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化进程及中国历史发展比较表

现代化进程及中国历史发展比较表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历史发展比较表历史时期工业文明的孕育(15—16世纪)大发现时代工业文明的降临(17—18世纪)启蒙与自由时代工业文明的扩展(19世纪初—70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重大史实西欧中世纪后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等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影响、英法百年战争与英法民族国家的建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宗教改革的背景、结果;英国都铎王朝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16到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和北美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17世纪英国清教徒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在欧洲范围内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1698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跟上欧洲近代步伐;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为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形势,加速了欧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在欧美的拓展使整个世界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的革命与改革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英国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的统一)、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和美洲取得全面胜利,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征服全世界的活动也空前加剧,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西方殖民扩张一方面破坏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行政、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被奴役和被掠夺的民族,掀起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在西方工业化的刺激和影响下,被迫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历史重大史实新航路开辟以及西欧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15世纪后,中国明朝中后期在经济、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但在科技的许多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中国开始失掉领先地位。

(1553年葡萄牙窃居澳门;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早期西学东渐)当世界历史大变迁之时,清朝统治者保持现状不变,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康乾盛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盛世出现的原因:励精图治、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成就:国家统一、人口增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的地位(疆域、人口、经济、文化)由盛而衰的原因: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文字狱)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残缺(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租界——“果中之国”)、山河破碎(英国割占香港、沙俄侵占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先进中国人开始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抗争与现代化探索。

(经济转型、民族经济举步维艰,洋务新政,器物变革,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陆军,留学和洋务学堂)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历史发展对照表工业文明的危机与世界重组(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历史时期工业文明的升级飞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战争与革命时代(1914—1918)相对稳定的世界(1919—1929)走向新一轮大战(1929-1937)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世界历史重大史实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美国德国发展尤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地、资本输出地的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掀起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变化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尤其是欧洲历史进程带来深刻影响。

与此同时,战争带来了危机,危机引发了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与国际联盟的成立资本主义世界步入相对稳定时期,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德国魏玛宪政、英国1928议会改革)。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1922年苏联成立。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有效克服了危机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苏联中立自保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战爆发。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打击下,法西斯国家战败,二战结束。

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重大史实列强加紧侵略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瓜分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半殖民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资产阶级革命派捍卫辛亥革命果实;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壮大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高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兴起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1934—1936年红军长征。

从九一八到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民族危机严峻,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及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人民支援,并对世界做3地半封建社会依旧。

传播。

出了贡献。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历史发展对照表现代文明的拍打而至与世界的巨变(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时期二战后初期(1945—195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历史重大史实二战后,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美苏两极冷战国际格局形成。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

12月《布雷顿森林协定》在华盛顿签订,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世界贸易体系,确立了美国“金元帝国”的霸主地位。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 在美国诞生。

1948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1949年,两个德国出现,北约成立, “日内瓦公约”形成,1950—1953年朝鲜战争“特需订货”为日本带来“消费景气”。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联邦德国艾哈德倡导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1952年实现了经济复兴。

斯大林模式继续发展。

1955年华约成立。

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美苏争霸,国际局势动荡:1961年柏林墙修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信息技术发展:1969年,美国创建阿帕网,8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美国家庭。

世界经济发展: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60年代东京奥运会带来“奥林匹克景气”,1964年,日本过渡到发达国家,1968年,日本宣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

联邦德国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

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经济的疲软、美元贬值,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改革使英国经济在80年代中期迅速增长。

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南南合作; 1975年,巴黎“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第一次“南北对话”。

国际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70年代,日本确立“多边自主外交”方针,80年代以来,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

1985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取消党的领导地位。

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

1991年华约解散,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终结。

90年代,美国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欧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欧元诞生。

1992年俄罗斯 “休克疗法”建立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普京提出-“有效经济”,成效显著。

中国历史重大史实1946—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1953年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4年倡导和平共处、日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被迫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中国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1971年,中国恢复联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战略、“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加入世贸内瓦会议,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1955年亚非会议主张“求同存异”、反帝反殖。

合国席位。

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3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77年恢复高考。

组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有关文明史与现代化的基本观念一、人类文明史——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历程1、依据文明的表现形式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2、依据文明的地理环境分:东方大河文明、西方海洋文明、北方草原文明3、依据文明的经济形态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经济时代)(托夫勒)4、依据文明的核心价值分:儒家文明圈、基督教文明圈、伊斯兰教文明圈5、依据文明的社会形态分:五种先后递进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6、依据文明的时间形态分:古代、古典、中世纪、近现代、当代(西方主流学派)二、人类文明发展的几个重要特征:1、从人类文明纵向演进的过程来看:由采集狩猎时代到农业社会的渐进,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由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的飞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