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防止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③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④验满: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收集满
⑤检验: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9..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现象
结论
10.灭烛实验
现象
结论
.11.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现象
结论
12.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
结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室制取氧气:
KMnO4法
暗紫色固体
KClO3法
白色固体
H2O2法
无色溶液
反应方程式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排水法(较纯净)或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图
KMnO4法试管口需要棉花
检验
带火星的小木条伸满,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1先通气,后加热,防爆炸
2停止加热后再继续通气至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大理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3)装置: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
(4)步骤:查、装、收、验
(5)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起到液封作用,
铁丝(Fe)
反应物颜色、状态
黑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生成物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造成酸雨
黑色固体,有磁性
燃烧方程式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发红光
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燃烧,只发生红热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发白光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收集满
4.探究分子运动实验
现象
结论
5.过滤操作
(1)目的: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
(2)“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电解水实验
(1)反应原理:2H2O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正极: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负极: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⑷现象
⑸结论
7.木炭、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
木炭还原
一氧化碳还原
氢气还原
反应方程式
装置图
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火焰加网罩: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②预热可以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同时排出试管中的空气
上册实验总结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装置: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进入了1/5体积的水。
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
③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木炭、硫磺、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当中的燃烧现象对比:
木炭(C)
硫磺(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