放,看到了宇宙和人生的和谐之美,体 味到它深沉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雍正、乾隆这样的人永远也得不到的。
坦坦荡荡
履道坦坦——《易经》。 王道荡荡——《尚书》。
1
2 3
背景
平面结构
建筑
植物
4
5
结语
1
2 3
背景
平面结构
建筑
植物
4
5
结语
背景
坦坦荡荡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 组景区,在康熙末年就已基本建 成,位于圆明园核心景区之九州 景区上,是一个仿杭州西游“玉 泉观鱼”的标题园。坦坦荡荡起 初叫“金鱼池”,后在乾隆四年 (1739年)十一月,做“坦坦荡 荡”匾额,钓鱼池从此改称坦坦 荡荡。
平面结构
遗址内现仍保存着规模宏伟的矩形鱼池,东西长 68.75米,南北宽44.8米,深2.9米。鱼池四周以 花岗岩大石条垒砌,池上饰以汉白玉栏杆,其北 侧鱼池内还精心设计了一座木构曲桥与方亭。
平面结构
雍正《金鱼池》诗云: 甃地成卍字,注水蓄文鱼。藻映十分翠,栏围四面虚。泳游溪涨后,泼刺月 明初。物性悠然适,临观意亦舒。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或可推断出,坦坦荡荡在金鱼池时期的水池形状应该是 类似“卍”字形的,而非后来《圆明园四十景图》里出现的“品”字形水池。
植物
应该说“四十景图”的可靠程度是 比较高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沈源 负责起绘透视底稿,绘制建筑,园 廊,院墙,并作环境配置的透视定 位;唐岱根据透视稿绘制山水、树、 石等环境要素。
植物
而且他们此时也已经接触了透视学,在四十景图中便不是使用的传统的国画中 的散点透视,而是一点透视,即当时的线法绘图。
植物
从图上以及雍正“藻映十分翠” 一句中,水中或有水藻。但也 未必尽然。虽然四十景诗中, 有“喁唼拔刺于荇风藻雨间” 的句子,但苏轼在《记承天寺 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植物
乾隆庚寅五月的题素心堂一首 中有“颇厌招风柳,安求树背 萱”两句。。 《诗•卫风•伯兮》:“焉得谖 草,言树之背。” 毛传这样 “谖草,令人忘忧。” 陆德 明释文:“谖,本又作萱。” 后以“树萱”为消忧之词。
平面结构
但其在水池中,又味,我却认为,这一画 蛇式的做法,反而削弱了 主题的表达,把一个近于 哲思的景观表现转置成了 具较多俗味的世俗化园林。
1
2 3
背景
平面结构
建筑
植物
4
5
结语
建筑
坦坦荡荡景区内,一共有 两组七个建筑单体。
建筑
素心堂 澹怀堂 半亩园 知鱼亭 双佳斋 萃景斋 光风霁月堂 四方亭
1
2 3
背景
平面结构
建筑
植物
4
5
结语
结语
关于圆明园的修复重建问题。圆明园的伟大的,不在于因为被破坏了,而是它破 坏之前的样子。但我在翻阅书籍查看论文时,却发现大都与“圆明园修复重建” 有关的,多是西洋楼景区。这让我很是不解。我认为,恰恰是西洋楼景区不能进 行修复。一是没有必要,毕竟这不是中国古典的园林艺术,想看,大可以去凡尔 赛嘛。二是也只有这个西洋楼景区可以提醒人们过去的屈辱历史了。而那些纯中 国古典式的园林形式,现在大都什么都不剩下了,连残存的基座都长满了荒草。 但没有了建筑,没有了园林建筑,古典园林的意境早就不存在了。三是西洋楼景 区在圆明园内,太小了啊。 所以,我认为,圆明园可以修复,但是应该只修复除西洋楼以外的景区。如坦坦 荡荡。
平面结构
坦坦荡荡这一景点的平面图上,一 直少了一个“萃景斋”,在“四十 景图”以及圆明园总有平面图里, 都有这一建筑的存在。
平面结构
坦坦荡荡平面构图上讲,并不是典 型的古典式园林作法。其山体平面 上呈现带状,与水的关系没有明显 的呼应情结。
平面结构
而方形的水池做法,可以看出这一水景的古 朴。我们在艮岳设想平面图以及张择端的 《金明池夺标图》中可以看到,方形水池一 般表达了一种等级思想,而老子在说到“道” 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大 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等说法,则可以看出方形的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