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科技成果登记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实施办法》(云科奖发﹝2015﹞2号)要求,现将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申报的“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成果登记信息公示如下:
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名称: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二)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三)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主要完成人:
邓喜庆、贠新华、年顺龙、皇宝林、何长斌、王海波、李永、李元
杰、冷天熙
二、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消长变化动态数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安全规划及编制林业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依据。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和森林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一类调查以5年为周期,二类调查以10年为一个经理期,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时效性差,且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相互独立运行、互不衔接。
三类调查和年度核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调查对象,虽然能提供精度较高的调查结果,但调查范围具有局部性、微观性,无法满足宏观决策信息需要。
在现代社会对信息交流与反馈的要求更加频繁、及时、准确、全面的今天,通过每5年或10年进行一次本底调查已经不能满足各级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需求。
因此,为了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年度出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省省情的基于小班的数据更新解决方案,我院于2011年底开展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各项工作,并以普洱市为试点,利用研究技术方法对全市进行数据更新,历时近一年半,于2013年4月完成项目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两年来,更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为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年度出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省省情的落实到山头地块的数据更新完整解决方案;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安全规划及编制林业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 首次提出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解决方案;
2. 利用数学模型对不同经营类型下林分的生长、进界和消耗进行模拟;
3. 基于空间建模和数据库技术对小班边界变化、管理属性变化及空间区域的立地条件自动化处理;
4. 基于C/S结构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
2013年4月,在云南省林业厅主持下,项目成果通过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项目是全省首次对市级及所辖全部县(区)的一次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其成果和方法有重要意义;拟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可行,技术手段先进;成果数据详实、可靠;对开展全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实现年度出数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并于2013年应用本研究的技术方法对普洱市10县区的森林资源进行更新,通过大量的调查验证证明,本研究的技术方法可行,可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项目组依据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的技术方法对普洱市所辖10县(区)进行了森林资源更新。
两年来,森林资源更新数据已在普洱市人民政府及所属发改、国土、环保、林业、水务等各相关部门,绿色经济办、森林普洱办、森林城市办等各相关机构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相关部门、相关机构普遍应用。
为普洱市节省了上千万元的资金,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存在的问题:目前,部分县(区)对森林资源更新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安排专人管理储存档案资料,导致部分档案资料缺失,给森林资源更新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六)历年获奖情况
2013年4月获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七)成果简介
为了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年度出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省省情的落实到山头地块的数据更新完整解决方案,我院于2011年底开展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各项工作,并以普洱市为试点,利用研究技术方法对全市进行数据更新,历时近一年半,于2013年4月完成项目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
项目在普洱市全面收集了各县(区)2006至2011年的各项森林经营及森林灾害资料,1978年-2012年35年间7次一类调查中的万个胸径生
长样本,利用3S技术及数据建模技术,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研究编制了基于空间建模技术的小班边界更新、采伐作业设计更新、造林作业设计更新、公益林更新、征占用林地更新、数据优化与整理、前期小班因子提取、地形因子更新等8个空间数据更新模型;拟合并验证了基于林木自然生长和消耗的胸径生长模型、树高生长模型、蓄积量生长模型、林木株数模型、枯损模型、消耗模型、年龄胸径关系模型、年龄树高关系模型等一系列用小班林木因子更新的数学模型共153个;综合各种模型和更新技术路线,采用GIS技术开发了云南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在普洱市各县(区)2007年二类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间隔期遥感影像及林业生产经营变化,利用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完成了普洱市全市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更新,更新成果经验证符合精度要求。
2013年4月,在云南省林业厅主持下,研究成果通过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驻云南省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普洱市林业局及普洱市各县(区)林业局等单位的专家评审。
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项目是全省首次对市级及所辖全部县(区)的一次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其成果和方法有重要意义;拟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可行,技术手段先进;成果数据详实、可靠;对开展全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实现年度出数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研究项目技术方法及更新成果得到国家林业局、新华网、人民网、云
南网等官方门户网站的广泛报道。
两年间,更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后续各项工作中为普洱市节省了了上千万元资金,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成果完成人员及其贡献情况
(一)邓喜庆:完成整个项目方案设计,参与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并最终审定技术方案,在项目中对整个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
(二)贠新华:项目协调与管理、参与制定项目研究技术路线、主持项目技术方法咨询、主持项目评审结题。
(三)年顺龙:参与项目研究技术方案制定;参与项目影像解译标志建立、目视解译、实地验证等;参与数据处理及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报告编写。
(四)何长斌:参与项目并完成云南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
(五)皇宝林:完成林分的生长、进界和消耗模型的研究。
(六)王海波:完成数据汇总处理。
(七)李永:参与完成外业验证及分析。
(八)李元杰:参与项目影像解译标志建立、目视解译、实地验证等;完成成果矢量数据汇总和专题图制作;制作基于县级成果的境界线自动生成模型、制图图斑自动规范模型和林业专题图图例库。
(九)冷天熙:参与项目调查及数据处理。
四、成果合作完成单位及其贡献情况
普洱市森林资源管理站:参与外业调查及成果验证。
云南省林业厅 2015年6月 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