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本理论
1.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生产经营一体化
生产与运作模式的主流发生转移——多品种生产、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变
人本管理与不断创新
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追求“绿色生产”
2.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
产品:产品品种、结构特点、工艺特点与生产规模
企业规模:生产产品数量(或消耗原材料数量)、资产占有数量、职工数量
生产专业化水平和协作化水平:高或低
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先进或落后
企业的环境条件:自然的、市场的、社会的
.3.工艺专业化原则的定义及优缺点。
定义:工艺布置,按照工艺原则进行设施布置,把执行相同功能的设施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安排在同一区域,组成专门对某工艺进行加工的生产单元。
优点:品种变换适应性好,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空间,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高。
缺点:运输路线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外部生产单位之间联系复杂。
4.对象专业化的定义及优缺点。
定义:以产品为对象来划分和设置生产单位,把全部和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对产品进行加工。
优点: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高,运输路线短、流动资金占用量低,产品生产线之间联系简单。
缺点:品种变换适应性差,不能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空间,不利于工艺、设备管理。
5、大量、成批、单件生产类型的特点: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品种少,数量多品种较多,数量较多品种繁多,数量少
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
性很强一定的稳定性和重复
性
差
使用的设备和工装专业化。
自动化部分专用,部分通用通用设备专业化方式对象专业化俩者兼有工艺专业化
生产计划整体优化,仔细优化有所下降粗略
生产控制实时监控现场控制较难生产控制任务很重生产效率高中低
6. 服务业运营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P33)·
按顾客需求特性划分
通用型专用型
按
运
营
系
统
特
性
分
技术密集
人员密集
航空,运输,金融,旅游,
娱乐,邮电通信,广播电
视。
零售,批发,学校,机关,
餐饮。
医院,汽车等修理业,技
术服务业。
咨询公司,建筑设计师,
律师,会计师事务所。
7、影响运营战略的因数有哪些?
8、运营战略的内容?
9.总体战略的内容?
自制或外购战略,低成本和大批量生产战略,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战略,高质量战略,混合战略。
10、竞争策略的四因数。
项目内容
成本 1.低成本
质量 2.高设计质量
3.稳定的质量
时间 4.快速交货
5.按时交货
6.新产品开发速度
柔性7.顾客化【定制】产品与服务
8.产量柔性
11、企业集成(一体化)应注意的问题:
12.新产品开发过程及每项内容的含义;
包括产品创意、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流程选择,以及市场导入等一系列活动
产品创意:识别评价市场需求,将需求转变为概念产品的活动。
产品设计:对概念产品进行全面的定义,初步确定产品的性能指标、总体结构和布局,并确定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工艺设计与流程选择:按产品设计要求,规划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方法和过程。
如工艺装备、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工艺指标、工艺流程等。
市场导入:将新开发的产品推入市场。
如投入时间、市场区域、促销策略、人力、物力、财力等。
13.工艺规则有哪些形式?
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工序卡。
14、怎样理解服务三角形?
顾客是服务组织的所有决策和行动的着眼点。
15、服务组织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确认目标市场,识别顾客。
服务概念,即为顾客所提供服务产品及特点。
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服务运作的着眼点。
服务策略,实现服务目标的方法、途径、方案方针的有机集合。
服务系统,即采用什么样的工艺,使用什么样的人员和设施来完成服务。
16、选址的基本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成本最小化):理性人要求
集聚人才原则:吸引人才、满足人才生存与发展要求
接近用户原则: 考虑成本、市场、时间等
战略性(前瞻性)原则:考虑企业、市场未来的发展
17、设施布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考虑设施布置中应包括哪些经济活动或服务活动单元
每个经济活动或服务活动单元需要占据的空间
经济活动或服务活动单元构成形状
每个单元在设施布置空间内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注意:1.布置的空间是有限的
2.单元所占空间与单元构成形状相互联系
基本要求:符合生产运作过程的要求
尽可能使物料运输距离最短
设施布置应尽可能紧凑合理,有效利用空间(面积)及公共资源
有利于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
18、生产能力种类及用途:
设计能力:企业基本建设或改扩建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用于:新建、扩建立项申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查定能力:在企业产品方向、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供应、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后,原来的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
用于:企业长期计划、基建计划、技术改造
计划能力:企业在计划期内,充分考虑了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并考虑到计划年度内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组织措施的效果来计算的。
用于:企业年度计划、作业计划(确定生产指标)
19、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工作单元的特点:
工艺:
内部设施种类相同
设备(工作地)为并联的连接关系
相互替代
对象:
内部设备种类不同
设备(工作地)为串联的连接关系
以关键设备(能力最小的设备)的能力为标准,即加工工时最长
20、能力规划的一般步骤:
21、订货点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
工作原理:
连续不断地监视库存余量的变化,当库存量下降到某个预定数值(订货点R)时,就向供应商发出固定批量Q的订货请求,经过一段时间(提前期)后,货到补充库存。
优点:
1 不受订货期约束,可根据订货点(库存量)补充库存
2 订货点(库存量)明确,控制方法简便易行
缺点:
1 必须有充足的货源保证
2 对库存的数量要随时监控,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适合: 盘点时间短、需求无周期、容易计数、缺货费用高、易采购、较贵重、订货提前期短的物料
22、订货间隔期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
23、ABC法的基本原则:
控制的程度,库存记录,优先级排序,订货过程,分类管理。
24、为什么说计划是管理的首要智能?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企业成功运营的关键,它渗透于各企业各组织层次的管理活动中。
没有计划,企业内一切活动都会陷入混乱。
25、综合计划的指标及每个指标的含义。
品种指标:“生产什么”(品名、规格、型号、品种数)
产量指标:“生产多少”(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
质量指标: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国家、企业、市场标准)
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出产期: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以合同为准)
26、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
步骤一:确定计划期内每一单位计划期的市场需求
步骤二:确定初步候选方案
(1)确定各期生产能力(时间、设备、人力和转包合同)。
(2)明确相关公司或部门的关系与约束条件(如生产、供应、库存,自制或转包,
能否满足需求)。
(3)为自制、转包合同、库存、延迟交货等确定单位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4)制定可供选择的计划,并列出各自优劣势。
(5)通过评价选出初步计划。
步骤三:对初步计划做可行性判断(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可行性分析通过则由计划部门制定综合计划,并报上级部门
步骤四:由企业决策层批准综合计划
27、综合计划的调整供给和需求的策略。
1. 改变库存水平
2.改变劳动力的数量(通过新聘或暂
3.时解聘职工)
4.改变生产率(通过超时工作或减时
工作)
5.转包
6.使用非全日制雇员(临时雇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