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可民法第十五讲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的瑕疵法律行为有三个成立要件,和特别的成立要件;有一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
本节课将分别学习各种具体的要件,重点是掌握一般生效要件。
本节课讲解第二个一般生效要件——意思表示真实。
如果意思表示不真实,此时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就不具备了,称为“意思表示瑕疵”。
广义上的意思表示瑕疵是任何导致意思表示有问题的都叫做“意思表示瑕疵”。
广义上的意思表示瑕疵有时出现在表示行为的构成要素上(无表示价值、无法律拘束意思),此时因为没有表示行为,意思表示不成立;有时意思表示的瑕疵出现在内部的意思上(无行为意思(意思表示不成立)、无表示意识(意思表示虽然成立,但是表意人会类推适用意思表示错误的规定来撤销)、缺乏效果意思(称为“狭义的意思表示瑕疵”,传统学说称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不自由”,既包括故意的不一致也包括非故意的不一致))意思表示之瑕疵(广义)无表示价值无表示行为意思表示不成立无拘束意思无行为意思无表示意识意思表示成立故意叫做“虚伪表示”不一致狭义之瑕疵非故意叫做“错误”不自由:欺诈、胁迫一、意思表示瑕疵中的利益衡量㈠无瑕疵的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⒈无瑕疵的意思表示A想为自己的女友B 6月1日的生日买一件生日礼物。
A觉得自己的女朋友肯定会喜欢首饰,而自己现在还有5000元可以花费的余钱。
首饰店中A看到了一个标价5000元的戒指,并认为这是一个纯金的戒指,并向店主C为相应表示:“我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这个戒指”。
⑴A最终形成了效果意思——“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这个戒指”在形成效果意思前,A考虑了很多因素(女友生日、生日礼物、5000元余钱、纯金戒指...),这些因素促使他形成了效果意思,这些促使效果意思形成的因素称作“动机”。
⑵A形成效果意思后,还要解决如何表达效果意思的问题,要为自己形成的效果意思寻找一个恰当地表达方法。
A会有多种表示方法:Ⅰ用语言文字把全部效果意思表达出来A说:“我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这个a戒指,标号为XXXXX”Ⅱ用写信等书面的方式A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现在我愿意按照你的标价购买标号为XXXXX的a戒指”Ⅲ采用语言加行为的方式A指着标号为XXXXX的a戒指说:“现在我愿意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这个戒指”(此时如果没有指的行为,不可能把效果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Ⅳ用默示的方法完成意思表示A把5000元现金放在柜台上,用手指着标号为XXXXX的a戒指如果采取的表达方法不恰当,会造成意思表示的瑕疵;即使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方法,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造成意思表示的瑕疵。
如果A在形成效果意思表示前的诸多考量(所有的动机)和外部的事实完全相符,那么A就没有任何认识上的错误,A采用正确的表示方法后意思表示没有瑕疵。
(动机没有错、效果意思没有错、表示方法没有错、执行意思决断使也没有错,所以整个意思表示没有任何的瑕疵)什么时候会出现意思表示的瑕疵?⒉意思表示的瑕疵:类型⑴B的生日在12月1日而不是在6月1日⑵B根本就不喜欢戒指(4843)⑶A仅有2000元余钱可用于购买戒指⑷该戒指非纯金,而是镀金的⑸A本来想购买a戒指,误将b戒指当作a戒指,手指b戒指称:“我要买这个戒指”⑴⑵⑶⑷的情形:这些瑕疵是表意人无意造成的,无意造成的意思表示瑕疵称为“错误”因为这些错误是动机上的错误,所以被称为“动机错误”⑸的情形:A此时内心的效果意思(“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a戒指”)是外部的错误,内心的认识没有错误。
A根本就不想买这个戒指送给女友,但是在女友B面前,为讨其欢心,只好对C表示:“我以5000元的价格买这个戒指”A此时内心没有效果意思(A内心真诚地不想买),但是情势所逼A还是做出了表示。
此时外部虽然存在一个表示行为,也有表示价值(任何不明真相的第三人都会认为A做出了意思表示,表示价值是“以5000元的价格买这个戒指”,。
但是A内心毫无效果意思。
这种意思和表示的不一致是A有意为之,凡是有意为之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都称为“虚伪表示”。
这种“虚伪表示”是A单方的虚伪表示,因为店主C是有效果意思的,这种单方的虚伪表示具体叫做“真意保留”。
真意保留单方虚伪表示心中保留秘密保留狭义意思表示瑕疵的举例:评价元的价格买这个戒指”A此时内心没有效果意思(A内心真诚地不想买),但是情势所逼A还是做出了表示。
此时外部虽然存在一个表示行为,也有表示价值(任何不明真相的第三人都会认为A做出了意思表示,表示价值是“以5000元的价格买这个戒指”,。
但是A内心毫无效果意思。
这种意思和表示的不一致是A有意为之,凡是有意为之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都称为“虚伪表示”。
这种“虚伪表示”是A单方的虚伪表示,因为店主C是有效果意思的,这种单方的虚伪表示具体叫做“真意保留”。
此时双方都没有效果意思,而且双方都知道对方没有效果意现在用例子讲了狭义的意思表示瑕疵的类型。
了解了这些瑕疵的特征后,法律一定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处理这种种的意思表示的瑕疵?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来尝试解决这种问题两种理论:意思表示与表示主义目前,世界各国立法都不会单纯地采用意思主义或者表示主义,来规制一切意思表示的瑕疵,而是针对不同的法律类型来确定不同的法律后果。
按照意思表示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㈡利益衡量之结果:折衷说⒈解决方案一:意思表示有效⑴有利于相对人,保护其信赖,保护交易安全⑵适用情形相对人的信赖非常明显,值得保护的时候——相对人有值得保护的合理信赖Ⅰ普通的动机错误:原则上有效⑴B的生日在12月1日而不是在6月1日⑵B根本就不喜欢戒指⑶A仅有2000元余钱可用于购买戒指⑷该戒指非纯金,而是镀金的⑸A本来想购买a戒指,误将b戒指当作a戒指,手指b戒指称:“我要买这个戒指”对于A的种种认识上的错误,如果此时允许表意人主张以这种意思表示瑕疵来撤销这个意思表示,会导致交易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
A可能有千奇百怪的动机,有悖于相对人的信赖,如如果允许撤销,那么任何交易都可能被撤销,而且相对人很难考证。
所以法律在这种情形下的考量是——一般的动机错误由于有这样的特征,不能允许表意人随意地撤销,要保护相对人的信赖。
Ⅱ单方虚伪表示之真意保留:原则上有效A根本就不想买这个戒指送给女友,但是在女友B面前,为讨其欢心,只好对C表示:“我以5000元的价格买这个戒指”A内部没有效果意思,但是外部有表示价值。
相对人并不知道A内部内有效果意思,此时由于A是故意为之,相对人更值得保护。
理由有四:⒈表意人的意思表示确实有瑕疵,但是表意人意思决断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来自相对人不正当的影响。
内心与表示的不一致是表意人故意造成的,相对人是无辜的,所以法律保护的是相对人的合理信赖。
⒉诚实信用原则时民法上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诚实信用原则中禁止前后矛盾、自相矛盾。
A 的意思表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中禁止自相矛盾的规则。
⒊从体系上看,假如A说“我以5000元的价格买这个戒指”时缺乏表示意思,相对人不知道A缺乏表示意思。
此时为保护相对人的信赖,认为意思表示仍然有效。
A在没有表示意思的情况下都认为是意思表示仍然有效,A有表示意思的情况下意思表示当然也应该有效,否则会出现轻重失调。
⒉解决方法二:意思表示无效⑴有利于表示人,不利于相对人⑵理由:相对人无值得保护之信赖⑶自动无效:无须表示人之进一步行为⑷适用情形⒊解决方案之三:意思表示可撤销意思表示可撤销制度是法律技术上的重大发展⑴适用于大多数意思表示瑕疵之类型Ⅰ无意的意思表示不一致: 错 误 我国称“错误”为“重大误解”,这个术语并不妥当内容错误 错在内心,往往是选取表示方法的错误表示错误 = 表示行为错误 口误、笔误、找零错误(误取)、公司标价错误 发出即错 公司服务器出错动机错误:部分 促使效果意思形成的诸多考量因素中,有和外部世界不相符合的情形传达错误A 对表示使者B 做了正确的意思表示,并指示B 向C 传达。
A 在发出的时候没有错(效果意思没错、选取的表示方法没错、执行表示方法也没错)。
但是B 传达给相对人的是错误的意思表示。
发出时没有错,到达时却有错。
因为传达错误太过独特,所以比较法上将传达错误和其他错误分开,单独放在两个法条中分析。
Ⅱ意思决定不自由:欺诈、 胁迫⑵既考虑表示人之利益,也考虑相对人之利益在可撤销的法律制度中,各种规定都在平衡两方的利益。
二、故意的不一致㈠单方虚伪表示⒈概念⒊要件须指向法律效果区分:履行保留⑴有意思表示无效果意思⑵须表示与真意不符有他种效果意思⑶须表意人明知其表示与真意不符⑴单方虚伪表示必须有意思表示老师上课举例,老师对同学说:“现在我愿意以5元钱的价钱把这本书卖给你”,是不是单方虚伪表示?老师明显没有法律拘束意思,不构成意思表示,更不构成单方虚伪表示。
同理,演戏同样不可以构成单方虚伪表示。
须指向法律效果区分:履行保留无效果意思⑵须表示与真意不符有他种效果意思A对B开玩笑“我这个电脑5元钱卖给你”B也看出A在开玩笑,所以A没有隐瞒自己的内心真意,而是希望B看出来。
但是如果玩笑失败了,B当真了怎么办?此时也并不是按照相对人的理解来处理,要看正常的相对人能否看出来。
Ⅰ正常的相对人如果可以看出来,此时应该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来处理该意思表示,此时认为该意思表示因没有法律拘束意思而不成立,不构成单方虚伪表示。
Ⅱ如果连正常人都看不出来,A的玩笑就彻底失败了(no zuo no die )彻底失败的玩笑称为“戏谑的意思表示”戏谑的特点:❶对于内心真意的缺乏,表意人的主观意图是希望相对人看出来,但结果是相对人和正常人都看不出来。
❷戏谑必须是表示和真意不相符的表示和真意的不符有两种情形:✧A根本就不想买,但做了一个表示说:“我要以5000元的价格买戒指”,A的内心没有任何效果意思。
(有表示无真意)✧A的表示内容表达出的表示价值为a,但是内心的效果意思是b,A是故意说成a是戏谑在特定场合,A非常想卖给B这个杯子,但因为B是自己老友,提卖杯子的话题显得太直接,所以A委婉地说:“最近手头很紧呢!想买给别人也没法出手,真是,过不下去了,干脆送给你算了”A内心的效果意思是卖给B但是表示出来的是送给B,A希望B看穿自己的内心真意。
所以戏谑也是故意的意思和表示不一致,是真意保留的特殊情形。
是真意保留Attention:表示和真意不符,必须是指向法律效果的不符。
——真意保留最大的特点表示和真意不符,如果不是指向法律效果不符的不是真意保留,称为“履行保留”A和B签订借款合同,双方义务、违约责任约定得很清楚,但是B在签订时就决定借来的钱是永远不会还的。
此时B是否是真意保留?B对于法律效果的发生是没有保留的(B是希望债权债务发生的,也认可债权债务发生),只是B在债权债务发生后从未想过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