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存储与数据备份(孙晓南)复习资料

网络存储与数据备份(孙晓南)复习资料

网络存储与数据备份复习资料
网络存储方式选择
直连存储(DAS);存储区域网络(SAN);ISCSI技术;
DAS优点:
1实现大容量存储;2可实现应用数据和操作系统的分离;3提高存取性能;4实施简单。

DAS缺点:
1扩展性差;2资源利用率低;3可管理性差;4异构化严重。

DAS适用环境: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较为分散,利用SAN或NAS在进行互连时非常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都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

SAN优点:
1设备整合2数据集中3高扩展性4总体拥有成本低5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6更高的连接速度和处理能力
SAN缺点:
1SAN各个客户端的存储空间是分离的,通过光纤实现连接,许多设备价格高昂,因此,SAN 的实现需要相当高的费用2网络维护也需要相当的开销
SAN适用环境:1关键任务数据库应用2集中的存储备份,3高可用性和故障切换环境4可扩展的存储虚拟化5改进的灾难容错特性。

在制定网络存储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网络存储的核心——数据2要产品也要技术3需求为主4长远考虑,打好基础
选择存储产品
1容错能力2性能3容量4连接性5管理性6附加功能
SATA硬盘特点
1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2更简单的连接方式3真正的热插拔4更高的数据传输精度
SATA目前传输速率150MBps二代三代300MBps,600MBps
SAS技术特点
1兼容SATA2连接简单3传输速率高(平均速率3GBps峰值5GBps)
RAID1
又称镜像阵列,是一种由两块磁盘实现的冗余磁盘阵列(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
RAID1的优点
1数据存储安全2读取速度较高
缺点:1写入速度较低2存储成本高
RAID5:是由至少3块磁盘实现的冗余磁盘阵列
R AID5的优点:1数据存储安全2读取速度较高3磁盘利用率较高
缺点:写入速度较低
SAN组件:服务器,后端存储系统,SAN连接设备(交换机,HBA卡和各种介质的连接线)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的磁盘组合成的一个大型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

磁盘阵列柜优点:1存储容量大2数据读取速率高3扩展容易
磁盘阵列的选购:1 RISC CPU2硬盘支持乱序3硬件磁盘阵列4 SCSI/SAS/SATA磁盘5冗余控制器6光纤通道接口
光纤通道交换机选择:
1通道协议的支持2接口类型的支持3端口数量的支持4交换机功能5可扩展性6冗余性能7品牌选择
HBA(主机总线适配卡):用于服务器上与存储网络连接的设备。

实现内部通道协议和光纤通道协议之间的转换
系统设计原则:
1先进性2实用性3集成性4可扩展性5安全性6可靠性7经济性
数据复制技术:是指由原服务器复制到另一台目标服务器,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保持两台服务器数据的同步性,复制配置和类别是区别不同复制技术的主要指标。

难恢复目标:1灾难恢复时间目标2 灾难恢复点目标(双机热备份,磁带备份)
双机热备份:目的是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部分硬件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的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

网络备份的基本要求:
1保护数据2可管理性3可扩展性
网络备份达到的目标:
1网络备份的自动化2数据备份工作制度化3介质管理,防止读写操作的错误4以备份服务器形成备份中心,对各种平台的应用系统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的备份,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意一台工作站上管理、监督、配置备份系统,实现分布处理,集中管理5维护人员可以容易地恢复损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各类数据;6备份系统还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服务器的平台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的扩展性等因素;
备份系统基础架构:
1存储硬件2备份软件3备份策略4灾难恢复计划
网络备份体系:
1备份服务器2备份代理3备份网络4备份磁盘介质(磁盘存储介质;磁带存储介质)
完全备份:就是每次对系统进行完全的备份。

当数据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时。

完全备份所需要的时间最长和消耗的磁带最多,但恢复时间最短和操作最方便。

增量备份:就是备份上一次全备份或者增量备份系统发生改变的数据。

这种备份策略的优点时节省了磁带空间,缩短了备份时间。

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当灾难发生时,数据的恢复比较麻烦而且可靠性比较差。

其中任何一盘磁带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之后的磁带恢复。

差异备份:就是备份上一次全备份后到系统发生改变过的文件。

它的优点是无需要每天对系统做完全备份,因此备份所需要时间短并且节省了磁带空间。

还有,它的灾难恢复也很方便。

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的介质就可以进行系统的恢复。

灾难恢复的益处:
1降低风险2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3能够增强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灾难恢复中心的两种模式:
非实时模式:就是利用磁带作为备份技术,计算中心人员每天定时备份生产中心数据,并及
时送往灾难恢复中心,尽量保证灾难恢复中心拥有生产中心的最新数据,一旦灾难发生,灾难恢复中心可将业务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运作。

这种模式的特点时在数据备份问题上技术难度不大,但很难保证生产中心与备份中心间数据的实施性一致。

实时模式:就是在生产中心和灾难恢复中心之间建立通信线路,利用数据实时备份,将生产中心主机的数据实时送往灾难恢复中心,保证生产中心也备份中心数据一致。

当灾难发生,生产中心陷入瘫痪时,灾难恢复中心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管所有或部分业务,恢复系统正常运作。

服务器类型:
1. 独立服务器
2. 成员服务器
3. 域控制器4额外域控制器
非权威还原:单域控制器环境中还原Active Directory数据库时,使用的数据库还原模式为非权威还原模式。

该模式中还原后的Active Directory数据库即可立即进入运行状态,为网络提供服务。

还原操作使用“Wbadmin.exe”命令行完成。

网络参数:对于普通计算机来说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对于服务器而言,网络设置还有接口配置、端口代理配置、远程访问配置、路由配置、DNS 代理配置、NAT 配置、DHCP中继代理配置等等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为实现IP的自动配置而设计的协议,可以为客户机自动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缺省网关、DNS服务器的IP地址等TCP/IP参数。

DHCP分为两部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所有的IP地址资料都由DHCP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DHCP要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地址以及DNS参数。

DHCP的优点
1安全可靠的配置2减少配置管理,如果手动设定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地址、WINS服务器地址等参数,将占用管理员大量时间。

而使用DHCP服务器可以大大降低用于配置和重新配置网上计算机的时间。

3为需要经常更改网络参数的用户提供方便,使用笔记本计算机办公或频繁更改位置的用户,在每次更换位置后,都需要重新配置上网参数。

而DHCP租约续订过程解决了这个问题。

DHCP地址分配过程
1寻找DHCP服务器2提供IP租用地址3接受IP租约4租约确认
多DHCP服务器环境部署建议
1. DHCP服务器备份50/50规则
2. DHCP服务器备份80/20规则
3. DHCP服务器备份100/100规则
4. 待机作用域
5. 群集服务
多WINS服务器:
1复制伙伴(推伙伴,拉伙伴)
2. 接收伙伴(当WINS服务器启动时;达到管理员设定的复制时间;由管理员执行立即复制的操作)
3. 发送伙伴(当WINS服务器启动时;数据库中IP地址与名称映射中的IP地址发生改变时;当数据库中的记录变化数达到所设置的更新计数(Updatecount)值时;由管理员执行立即复制的操作)
4. 复制伙伴之间的关系(推伙伴和拉伙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要存在WINS服务器数据库之间的复制过程,就会同时存在推伙伴和拉伙伴)
Echo Enterprise Server独特的快照技术:实时创建磁盘备份、磁盘映像和窗口恢复,同时支持任务计划模式,支持磁盘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多种备份模式。

联机备份:当运行Exchange时执行的备份为联机备份
脱机备份:是在Exchange服务停止时执行的文件级备份
DFS命名空间:可以将位于不同服务器上的共享文件夹组合到一个或多个逻辑结构的命名空
间。

每个命名空间作为具有一系列子文件夹的单个共享文件夹显示给用户。

DFS复制:是一种多主机复制引擎,可以通过有限宽带网络连接复制多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DFS拓扑:
集散拓扑;交错拓扑
DFS类型:
独立根目录DFS;域DF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