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的奉献_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

《爱的奉献_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


写议论文时,必须抓住议论文中的记叙 的特点: 1.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 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 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 述事实。 2.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 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 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议论中的记叙应做到: 1.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2.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3.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记叙的详略, 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 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
(数例并举、古今中外) 生活的轨迹
生活的轨迹是什么?是惟一没有角的圆,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 三角形,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半圆,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 形,是……生活的轨迹是任何存在的惟一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图形。 大而言之,宇宙,这个目前都未知其起点更不知 其终点的实 体,亦自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地球,从一个混沌的状态中萌生 出第一个氨基酸、核酸,再经历几次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从最原 始的原生动物开始,繁衍了多少万年,才有今天人类进化史上的 参天大树,才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 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四大文明古国的盛极一时,人类用 双手筑起了浩浩绵延于崇山峻岭间的长城,令后世叹为观止的金 字塔,还有那至今仍有硝烟和血腥味的古罗马角斗场。这轨迹, 绵延地画满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从珠穆朗玛到大洋深处,从岩层 深处到浩渺空中,其婉约可见毫发,其豪壮足可吞山河。
紧扣论点叙关键
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 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 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 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 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 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 论,喧宾夺主。如课本中写作借鉴中所列 举的几个例子,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揣摩。
《庄子》里有这样 一个故事:一书生与 一女子在枯水桥下相 会,女子没到,而洪水 滚滚,为了践约守信, 书生竟抱着桥柱继续等 待,直到被水淹死。书 生看似很傻,很笨,然 而这正是为人做事的原 则。 (古代事例)
孔子曾说:“不 学礼,无以立。”认 为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 仪,就不会有什么出 息。在古人眼里,待人 有没有礼貌,举止合不 合礼仪,是衡量一个人 的修养乃至品德优劣的 重的复述
事例: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 一日,百折不挠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 他们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 残渣,从几十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中 出来一克镭。他们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实验室是一所类似马厩的屋子。
观点: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记叙事例: 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 懈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他们极其耐 心地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 残渣,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中提炼 出一克镭。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 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 而 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 林 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 连 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 出洪教头的 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 “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 “战略
观点: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才会有所 成就。
记叙事例: 居里及其夫人在提取镭时其实验的条 件非常简陋,实验室看起来简直像个 马厩,工作却是难以想象的繁重,要 一公斤一公斤地提炼,他们战胜了一 切困难,硬是从几十吨铀沥青矿中提 炼出了一克镭,终于为人类发现了镭。
观点: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 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她自己却 死于镭的手掌。她的一生,确如蜡烛, 照亮了别人,却烧毁了自己。
练习: 以“教养”为 话题,选择简明概 括的材料。 1.文化和品德 的修养 2.教育培养
事例
电影《泰坦尼克 号》留在我心底最令 人震撼的一幕,不是 男女主人公的生死离 别,而是几位乐师面 对巨轮将没、众生逃 窜的混乱场面,依然 从容地拉着小提琴!
他们不属于享受世 界顶级豪华游轮的 富贵游客,他们只 是为游客服务的卖 艺者,但是,面临 船毁人亡的灭顶之 灾,他们严格遵照 船长的命令,把有 限的生存机会留给 妇女和儿童,把绅 士风度推向极致! (国外事例)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 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 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 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 勾 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 点,茅盾 这样定向转述:“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 先 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 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 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 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 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
(议—叙—议)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当时光悠悠地从人们身上流过时,不同的人都留下了 不同的生活轨迹。 在时代的浊流中高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屈原投身汩汩清流中,“不为五抖米折腰”的陶 潜“采菊东篱下”;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忧国忧民的 杜甫惟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 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亦有"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豪 气。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然而滚滚的 逝水抹不去这些存在过的生命历程,也正因此,有限的轨 迹得以无限地延伸,纵然"浪花淘尽英雄",抹不去的是 历史的车轮在人类历史上碾过的痕迹。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 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文体明差异; 2.紧扣论点叙关键; 3.情叙事例展风采。
把握文体明差异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 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 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 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 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 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返回
在一家著名公司的面试中, 老总迎入了一个相貌平 平的青年,仅在他离开后的几 分钟内,老总就决定聘用他, 老总的助理觉得很纳闷:这位 青年没有带任何介绍信啊! 老总淡然道破天机——他双手 接过我递的杯子,这是一封介 绍信;出门随手把门关好,这 是一封介绍信;在走廊里低声 细语,是一封介绍信……这么 多介绍信,我又有什么理由不 聘用他呢?(一事一议)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
议论中的记叙
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记叙的不同,是由 写作目的决定的。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是为了感染读 者,所以要尽量写得形象生动,而写作议论文的目 的是为了说服读者,所以议论中的记叙,常常写得 相当概括,重在把证明论点的部分叙述清楚,其他 关系不大的部分则从略。 议论文强调以理服人,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 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记叙也是必不 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议论文要“有感而发”、 “持之 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 生 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 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数例并举) 简明的记叙、画龙点睛式的议论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那么是谁“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 窈窕而去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经受亘古不变的寒风与沙 石吹打,而换取和平免受战火?是王嫱,那个名唤昭君的绝美女 子,她为大汉朝撑起半片安定、安康、安宁的天空。 那么是谁“回眸一笑百媚生”放弃了名声和深爱的人,远赴 吴国,为自己国家的胜利奉献了一切?那个“沉鱼”的浣纱女使 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使得国家能安定团结。 那么又是谁“无字碑头字皆满”,功过留于后人评?是中国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兴科举、用贤能,治国严谨,兴修水利, 广开言路,打造了一派盛世安平的景象。 由明妃到武皇,女子亦能独撑起一片天空,女子亦是平安幸 福的象征。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 是个安定的家,安详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返回
情叙事例展风采
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 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 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 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 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 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 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 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作的文学才华,在 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 也扑面而来。
作业
见教材P84第四题,以“牵挂”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在议论文中正确运用
记叙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佳作欣赏
如果说牵挂是一条线。我认为,这只是让风筝起飞 的线,牵挂可能让悲伤的人得到安慰,但绝不能让被牵 挂所累的人得到成功。
(先议后叙) (古今事例)
05 北京 以“说‘安’”为题
说“安”
(议论文)
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终日闭 户不出,端坐家中,或织布纺纱,或挑水浆衣,有女子在家,室中 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顶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诽毁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 “红颜薄命”,似乎所有的罪恶安在女子身上是那么合情合理。 纣王好色淫乱,民不聊生,但为何总说妲己是祸国的元凶? 唐玄宗的沉沦迷醉似乎扯到杨玉环的痴缠而变得更加容易被宽 恕,那又何须吟上一首《长恨歌》来歌颂其天长地久?吴三桂的 “冲冠一怒为红颜”使他的情圣身份抵过“乱臣贼子”,但为什么 陈圆圆变成了“祸水”而遭人鄙弃?林觉民的壮烈来自对妻子的薄 幸,一纸《与妻书》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千古的美名,可谁又曾 想到那可怜的如花娇妻凄苦迷离的下半生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