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体系题库带答案.doc

双体系题库带答案.doc

***一、填空题(每个 3 分,共计30分)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1 、2、 3、 4 级其中( 1 )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1 、2、 3、 4 级其中( 1 )级最危险。

8、 2017 年 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9、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机)、(物)和(环境)。

14、一15、可能性16、根源17、事故预防18、(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

19、(企业整个范围内)20、(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者LEC 法)、(作业危害分析法或者JHA 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或者HAZOP法、风险程度分析方法或者MES 法、事故树方法或者FTA 法、道化学公司法或者DOW法) 。

21、(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22、(红色)23、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24、(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5、 ( 整改 )、(排除的难度26(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措施)、(职责划分)( 1000 元以上 1万元以下)28、设施区域作业过程29 定性定量30、人机物环境31、危害和整改难度32、较大停产停业整改治理难以排除******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30分)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 )A. 公司、车间、班组、岗位B. 车间、班组、岗位C. 班组、岗位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 B )标准和清单。

A. 考核依 B. 隐患排查治理制 C. 领据度导带班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 C )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 A )A. 物理实体 B.车间C.班组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B)A.危险源 B.作业行为 C. 隐患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A)二部分。

A.作业环境的状 B. 高空作业 C. 动火作态业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 C )评价法。

A.班前会B.班后会 C. 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 A )A. 红色 B. 黑色 C. 白色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B ) A. 班前会教育 B. 消除或减弱危害 C.操作规程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 ) A.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 班前会 C. 班后会11.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 )A. 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B. 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 .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 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 D )A. 安全措施B. 消防措施C. 卫生防护措施D.应急处置措施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 C )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 基层单位、责任人B. 所在单位、责任人C. 责任单位、责任人D. 各级单位、责任人14.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B )A. 效果验证B. 效果验证与更新 C. 效果评价 D. 效果验证与评价15. 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 B )D.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本A. B. 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16.A 17. C 18. A19. C 20. A 11、(C)21、(B)23、(A)24、(D)25、(D)******26、( A ) 27、( B )28、( A ) 29、( A ) 30、( B ) 31、A32、B33、A34、C35、B36、D37、A三、判断题:(每小题 3 分,共计30分)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 I 、 II 、 III 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 )法”(√)11.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定性)12. 安全检查表( SCL )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1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14.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 D 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1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8.、√( C19).21 ×、( 20 B ) 22 、( A )23、( D)24、16. √ 17. √( D )25、( A ) 26、( B )27、( A ) 28、( A )29、( B ) 30、×31、√32、×33、√34. ×35、√36、√37、×******四、问答题:(10分)风险分级管控中工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答:(1)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源?( 25 分)答: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答: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5) 应急处置措施等。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分哪几步答:风险点划分、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风险点级别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工程技术措施: 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 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3、教育措施: 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