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3
猝死现象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经过极端恐怖或其他各种强烈 的情绪阶段后可能会做出过度反应,被称为副交 感回弹。当回弹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突然死亡即 猝死。如战场上有些士兵是死于恐惧。 当然,猝死不一定都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 造成,对有些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来说,交感神 经系统的直接作用足以引起心脏病突发和心力衰 竭(Phillips, 2001)。
心理学概论
冯 跃
2013-09
第三篇 情意过程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正向123情绪调节法
丰富的一天
1、负面情绪丢出来; 2、正向123: a.这只是一件事; b.找到第二种想法; c.删除负向情绪; d.笑容展现。
2015年3月29日
3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 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 在的身体状况作用所引起的体验,只是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与认 识过程不同。 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 和行为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具有 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
四、情感状态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反映了人的社会 关系和生活状况,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与标准,评价 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意图及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二)理智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知活动所得成就评价过程 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的感受。 (三)美感:是个体根据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的主观感受和获 得理解的精神愉悦的体验。 (四)热情:是个体是对人、事、物等肯定的、强烈的、稳固 而又深厚的情感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够找到 与之相对立的情绪和情感,它们表现在快感度、紧张度、 激动度和强度上相互对立的两极。 情绪和情感在快感度方面的两极是“愉快—不愉快”。 情绪和情感在紧张度方面的两极是“紧张—轻松”。 情绪和情感在激动水平方面的两极是“激动—平静”。 情绪和情感在强度方面的两极是“强—弱”。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 2、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 3、情绪具有情境型和短暂性的特点 4、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所表达的主观体验的 内容有所不同,但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 时又是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 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情绪发生的过程往往深含情感的因素。
想一想:东方人能够接受的人际空间距离是多少?
微表情与读心术的研究 Nhomakorabea
微表情,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 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 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 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 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美国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 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医学领域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可 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我国在中国政法大学也专门成立了微反应研究小组,系统进行 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
当人看见熊后,开始跑,机体唤起,开始意识到身体反 应,感到害怕。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1927):认为情绪中心不是在周 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被唤起并活 动时,情绪就产生了。
当人看见熊后,丘脑被激活,然后激活大脑皮质和下丘 脑,人开始行动。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 — 评价情绪理论。人对事物的 评估与情绪产生相关,人的认知与评价会左右人对情绪的解 释与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趋近的 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 会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 为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漠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 (二)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1971)。个体认知的 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重 要机制,即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知、对自己身体生理变化的 认知、各种情绪状态由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唤醒。人通 过周围环境暗示,以及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再对情 绪状态进行解释与分类。
(三)测慌的原理和机制 测谎是通过测谎仪来测量个体在被检测时是否出现某些生理反 应而判断他是否说谎的过程。 测慌仪是一种多道心理测试技术来检测受测者是否说谎的仪器, 是利用受测者因说谎产生的某些生理反应的原理而设计制成的 生理记录仪。主要是根据个体的情绪状态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 系的生理反应指标来综合判定,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 如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 测慌过程实际是运用了联想原理。测谎过程中,个体的相关部 位和电极连接在测慌仪上,主试向个体首先呈现一系列与案情 毫无关系的“中性”问题,并记录由此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作为测谎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基线,即用此基线比较说谎时情绪 状态的生理反应。 测谎仪的功能以及由此测得的生理反应仍有相当限制,因为引 起个体生理变化的原因有时并不是由于说谎的缘故,可能是个 体的紧张或对某些问题或关键词的理解有误而导致情绪状态上 的反应。
二、情绪与大脑皮层
(一)情绪的脑机制模型:情绪与大脑皮层存在着密切关系, Joseph LeDoux(2000)等发现,大脑中有个叫杏仁核的区域负 责产生害怕情绪,可以不经过大脑皮层直接得到感觉信息, 杏仁核受到创伤会让人感觉不到害怕情绪。 (二)情绪与额叶:大脑皮层,特别是额叶与情绪的产生和表 达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当情绪冲动在边缘系统中心产 生时,情绪表达将受大脑额叶的控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也 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在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心理活动转化为生 理变化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任何刺激都可作为信息,被中 枢神经系统加工与处理,接着会产生某种情绪反应和生理变 化。
第三节
一、表情的含义
表情
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 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睛、额眉、鼻颊、口唇等肌肉变化所表现出 来的情绪体验。
(二)身段表情:是指除面部之外的身体其他部分表达的情绪 动作。身段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三)言语表情:是个体通过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奏等表现 出来的情绪状态。言语表情中的语调表情又称为副语言。 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Hall,1966)在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后, 将人际距离由亲到疏划分为四种不同的人际距离: (1)亲密区。即最亲密的人际空间距离,彼此间可以接近到 0.08~0.3米; (2)个人区。即朋友之间的距离,彼此的身体距离可以接近到 0.3~0.9米; (3)社会区。即熟人之间的距离,彼此的身体距离介于 1.37~2.43米之间; (4)公众区。即陌生人之间或一般公开场合的社会交往活动。
(二)脑电波的变化 脑电波又称脑电图,它有四种波形:α波、β波、θ波和δ波。 在情绪状态时,不仅外周生理上有变化,而且神经中枢也有 变化,所以脑电波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强烈情绪状态下, 人的脑电波与正常状态下的脑电波不同。 情绪状态对α波的影响最大。在焦虑状态下,枕叶的α波消失, 脑电波振幅减小;此外在额叶区、运动区、颞叶区的脑电波 振幅都较正常状态时小。
第二节
一、情绪分类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Schloberg,1954)提出情绪是 由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睡眠---紧张三个维度组成,并 提出了由倒锥体情绪三维模式图。
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R.Plutchik,1970 )以情绪 的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把情绪划分为如图 所示的情绪三维模型。
当人看见熊后,身体被唤起,如果发现熊对人的安全有威 胁,这种唤起被解释为害怕;如果这只熊对人非常友好,唤 起将被解释为高兴或惊讶。
情绪的复杂性
哪个情绪理论可以解释这些人的反应? 似乎每种理论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 分。
当代情绪理论模型
当代心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对一个情景的评价方式极大 地影响着情绪过程(Strongman, 1996)。 情绪评价引起的反应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唤起,如心跳 加快,身体进入反应准备状态;内在情绪表达模式,如面 部扭曲成恐惧的表情,摆出紧张的身体姿势;适应性行为 ;意识上的变化,自己觉察到害怕的主观体验。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对事件认识 的影响,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形成积极评价,可以极大减 少对自己情绪的伤害(Gross, 2001)。
二、基本情绪
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情绪是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四种 基本形式,它们与基本需要相关联,具有很高的紧张性。 (一)快乐:是达到所盼望的目的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舒适 感受和体验。 (二)愤怒:当个体在遭受攻击、威胁、羞辱等强烈刺激下, 感到自己的愿望受到压抑、行动受到挫折、尊严受到伤害 时表现的极端情绪体验。 (三)悲哀:是个体失去某种他所盼望的或追求的事物时产 生的主观体验。 (四)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刺激或预期有 害刺激时产生的强烈情绪感受与体验。
罗素(Russel,1980)采用情绪词评价和归类方法,把情 绪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高强度。 在愉快度维度上可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在强度维度上可分 为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根据两个维度可组合为四种基本情 绪类型:高兴:愉快—高强度;轻松:愉快—中等强度; 厌烦:不愉快—中等强度;惊恐:不愉快—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