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重大校[2007]65号)(修订稿)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综合所学知识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所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规定的工作任务,撰写出符合要求的科研、学术论文和设计说明书并绘制出相应的图纸,并力求有所创新;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设计(研究)思想,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1.选题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综合训练目的,难度和分量适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后能够完成。
(2)一人一题。
由几名学生共同参加的题目,应在题目和任务上加以区别,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其比例应不低于60%。
(3)应尽可能结合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社会的实际,其比例应不低于80%。
(4)内容重复课题一般不应超过两届且内容要有所改动,保留课题每次应有所创新。
(5)下列课题不宜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①偏离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达不到综合训练目的;②课件类;③学院教学委员会认为不适宜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题目。
2.选题一经审定,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须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变更原因,并对新选题进行论证,经系(教研室)同意,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由学院备案。
三、指导教师1.资格(1)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初级职称人员不得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职责(1)按规定提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供学院审查和学生选择。
(2)编制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并及时下发给学生。
(3)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并做好评阅工作。
(4)全过程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每周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严格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并做好记录。
(5)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形式审查,认真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在评语中明确指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6)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档归档工作。
3.要求(1)指导教师由系(教研室)安排,经主管院长审查,报教务处备案。
(2)每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总人数应控制在8人以内,承担了其它教学任务的教师指导学生数应相应减少。
(3)各学院高职称指导教师所占比例应高于50%。
(4)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应严格按学校规定履行请假制度,凡请假超过5个工作日及其以上的需报教务处备案,请假前应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同时委托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教师代为指导。
四、对学生的要求1.仔细研读所接受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开题报告、外文译文等,严格遵守《重庆大学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重大校[2006]561号),不弄虚作假。
2.遵守纪律,保证出勤,因事、因病需请假的,应按相关规定事先征得导师和相关领导批准。
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假未到者,所在学院可以作为平时成绩不合格将其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降低一个等级。
3.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符合规范化要求,否则不能取得答辩资格。
4.尊敬教师,服从安排,自觉爱护教学仪器设备和公共设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坚持节约,杜绝浪费。
5.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毕业设计(论文)的电子文档及其它资料的知识产权属于学校,学生应于答辩结束后交指导教师,由学校归档保存。
经相关程序审定后可作为论文发表或成果应用的,其第一署名单位应为“重庆大学”。
五、交叉评阅及答辩1.交叉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在答辩前由学院指定其他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进行交叉评阅,交叉评阅教师应在评语中明确指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2.答辩的组织(1)各学院在答辩前三周成立院级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由院学位委员会及其学科专业负责人和相关教师组成。
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组织学院的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
(2)各学院也可根据学科或专业的特点,成立学科或专业答辩分委会,各学院必须统一各答辩分委会的评分标准。
答辩分委会在学院答辩委员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学院答辩委员会有权对答辩分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审查答辩分委会评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绩。
(3)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一般3—5人,另设答辩秘书1人,组长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成员为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秘书由教师担任。
答辩小组的责任是主持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确定其答辩成绩,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每一答辩小组负责的答辩学生数不得超过30人。
(4)答辩委员会(答辩分委会)、答辩小组名单和学生的答辩安排在答辩前二周报教务处备案。
3.学生答辩的要求(1)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分为学生自述和教师提问两个阶段。
学生自述主要包括: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与结论,设计(论文)中的体会及改进意见等。
(2)答辩老师提问应侧重课题关键内容和围绕其设计(论文)的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重在鉴别学生独立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进一步拓展学科专业视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一般不得少于3个。
4.对以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应重新组织答辩小组进行二次答辩:(1)初次答辩被评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2)学生或教师提出较大异议的毕业设计(论文);(3)答辩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进行二次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
六、成绩评定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应参考学生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以设计(论文)质量和答辩的情况为依据。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其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参考比例为4:2:4。
3.成绩评定标准参见《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参考标准》,从严要求,成绩评定为“优秀”的比例不得超过总数的20%,获“良好”及以上成绩的学生人数不超过本专业毕业学生人数的70%。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学院主管院长核批,报教务处审核后公布。
七、组织管理职责1.教务处职责(1)统筹安排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工作的时间和进度,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宏观监控。
(2)根据培养方案,组织各学院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工作,组织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进展和质量,并定期通报检查情况。
(3)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收集、汇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相关数据。
(4)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文档抽查,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编印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做好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2.学院工作职责(1)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领导工作,包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遴选指导教师、组织选题、布置工作任务等,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常进行。
(2)安排学院督导组督查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
(3)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
(4)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
(5)评选并向学校推荐本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上报各阶段检查材料,确保相关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6)负责毕业设计(论文)文档的收集、归档管理。
3.系(教研室)工作职责(1)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安排指导教师。
(2)审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按照学校的规定和学院的要求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工作。
八、质量监控1.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实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责任制。
教务处负责组织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和检查,各学院、系(教研室)对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严格把关,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负责。
2.学校教学督导组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过程督查,各相关单位及个人应予以积极配合。
3.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监控(1)选题审查①选题申报。
指导教师根据选题原则拟定选题,学生也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前期的科研等按照选题原则自拟选题,题目拟定后由系(教研室)组织会审。
②选题论证。
指导教师应对课题的任务与主要内容、综合能力训练、工作量、题目难度和广度及软硬件条件是否具备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系(教研室)应组织相关教师对选题的质量、难度和份量、是否满足培养目标及要求等方面进行审定,对选题质量把关,并将审定的选题报学院。
③选题检查和抽查。
学院应对选题进行检查,对于不满足教学要求的选题要责成相关教师进行修改,直到选题满足要求。
学校将随机抽调部分《选题表》进行检查。
(2)开题检查①任务书。
要求任务明确、目标具体、工作步骤清晰。
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应审核把关学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未通过的应重做。
学校随机抽调部分《开题报告》进行检查。
③外文翻译。
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或设计相关的参考外文进行翻译。
(3)过程监控①指导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给予认真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并按时完成。
②学院、系(教研室)应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实施和答辩阶段组织随机检查。
(4)毕业设计(论文)文档抽查学校将在新学年初,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文档归档质量检查,抽查范围为当年应归档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档。
4.出现以下情况者,将视为教学事故:○指导不认真负责,致使出现明显错误或抄袭现象,且未发现和纠正;○不按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评分严重失实;○不按时归档或遗失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档材料;○不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擅自请人代为指导。
5.鼓励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可以公开的毕业设计(论文)修订发表,以及将毕业设计运用于生产实践,使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对以下情况将给予奖励:①以指导教师研究课题作为选题背景的毕业设计(论文),且被评为校优的;②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二年内,在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重庆大学,指导教师为第一或第二作者(若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且所指导学生署名应排前三名的;③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二年内,被社会采用,已产生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