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 主要见于昆虫体内,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 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最大的。 • 主要应用: – 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 作为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的发生,并 且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 Nuclear Polyhedorosis Virus, AcMNPV)研究得最深入。
昆虫病毒
了解昆虫病毒的种类、 特点及其应用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昆虫病毒可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成功"生物导弹"新技术, 防治松毛虫获得成功。 利用卵寄生赤眼蜂特有的行为特点,结合昆虫病 毒流行病学规律,通过卵寄生蜂将经过高新技术 处理的强毒力病毒制剂传递到靶害虫卵表面,使 初孵幼虫罹病死亡。
既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大发生,又可以保护天敌, 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无害。
五、杆状病毒
优势(与细菌、 酵母、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相比):
多角体基因启动子下的超高表达效率; 表达产物的翻译后加工与高等生物相似,可使蛋白 产物保持天然结构、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 可同时表达多个外源蛋白,来源遍及动物、植物、 细菌真菌和病毒; 能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而不影响其本身的增殖; 蛋白产物易从无血清的培养上清中纯化,无内毒素 污染; 生物安全性高,对植物和脊椎动物均无致病性,而 且经重组后的病毒因失去多角体保护而使其在自然 界的生存能力很弱。
五、杆状病毒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
• 80S初,国外学者发现多角体蛋白基因 (polh)的强启动子及晚期大量表达的特性, Smith等首次建立了AcMNPV/秋黏虫细胞 表达系统,表达了人β干扰素。
• 从此,以杆状病毒作为载体,在昆虫细胞 或虫体内表达外源基因,形成了BEVS 。
昆虫病毒生产过程
• 饲养昆虫 • 病毒感染 • 收集病毒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及甜菜夜蛾病毒 杀虫剂: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病毒杀虫剂生产工艺(以NPV杀虫剂为例)
病毒杀虫剂生产工艺(以NPV杀虫剂为例)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 有包膜的超大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 (135k bp)
一、昆虫病毒的研究
裘维藩(19122000 ) 中国科学 院院士,植物病 理学家,北京农 业大学教授,完 成中国第一部 《植物病毒学》 专著
高尚荫(1909-1989) 中国科学院 院士,病毒学家从事TMV、流感 病毒、昆虫病毒等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既明 医学病毒学家 田 波 植物病毒学家 谢联辉 植物病毒学家 毛江森 医学病毒学家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 形态特征:
– 包含体:核多角体、颗粒体 – 病毒粒子:有包膜、产生2种:芽生型bubed (早期)和包埋型occluded(晚期) • 病理学特征: – 宿主仅限于节肢动物 – 动作迟缓、食欲减退、虫体肿胀,轻触即破, 流出浓汁(无臭),倒悬而死。 – 可入侵中肠组织、进入血淋巴及其他组织 – 从感染到死亡需5~7d。
五、杆状病毒
构 成
通常BEVS由转移载体、亲本病毒和重组介质三 部分组成,其技术路线分以下几步: 先将外源片段克隆到载体质粒中,置于杆状病毒 启动子控制之下,上下游各有一段与亲本病毒 DNA相匹配的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 构建成转移载体; 把转移载体和野生型病毒共转染入昆虫细胞,通 过同源重组将外源片段插入到病毒基因组,再以 特定的筛选标记和方法获得重组病毒。 最后空斑纯化重组病毒,扩大培养,分离、纯化 所表达的外源蛋白。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
2、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
3、痘病毒科(Poxviridae)
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
4、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
“生物导弹”
• 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防治害虫,用柞蚕卵来繁殖 赤眼蜂,并将研制的适应赤眼蜂携带的病毒剂型均匀地 雾化喷洒在柞蚕卵表面。当赤眼蜂咬破壳从蚕壳爬出 来时,每个蜂身上可粘上数百个病毒。赤眼蜂能迅速准 确地找到害虫卵作为寄生卵,贴近害虫卵壳的同时,病毒 粘到卵壳上,使害虫种群发生病毒性流行病。 • 只用5枚生物导弹就可控制一亩地范围的松毛虫流行; 持续期长,一次防治多年受益。 • 实施方法简单:将半个火柴盒大小的“生物导弹”挂 在树木一人高处。
五、杆状病毒
早期的BEVS有很多不足, 短短20多年时间里,随着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不断深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迅速发展,不 断完善,已成为当今基因工程领域四大表达系统 之一,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分析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unae)
5、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虹彩病毒属(Iridovirus)
6、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西格马病毒属(Sigmavirus)
7、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属(Entervirus)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1)宿主特异高 能杀灭害虫,而不影响害虫的天敌, (2) 昆虫病毒主要是通过口器感染
(3)
引起主要害虫的再猖獗与次要害虫上升等可能性 较小; 有些昆虫是植物病毒的介体,一般对介体
(2)不会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 昆虫病毒是自然界本 昆虫无害 来存在的,特别杆状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颗 粒体病毒)对河虾、牡蛎、蚌、蟹没有致病性, (4)昆虫病毒可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对两栖类、鱼类、鸟类及哺乳动物也无任何中毒 性、致病性或异常变态反应; (3)后效作用明显 不仅病虫本身就是病毒生产的“小 优点: 工厂”,而且有些情况下,病毒还可经卵传染, 杀灭次代害虫,化学农药无此特点。 (4)生产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于推广 缺点:
• 分类上独立为杆状病毒科(Baculovidae),分3个属:
– 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 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
– 非包埋杆状病毒属(Nonoccluded Baculoviruses)
• 目前至少从600多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发现 各种病毒的感染——调节种群密度 • 感染病毒的幼虫形成大量包含体,扩散、传播 • 杆状病毒有宿主专一性,对脊椎动物、植物完全 不感染——应用安全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1)大多数昆虫病毒能形成包含体,病毒粒子封闭 在包含体中,包含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包含体的特性: • 在许多有机溶剂中不溶解(酒精、乙醚、氯仿、 苯和丙酮),对蛋白酶抗性强,但它们溶解于 碳酸钠、氢氧化钠、氨的水溶液中。 • 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落到土壤中的包含体 病毒能保持活性多年 • 对高温敏感,对阳光和紫外线也缺乏抵抗力, 一般的消毒剂也可使包含体病毒失活。
属于13个病毒科、2个病毒亚科、21个病毒属。 病毒核酸的类型分为: • DNA病毒——dsDNA病毒,包括: ①杆状病毒科;②多分DNA病毒科;③痘病毒科; ④泡囊病毒科;⑤虹彩病毒科。 • DNA病毒——ssDNA病毒.包括细小病毒科。 • DNA和RNA反转录病毒,包括: ①前病毒科: ②变位病毒科。 • RNA病毒——dsRNA病毒,包括: ①呼肠孤病毒科:②二分RNA病毒科 • RNA病毒——ssRNA病毒,包括: ①微RNA病毒科;②野田村病毒科;③T4病毒科
根据包含体在寄主细胞中的部位,分为: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寄生在寄主细胞核内,包含体内含有多个杆状病毒粒子。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寄生在寄主细胞质中,包含体内含有多个球状病毒粒子。 颗粒体病毒(GV,granulosis virus): 在感染的细胞核里和细胞质里均可发育形成。多为椭圆形, 也有肾形。每个包含体一般仅含一个杆状病毒粒子。 无包含体病毒 : 如昆虫浓核病毒,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核膨大,核内物质 呈浓密、丰盈现象。 昆虫痘病毒(Vagoiavirus):椭圆形与纺锤形包涵体存在 于细胞质内,但纺锤形包涵体是不包埋病毒粒子的.
研究昆虫病毒的意义
茶树害虫的幼虫、蛹、成虫和卵
小菜粉蝶(菜青虫 )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昆虫病毒的种类繁多,涉及11个目的900多种昆虫, 据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昆虫病毒有200余株。
根据“Virus taxanomy1999”,昆虫病毒可分为7个 科: 1、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第七章 昆虫病毒
地球上的昆虫可能达1000多万种,约占地球生物多样性 的一半,已命名的约100万种。 中国估计有60-100万种,但已记载的只7万种左右。
第八章 昆虫病毒
一、昆虫病毒的研究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四、昆虫病毒对有益昆虫的危害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