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动量与能量1.动量 2.机械能1.两个“定理”(1)动量定理:F ·t =Δp 矢量式 (力F 在时间t 上积累,影响物体的动量p )(2)动能定理:F ·s =ΔE k 标量式 (力F 在空间s 上积累,影响物体的动能E k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一样,都是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但所描述的物理内容差别极大.动量定理数学表达式:F 合·t =Δp ,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作用效果——使动量变化;该式是矢量式,即在冲量方向上产生动量的变化.例如,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与竖直方向成θ角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与水平面的接触时间为Δt ,弹起时速度大小仍为v 0且与竖直方向仍成θ角,如图所示.则在Δt 内: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小球所受冲量是在竖直方向上,因此,小球的动量变化只能在竖直方向上.有如下的方程:F ′击·Δt -mg Δt =mv 0cos θ-(-mv 0cos θ)小球水平方向上无冲量作用,从图中可见小球水平方向动量不变.综上所述,在应用动量定理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其矢量性.应用动能定理时就无需作这方面考虑了.Δt 内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W 合=m υ02/2-m υ02 /2 =02.两个“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公式: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或 p =p ′(2)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公式:E k2+E p2=E k1+E p1 或 ΔE p = -ΔE k3.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的关系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 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m 1v 1+m 2v 2=m 1v 1′+m 2v 2′,可由动量定理推导得出. 如图所示,分别以m 1和m 2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F 1Δt = m 1v 1′- m 1v 1 ①F 2Δt = m 2v 2′- m 2v 2 ②F 1=-F 2 ③∴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可见,动量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是动量定理的综合解.动量定理可以解决动量守恒问题,只是较麻烦一些.因此,不能将这两个物理规律孤立起来.4.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定律关系——理解“摩擦生热”(Q =f ·Δs )设质量为m 2的板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υ2运动,质量为m 1的物块以速度υ1在板上同向运动,且υ1>υ2,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经过一段时间,物块的位移为s 1,板的位移s 2,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变为υ′1和υ′2由动能定理得:-fs 1=m 1υ1′2/2-m 1υ12/2 ①fs 2=m 2υ2′2/2-m 2υ22/2 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滑动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内能,即不断“生热”,由能量守恒定律及①②式可得:Q =(m 1υ12/2+m 2υ22/2)-(m 1υ1′2/2-m 2υ2′2/2)=f (s 1-s 2)= f ·Δs ③ 由此可见,在两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生热”)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特别要指出,在用Q = f ·Δs 计算摩擦生热时,正确理解是关键。
这里分两种情况:(1)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作单向运动,Δs 为相对位移;(2)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作往返运动,Δs 为相对路程。
5.相互作用中的动量与能量,三类碰撞中能量的变化: (1)(2) 设两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其中m 1以v 1匀速运动,m 2静止。
据⎪⎩⎪⎨⎧++=+=''''222211211221111212121v m v m v m v m v m v m 可得⎪⎪⎩⎪⎪⎨⎧+='+-='2112121212m m m v m m m m v 讨论:(a)当m 1>m 2时,v 1′与v 1方向一致;(b)当m 1=m 2时,v 1′=0,v 2′=v 1,即m 1与m 2交换速度(c)当m 1<m 2时,v 1′反向,v 2′与v 1同向。
(3)非完全弹性碰撞:为一般情况,只有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损失量不最大,亦不最小。
6. 功和能的关系例题: 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上有圆弧轨道,静止在水平面上。
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1向物块运动。
不计一切摩擦,圆弧小于90°且足够长。
求小球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H 和物块的最终速度v 。
解析:解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全过程机械能也守恒。
在小球上升过程中,由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得:()v m M mv '+=1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mgH v m M mv +'+=2212121 解得()gm M Mv H +=221 全过程系统水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得12v m M m v += 本题和上面分析的弹性碰撞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点仅在于重力势能代替了弹性势能。
例题:动量分别为5kg ∙m/s 和6kg ∙m/s 的小球A 、B 沿光滑平面上的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
若已知碰撞后A 的动量减小了2kg ∙m/s ,而方向不变,那么A 、B 质量之比的可能范围是什么?解析:A 能追上B ,说明碰前v A >v B ,∴BA m m 65>;碰后A 的速度不大于B 的速度,B A m m 83≤;又因为碰撞过程系统动能不会增加, BA B A m m m m 282326252222+≥+,由以上不等式组解得:7483≤≤B A m m 此类碰撞问题要考虑三个因素:①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②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不增加;③碰前、碰后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穿越)和速度大小应保证其顺序合理。
例题:设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 。
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解析:子弹和木块最后共同运动,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从动量的角度看,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v m M mv +=0从能量的角度看,该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 ,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s 2,如图所示,显然有s 1-s 2=d 对子弹用动能定理:22012121mv mv s f -=⋅ ……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2221Mv s f =⋅ ……② ①、②相减得:()()2022022121v m M Mm v m M mv d f +=+-=⋅ ……③ 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是:f ∙d 恰好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动能的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可见Q d f =⋅,即两物体由于相对运动而摩擦产生的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于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由于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生热跟路径有关,所以这里应该用路程,而不是用位移)。
由上式不难求得平均阻力的大小:()dm M Mmv f +=220 至于木块前进的距离s 2,可以由以上②、③相比得出:d mM m s +=2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出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子弹和木块都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位移与平均速度成正比:()d mM m s m m M v v s d v v v v v v s d s +=+==∴+=+=+2020022,,2/2/ 一般情况下m M >>,所以s 2<<d 。
这说明,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为分阶段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
象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可用公式:()202v m M Mm E k +=∆…④ 当子弹速度很大时,可能射穿木块,这时末状态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不再相等,但穿透过程中系统动量仍然守恒,系统动能损失仍然是ΔE K = f d (这里的d 为木块的厚度),但由于末状态子弹和木块速度不相等,所以不能再用④式计算ΔE K 的大小。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画好示意图,把各种数量关系和速度符号标在图上,以免列方程时带错数据。
以上所列举的人、船模型的前提是系统初动量为零。
如果发生相互作用前系统就具有一定的动量,那就不能再用m 1v 1=m 2v 2这种形式列方程,而要利用(m 1+m 2)v 0= m 1v 1+ m 2v 2列式。
例题:在距地面高为h ,同时以相等初速V 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 ,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P ,有[ ]A .平抛过程较大B .竖直上抛过程较大C .竖直下抛过程较大D .三者一样大的。
解析:1.由动量变化图中可知,△P 2最大,即竖直上抛过程动量增量最大,所以应选B 。
2、由动量定理可知I 合=ΔP ,而I 合=mgt ,竖起上抛过程t 2为最大)(22h H g gv t m o ++=,而mg 均相同。
所以ΔI 2为最大。
正确答案为B【小结】 对于动量变化问题,一般要注意两点:(1)动量是矢量,用初、末状态的动量之差求动量变化,一定要注意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
(2) 由于矢量的减法较为复杂,如本题解答中的第一种解法,因此对于初、末状态动量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通常采用动量定理,利用合外力的冲量计算动量变化。
如本题解答中的第二种解法,但要注意,利用动量定理求动量变化时,要求合外力一定为恒力。
例题: 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为a,b 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 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 [ ]A .b 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B .从炸裂到落地这段时间里,a 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 的大C .a ,b 一定同时到达地面D .炸裂的过程中,a 、b 中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解析: 物体炸裂过程发生在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由于物体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m B )v = m A v A +m B v B当v A 与原来速度v 同向时,v B 可能与v A 反向,也可能与v A 同向,第二种情况是由于v A 的大小没有确定,题目只讲的质量较大,但若v A 很小,则m A v A 还可能小于原动量(m A +m B )v 。
这时,v B 的方向会与v A 方向一致,即与原来方向相同所以A 不对。
a ,b 两块在水平飞行的同时,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即做平抛运运动,落地时间由gh t 2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