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努力体现如下的理念: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性质;使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年段特点定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达成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课文承载的人文目标自然渗透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当中;关照散文文体特点,从语言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十一个字,会正确书写八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品味文字,引导学生有具体到抽象,从外在美到心灵美。

2、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乡间搭石这一平凡事物,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过度出示等级学习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等级学习单中的前三项任务,认识、书写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进行四五等级的学习,通过品读课文,领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板块二:品读课文,体会美1. 抓住协调有序体会走搭石的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5页,谁来读读课后小话筒的提示:课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能看到见的具体的“美”,把它划出来。

师:好,大家停下来,谁来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协调有序师:前面的走多快,后面的跟——生:多快。

师:前面的迈出右脚,后面的就跟出——生:右脚。

师:前面的迈出左脚,后面的就跟出——生:左脚。

师:没有人指挥也没有人发号施令,大家步调一致,节奏统一,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落水,这就是协调有序。

看来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我们会理解的更深刻更到位。

师:读书,要善于想象。

会读书的同学,能够把一段文字读成一幅画或一段电影。

我们来试试看。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睁开眼睛,谁来是说说你看能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人们走搭石的情景,人们走的协调有序,周围景色很美,跟画一样。

生2:我看到乡情们排成一行走搭石,一个跟着一个,脚下发出踏踏的声音,就像轻快的音乐。

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人们的影子倒影在水中,晃晃悠悠的,非常美丽!师:说的太好了,掌声献给她!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家乡,1977年到河北石家庄工作,他说:当我看到城里人一窝蜂似的挤公交车的时候,我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读:每当上工、下工......当我看到行人无序地横穿马路的时候,我又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读:每当上工、下工......师:乡情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让我们也把这段文字记在自己心里,化作我们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吧!学生背诵:每当上工、下工......师:同学们,乡亲们这样走,只是为了走的美而表演吗?生:不是,他们这么走是为了后面的人着想。

师:你怎么知道来的?看来这道风景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生:既有外在的具体美,又有内在的心灵美。

(板书,外在+内在)2.抓住关键词体会摆搭石的美师:心灵美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在美,搭石上还有这样的美吗?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第二和第四自然段,进行读书批注,看看美在何处?请抬头,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美在何处呢?我们还可以展开想象,一起走入乡亲们的心里。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他会想后面的人会不会掉下去,有危险。

他会想:尽可能找些平整的石头。

他会想:这一次我可就放心了,再也不会有人掉水里了。

师:通过填空,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乡亲?生: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乡亲。

师: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这位老乡的美好品质?生: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

师:如果去掉这些词语还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吗?一起读:上了点年岁人...... 有什么不同?生:去掉这些词语,就表现不出老乡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心情了。

师:我们来合作读读这段话吧。

教师读红色的字:无论——只要——一定——直到——你们读黑色的字。

3.抓住理所当然体会过搭石的美师:除了这里,搭石上还有这种心灵美吗?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个场景美在何处呢?生:礼让对方,帮助老人。

师:这种礼让对方是偶然的吗?年轻人背老人是一次、两次吗?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生:总会、总是。

这说明这样的品质已经成为村庄的一种传统美德。

师:文中一个伏字看出了年轻人的品质,伏的字形是这样,原本是指人带着猎狗,趴卧在隐蔽之处等待时机,后来伏就有了趴卧之意,年轻人这样伏下身来就是为老人容易上去。

师:这些事在乡亲们眼中似乎非常平常的事,课文中有一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它是——生:理所当然(学生板书)男同学读黑色的字;女同学读红色的字。

师:这么多理所当然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其实这就乡亲们平凡的生活之美。

4.抓住平凡体现美师:是啊,搭石就是这么平凡,这么普通的一样东西,作者却发现了她的不平凡的美。

(板书平凡的事物不平凡的美)搭石上有爱:生读文摆搭石搭石上有情:生读过搭石搭石上有意:生读过搭石搭石上更有美:生读走搭石师:学到这里你发现这篇课文仅仅是写那些搭石吗?是通过搭石赞美什么呢?生:通过写搭石来赞美乡亲们的美好品质。

师:为此,课文最后说,我们一起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板块三:拓展阅读深化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平凡事物美的方法。

师:作者是怎样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不平凡的美的呢?作者曾这样说过:(出示)13年期间,我每天要走六十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天天走,天天看,天天想,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我写搭石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

——刘章师:从作者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板书)师:无论是搭石还是老杏树这些平凡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们身上蕴含的不平凡之美。

作者笔下这样的文章有很多:杨朔的《茶花赋》;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荷叶母亲》;这一些我们都可以找来读。

板块四:拓展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

师: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你见与不见他都在那儿,我们看看这些事物中蕴含了哪些美?看图欣赏生: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师:让我们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只有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美就在你身边。

美是鼓励的话语给人以自信美是灿烂的微笑给人以温暖美是一种真情时时暖人心美是一盏指路灯照亮我们的未来......板块五:小练笔小练笔:选取图中或生活中的一样事物,写一写它韵含的“美”。

板书: 21、搭石仔细观察平凡的事物用心感受不平凡的美走协调有序具体美(外)摆无论只要 +过理所当然心灵美(内)《搭石》学情分析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搭石》效果分析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

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第三自然段达到了熟读成诵,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内化、吸收了语言。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填写摆搭石的人是怎么想的,到人物的内心去走一遭,然后交流展示,深化了学生对心灵美的体验与感悟,同时进行了说、写训练。

自己的教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每节阅读课的教学,都会和相关的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问学生:“作者是怎样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的呢?”结合作者刘章的一段话,很多同学意识到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的结果,如果不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怎么会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脚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徐老师继续鼓励大家:“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有了前面的指导与三幅图的观察、表达,后面的小练笔便水到渠成。

学生课后小练笔大都等借物喻人,通过普通的事物表现任务的美好品质。

可以做佐证这堂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很不错。

另外,学生还在课上背诵了第三自然段,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字词句掌握的比较扎实,课文也读的声情并茂。

《搭石》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过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