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作文讲评
5.条件关系: (有此才有彼式 )
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 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
“立业与做人”
先做好人才能创好业,最后事业有成。
即使没有伟业,也可留下品格的光辉 。
4、因果关系型
例如:语言与沟通 5、发展变化型 例如:树木、森林与气候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四论
1、两点论
【简评】作者运用反向入题法,既能照应题目,又 能避免偏颇。论点“心态改变环境”直接鲜明,论 证博引旁征、材料丰富,事实道理相结合,具有很 强的说服力。作者既能够从“环境”和“心态”二 者之间的关系上做文章,又能够有鲜明的倾向性。 读了此文,心中激浊扬清,尤其是“我不因世界的 阴影而苦恼,世界因我的笑容而灿烂”一句,使人 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告诫读者在当今浮躁的社 会风气和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 良好的心态创设美好的世界。
何为关系型作文话题
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 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
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 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过程中必须 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 与对事物的认知” 、“我与地坛”
关系型话题的特点
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 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 唯一的。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①直接亮出话题。 如2001年北京模拟考题,直接要求以 “冷与热”为话题作文。 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如2003年 高考作文话题,先是转述韩非子“智 子疑邻”的寓言故事,再提出两个问 题,而后抽象出话题,如“感情的亲 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如“行走在消
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四、 例文研读
环境与心态 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霍金 说:正是剑桥安谧和谐的环境,使我能够安心思 索宇宙、黑洞与时间,写出《时间简史》。两位 古往今来的奇人,不约而同地蜗居在安静之中, 悄悄酝酿出举世震惊的成就。看似安静的草堂和 剑桥,造就了武侯运筹帷幄三分天下的智慧,成 全了霍金揭秘大千宇宙的光辉业绩。然而我认为 安静的环境固然重要,但如果他们本身的志向不 够高远,心态不够成熟,也绝不会取得如此成就。
中国有句古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人 人手中都会有几张牌,每个人手中的牌又是不一 样的,这就如同面对的环境。可以改变的是自己 的心态,把现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改变环 境。高位瘫痪的史铁生和只能坐在轮椅中度日的 霍金,尚且用他们良好的心态为创设美好世界作 出巨大贡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改变心态去 创设美好环境呢?现实环境无论怎样糟糕,我都 不会沮丧,我会努力调整心态,努力创设美好环 境。我不因世界的阴影而苦恼,世界因我的笑容 而灿烂。法国作家菲利普•德朗说:“目光决定世 界。”我要说:“心态创设环境。”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 两者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 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 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 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 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 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 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 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 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 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 “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 则是不科学的。 再如:“自信· 自满· 自负”、“向前看 与向钱看”、 “卑鄙与高尚”。
4.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 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痛苦与成功”:可理解为“成 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 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再如“名师与高徒”。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地质考察队在大山里发现 了一处罕见的山洞。洞内地形非常曲折,大洞套小洞,小洞又连着 大洞,变化无穷,宽大深远至极,还有深潭和峭壁,甚为奇险。此 事一经曝光便引起无数探险者强烈的征服欲。几乎每隔半月便有慕 名而来的探险者,但是进洞后安全返回的少之又少。即便出得洞来, 多半是半途而废者,没有人探到过它的尽头。于是,人们便为该洞 取名“死亡谷”。渐渐地,前来探险的人少了,却留下了一些恐怖 的传说。正当此事就要归于平静时,一位从未上过学,也没探过险 的当地农民深入“死亡谷”,终于找到了洞的尽头,并安全返回洞 口。人们为之震惊,一时间议论纷纷。更有许多人将此事视为无稽 之谈,不敢相信。许多媒体记者采访这位农民时试图找出他的秘诀, 结果出乎意料,他说了一个简单而笨拙的办法:“我只是找了一根 长而结实的绳子,把它的一头牢牢地拴在裤带上,另一头拴在洞口 一棵树干上,然后带上些自制的食物,不慌不忙地探寻。返回时顺 着这根绳子,很快就走了出来。” 的确,有时最简单的便是最 精彩的,请以“简单与精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本文紧紧围绕“简单与精彩”的话题铺衍成文, 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放得开、收 得拢,文笔洒脱,意蕴深邃,首尾圆合,结构谨严, 显示了小作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成熟的思维品质。 对居里夫人和钱钟书等资料运用得娴熟自如,游刃 有余,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认识的高度,使文章弥 散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雅韵和哲理,读来齿颊留香。 本文语言更具可圈可点之处,以散文化的语言说理 达意,含蓄隽永,酣畅精辟,句式参差错落,灵活 多变,特别是排比句的精当运用,凸现了高超的文 字驾驭能力,使得文章个性鲜明,文采斐然,非同 凡响,令人击节。
通过对2005年高考作文题的分析及对这些试 题的综合评价,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关系 型话题作文仍会是2006高考作文题的主流。 关系型话题作文能够考查考生的思辨性,引 导考生能联系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 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选择“简单与精彩”为话题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往往会忽视简单的事物,认为简单就是单纯而不屑一顾。其 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简单是一种境界,有很多时候恰恰是 简单让我们悟出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迸发出许多睿智的见解,使 我们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让我们领略人生的无限精彩。要想写 好“简单与精彩”这个话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话题 的思辨性,行文时一定不要偏离“简单与精彩”,可根据自己的知 识储备与积淀,或侧重于“简单”,或侧重于“精彩”,但是卒章 显志,一定要把“简单”与“精彩”统一起来,而且依据话题材料 应该突出的是“简单”;二是感情的真挚性,忌空喊口号的泛泛而 谈而无真情实感,一定要把对“简单与精彩”的发诸内心的真切感 情表达出来;三是材料的新颖性,不要人云亦云,尽量用新鲜典型 的材料作论据;四是体裁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文体,单 纯、干瘪的议论文是很难拿到高分的;五是拟题的艺术性,如: “‘简单透了’就是‘精彩极了’”;“简单是如此精彩”;“简 单,想说爱你不容易”等;六是在行文中应该充分地体现发展等级 中的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这些将是文章的亮点、得分点。
君不见,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同样境况中的人,有的 几乎改变历史,有的似蝼蚁般悄然离世,消失在滚滚的时 间之河中,其因何在?不正是他们志向不同,心态有别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利的环境并没有改 变君子气节,反而留清白芬芳于人间。“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并没有因 喧嚣的环境而心浮气躁,反而能够用“心远”而致“地自 偏”的效果,用良好的心态创设了美好的环境。反之,如 果心态不好,也是“良辰好景虚设”,“暮霭沉沉楚天 阔”。在“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的条件下,如果怀 着从众的心态“随而止”,也会“不得极夫游之乐”,不 会发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有位名人说的好: 我们在无法改变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生活亦是如此。我们可能常常听到有人哀叹命 运多舛前途无光,抱怨自己的生活琐碎、平庸、 缺乏阳光、草地和浪漫。而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页, 也许就在自我哀叹中悄然隐退了。居里夫人的生 活是简单的,她不为名所累,拒绝法兰西大学理 学院发给她的荣誉勋章,她只要一个实验室。钱 钟书的生活是简单的,他不为利所累,拒绝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的重金聘请,他胸怀宽广,潜心研 究学问,心无旁骛。虽然他们的生活是简单与平 淡的,但我们不能不被他们精彩的人生所折服, 生活的简单同样铸就了精彩的人生。
1.顾此失彼,只谈一面。如“弯路与直路”, 应该两方面都谈,不能只谈一个方面。 2.态度暧昧,中心不明。如“相信自己与听 取别人的意见”,有位考生结尾抛出一句:“到底 是要相信自己还是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呢?请你评 定。”不表明自己的观点,左右为难。 3.缺乏材料,内容空洞。这是不少考生的通 病,一旦话题范围比较小,学生就束手无策,不会 借用一般材料。 4.题目随意,不明关系。不少考生题目太 “时尚”,而扣不准关系话题本身,显得不伦不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 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
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 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 关系。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几种主 要的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 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 谐统一。 如“自由与纪律” ,“平凡与伟 大”, “大与小”
简单铸就精彩无限 佛曰:“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 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 一清静,心是莲花开。”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无数简单的事物,它们给我们 带来了无限的遐思和无尽的精彩。 当一片枯叶从枝头摇落,在空中从容地滑出生 命的轨迹;当你站在一潭碧水边,享受清新脱俗; 当一只白鹭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缓缓飞翔,一直飞 向烟雾深处;当你望着一泻千里的江水,体会那震 撼人心的力量……面对着这简单而又熟悉的画面, 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精彩,大自然的简单铸 就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