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技术交底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技术交底
7、防水层施工后,应认真检查整个工程的各个部分,涂层不应有堆积、裂纹、翘边、鼓泡、分层等现象。
8、涂层完工后,防水层未完全固化前,不得上人,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以免破坏防水层。
9、材料应密封贮存于通风的阴凉干燥处,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严禁烟火
(二)成品保护
1、做防水保护层时,防水施工队应派专人在现场协助监督,防止土建施工 工具等尖锐物损坏防水层。一旦发现防水层被破坏,应及时修补,杜绝隐患。
涂布底胶
此工序相当于传统沥青防水施工涂刷冷底子油,其目的是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脱落;加固基层提高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强度,防止涂层出现针气孔等缺陷,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底胶作为基层处理。
局部增强
对伸缩缝、控制缝、阴阳角等处,可由一层加筋布增强,固化后再进行整体防水施工。
第一遍涂层施工
在底胶基本干燥固化后,用刷版均匀涂刷一层涂料,涂刮时要求均匀一致,不可过厚或过薄,涂刷厚度一般为1.5mm厚为宜。开始涂刷时,应根据施工面积大小、形状和用料,统一考虑施工退路和涂刮顺序。
4、严禁酒后或带病上岗作业。
5、工完场清,避免材料飞扬
(四)职业健康
1、接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有害、危险施工环境的作业工人,按有关规定发放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以确保正常使用。
2、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做好本工程的劳动保护装备工作,根据每个工种的人数以及劳动性质,由物资部门负责采购,配备充足而且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同时加强行政管理,落实劳动保护措施。
第二、三遍涂层施工
在第一遍涂层基本固化后,再在其表面刮涂第二遍涂层,涂刮方法同第一遍涂层,为确保防水工程质量,涂刮的方向必须与第一层的涂刮方向垂直。重涂时间的间隔,由施工时的温度和涂膜固化的程度来确定,在第二遍涂膜固化后,再按上述方法涂刮第三遍涂膜。
下一步施工(保护层或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
待防水涂料层干燥后施工保护层或进行下一步防水卷材施工。在第三遍涂膜施工完毕又未完全固化时,可在其表面稀撒上少量干净的砂粒(直径不大于2mm),以增加涂膜层与将要覆盖的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能力。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项工程名称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防水工程
施工单位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1、防水涂料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及屋面防水中的涂料防水部分采用的是3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二、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进行施工图纸自会审,熟悉施工图纸及其说明、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的内容。
2、底板浇筑细石砼保护层时,不得将砼直接倒在防水卷材上,集料应先卸在薄钢板上再散开,布料马镫的铁腿和手推车的支腿,应用胶皮或麻布包扎好,以免扎破防水层。
(三)安全措施与环保措施
1、班组人员进场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剩余的防水材料、处理剂、纤维布等应及时清理,以防其污染环境。
3、防水涂料、处理剂不用时,应及时封盖,不得长期暴露。
5、施工注意事项
(一)质量保证措施
1、选择专业防水施工队施工,施工前,由工长做好施工交底,施工中严格按防水操作规程施工,各细部节点作法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
2、在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严格做到“三不放过”,并开展好“三检”工作。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防水材料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和物理性能复验。
(二)材料要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水
(三)主要机具和检测工具
便携式搅拌机、搅拌桶、油灰刀(用于基层处理)、毛辊刷(用于涂料的涂刷施工)、扫帚(用于基层清理)、料桶(装盛配制好的物料,便于施工)
(四)作业条件
现场准备:
1、找平层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
2、找平层强度、干燥程度已满足施工要求。
3、隔离层墙上高度控制线已标出。
3、基层含水率的控制是影响地下防水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含水率过高和有明水的情况下,不能盲目铺贴卷材。
4、预计24小时内有雨时,不得施工。
5、按照工程的防水质量要求施工前做好工种安排,施工中认真检查执行情况,配备专职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反映各道工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好施工现场的衔接工作。
6、搅拌料要按配比认真配料并做好记录,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涂刷达到规定厚度、光洁、平整,以确保防水层质量。
4、防水施工人员有上岗证。
三、工艺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涂布底胶→局部增强→涂刮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一遍→涂刮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二、三遍→下一步施工(保护层或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
四、施工工艺
基础表面清理
基层要抹平压光,不允许有凹凸、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涂料施工时,防水层基层应基本呈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9%为宜。施工前,先以铲刀和扫帚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理干净。对阴阳角等部位更应认真清理,如发现有油污、铁锈等要用钢丝刷、砂纸和有机溶剂将其彻底清除干净。
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众卫生法》及所在地政府有关职业病管理与疾病防治的规章制。
接受交底人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记录人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底方存,一份接受交底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