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我们要读的这本书是他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其实早就买了,好像浏览了一遍就放在一边,读不懂。

三月份认真读了一遍,越读越不敢写读后感,打开书,一页页读下去,很佩服作者的观点,合上书却不写不出什么,这本书不多读几遍是读不懂的。

阿德勒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还有一本著作是《自卑与超越》,结合着读可以深入了解自卑理论。

阿德勒从自身的成长悟出自卑感的理论,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很多心理问题,成为精神分析学的大家。

读他的书我深有感触,其实我也是一个自卑的人,特别是小时侯自卑感特别强。

小时候性格非常孤僻,不爱说话,只爱学习,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没有其它争优点,一心想通过学习摆脱困境,每天不停地学啊学啊,很少与别人交流,简直学成了书呆子。

看着别人说说笑笑,心里非常自卑,别人知道的事我不闻不问,不会说,不爱笑,渐渐地我几乎与世隔绝,沉浸在学习的天地里,身边唯有一两个知心朋友。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

我的自卑感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里形成并且越来越深,严重影响了成长,我陷在严重的自卑中,用现在的心理学术语来说应当说是得了自闭症,因学习而得,也因学习而去,高考结束后,经过两年师专生活的调理我才走出魔境。

那时候我是自卑的,我想超越,我想通过努力获得新生,我想通过学习改变一切,只是在行动时偏离了方向由于过于努力而陷入绝境,好在中学之后我又找到了自己。

就如序言中译者所说我国的文化和国民大抵都有一种自卑而超越的心理。

我曾是一个深度自卑的人,甚至现在还有一点点自卑,当别人口若悬河,当别人功成名就时,我内心不免有一种自卑感。

因自卑而奋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超越一直是努力的方向。

加入这个叙事者团队也应归于自卑而超越吧。

我想通过写作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变自卑为自信,变平庸为卓越,这个目标也许非常遥远,但有此方向,感觉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阿德勒的许多话百年之后不失其针对性,如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作出恶毒的断语。

这种断语无助于情形的改变,它只会加重孩子的怯懦。

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他们。

我们是否严厉地批评过某些学生?严厉的词语对学生产生什么作用?否定、负面的说教副作用非常大,最好多用正面词语,从积极方面进行教育。

这是心理老师的建议,也是我从多年的教育管理中深刻领悟出的。

向上的目光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光明之境,向下的目光可能把学生带入深渊。

多用肯定之词,多表扬,即使批评学生时也不要忘记三明治的办法,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
育重新获得信心。

作为班主任,要面对许多学生问题,要与问题学生交流。

有的家长也说大道理成天讲,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油盐不进。

如果遇到一个孩子思想混乱,甚至形成了有害或犯罪的倾向,那么我们就要记住,长篇累牍的道德说教不会有什么效果,而是要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将其有害的心理连根拔除。

换句话说,我们不要装扮成道德法官来对他们进行审判,而是要成为他们的朋友或治疗他们的医师。

心理专家就是看的准,与其多说,不如多想多做,多想想如何让学生接受,研究他的心理,这样教育起来更宜深入他的内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