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化学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基础知识精讲】1.CO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 + O2点燃2CO2(2)还原性CuO+CO△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3.产生CO的主要反应2C + 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 CO2+C高2CO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重点难点解析】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解答选(C)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CO + O2点燃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物全是CO 2 B.产物全是COC.产物是CO和CO 2的混合物 D.无法确定分析 碳燃烧的产物比氢气要复杂,由于碳和氧气的用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
当C + O 2点燃CO 2时, C 的质量∶O 2的质量=3∶8当2C + O 2点燃2CO时,C的质量∶O 2的质量=3∶4 由于43>85>83 所以其产物既有CO 2又有CO解答 选(C)例4 将CO、N2、O 2、HCl 四种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 2CO 3液,热的铜丝、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A.N2和CO B.CO 2和N2 C.HCl 和N2 D.O 2和N2分析 本题从除杂质的角度考查几种气体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除去气体过程中产生的新气体,(1)经过 Na 2CaCO 3溶液 Na 2CaCO 3 + 2HCl =2NaCl + CO 2↑ + H 2O; (2)通过灼热的铜丝O 2 + 2Cu △ 2CuO;(3)通过石灰水CO 2 + Ca(OH)2=CaCO 3↓+H (4)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 Cu +CO 2解答 选(B)【命题趋势分析】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推断和除杂等问题;CO的毒性与环保,健康相联系;CO、H2、C分别还原CuO的实验条件、现象、装置的对比.【典型热点考题】例1 吸烟危害健康,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 )A.CO 2 B.O 2 C.H 2 D.CO如:尼古丁、甲醛、 CO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CO,而CO 2、H2 、O 2均无毒.解答 选(D)例2 现有如图5-1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图5-11(3)为了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需在C处采用必要的措施(或实验装置),请举出其中的三种:①;②;③ .分析CO具有还原性,可使CuO还原,进入B中的气体既有CO2又有未参加反应的CO,CO2可被澄清石灰水吸收,C处有CO,由于CO有毒,必须收集起来或转化为无毒物质.解答(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uO + CO△Cu+CO2(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 = CaCO3↓+H2O(3)连接一个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尾气;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用排水法收集尾气.例3有一混合气体,可能是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在试管口出现水珠,并有红色物质生成,剩余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试推断混合气体的组成分析因为还原氧化铜后生成水,所以混合气体中肯定有氢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后的混合物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在由此进行推断.解答原混合气体一定有H2,可能有CO、CO2其中之一,或都有.【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CH4B.O2C.CO2D.CO2.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最多能得到xg沉淀,若将上述一定量的CO2经CaCO3→CO→CO2的一系列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能得到x g沉淀,则x与y的关系是()A.2x=y C.x=2y C. x=y D.x与y不成比例3.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1)甲 + 丙乙(2)乙 + O2丙(3)丁在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丙,则按甲、乙、丙、丁依次排列的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C、CO、CO2、CaCO3B.C、CO2、CO、Na2CO3C.CO、C、CO2、CaCO3D.CO2、C、CO、CaCO34.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a升H2与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用去a/2升O2,则H2与CO很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 )A.2:1 B.1:1C.1:2D.任意比值5.一氧化碳能做还原剂是因为()A.它是一种气体 B.它含碳元素C.它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D.在化学反应中它能失去氧6.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A.试验它们的毒性B.观察它们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C.观察它们能否使带火星的木炭复燃D.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7.将CO和CO2混合气体10g,在高温下缓慢通过足量的氧化铁后,气体质量变为14g,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A. 7gB.6gC.5g D.4g8.一氧化碳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下列中的①锅炉中煤的燃烧;②汽车排放的废气;③灼烧石灰石;④氢气的燃烧;⑤汽油的挥发()A.②B.①②C.①②⑤D.③④9.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B.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在空气中的含量大时都可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H氧化碳有氧化性二、填空题10.某无色气体是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把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选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如果把原混合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然后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12.如图5-12所示.已知A可能由H2、CO、CO2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装置甲中放入黑色氧化铜粉末,乙中放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丙中加人澄清石灰水,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判断:图5-12(1)若甲中黑色粉末变红色,乙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丙中无变化,则A为.(2)若甲中黑色粉末变红色,乙中白色粉末的颜色没有变化,丙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如果要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含有的气体应在装置甲前面连接一个盛有的洗气瓶(见图中装置丁).13.用图5-13装置可以洗气、检验、贮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去CO中少量的CO2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2)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有.图5-13(3)若用排水法贮备CO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4)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端通入.【素质优化训练】14.在密闭容器中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共259,点燃后将容器中的全部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后,还能得到3g气体,则点燃前容器中CO和O2分别为多少?15.要除去氮气中混有少量H2、CO、CO2,得到干燥的氮气(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中,正确的是()①浓硫酸②苛性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生活实际运用】16.商店出售的电子煤气灶需有使用之源:(1)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C3H8),(2)管道煤气(主要成份CO),(3)你认为电子煤气灶能否任意使用这两种气源?为什么?若将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煤气灶改成使用管道煤气,你认为如何改进?17.用煤炉烧水时,水开时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窜出很高的火苗来,试解释这一现象.【知识验证实验】下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多种实验.(1)转化:如果通入的CO2中含有少量CO,可将CO转化为CO2,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可能是(至少答两种);(2)检验:如果通入的CO2中含有少量O2,装置中应放的物质是(至少答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年吉林省中考试题)【知识探究学习】化学与环境: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将尾气经过第一轮转化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为N2;然后把气体通入到第二轮转化器中,并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被完全氧化,则两转化器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C 2.A 3.A 4.D 5.C 6.B 7.A 8.A 9.BD二、10.H2 11.N2, N2和CO2 12.(1)H2;(2)CO CO2澄清石灰水 13.(1)NaOH 溶液;(2)澄清石灰水;(3)B;(4)A【素质优化训练】14.17g,8g或14g,11g 15.B【生活实际运用】16.不能,燃烧时需要氧气的量不一样,减小风门或增大供气量【知识验证实验】(1)CuO、Fe2O3(Fe3O4) (2)Cu、Mg【知识探究学习】解答:(1)2NO+2CO 催化剂N2+2CO2(2)2CO+O2催化剂点燃)(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