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1、能使公众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某种突发事件的警示方式是指(发放宣传资料)。
2、突发事件决策所依托的平台是指(组织机构)。
3、下列情况不能作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对待的是(当一个局限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有大量同种疾病病例发生)。
4、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异常反应的是(改变信念)。
5、既可以节约监测成本,又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心理成本,这缘于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建立了(预警系统)。
6、关于物资储备,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防范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工作,对一个国家而言比较简单)。
7、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8、“十分之一”法则揭示出防范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9、下列不属于非法聚众活动的是(游行)。
10、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首先要明确(预警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11、突发事件预防的基础是指(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1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理解不准确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任务就是报道、传播、争论或劝服他人)。
13、下列不属于化突发事件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一般谋略与技巧的是(当面表态法)。
14、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加工系统要完成的第二步骤是指(信息识别)。
15、强调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的原则是指(效率性原则)。
16、突发事件最突出的特征是指(不可预见性)。
17、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的是(疫源地)。
18、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指(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19、下列属于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20、将突发事件分为“生活型”和“劳动型”两种类型的依据是(按照利益划分)。
21、突发事件控制的第一要义是指(关注民生)。
22、突发事件预防中的最高目标是指(回避风险)。
23、突发事件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是指(事件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
24、危机管理中最困难、最急迫的时期是指(爆发阶段)。
25、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原则)。
26、确认突发事件的状态与程度的方法中,一般只适用于政治性的突发事件的是(隐蔽调查法)。
27、第一家咨询公司是指(兰德公司)。
28、国家、民族直面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是指(社会精神)。
二、多选题
1、一些重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社会性突发事件跟一个国家的政治有看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可以折射出该国政治体制中隐藏的问题;他们可以推进政府行为的法治化;他们可以推进政务的透明度;它们可以开拓自由的公共空间)。
2、突发事件通常主要包括(重大群众性骚乱;恐怖主义行为;严重事故;自然灾害;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3、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信任感下降;流言蔓延;安全感下降;盲目自保;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影响突发事件预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的清晰度、连贯性和频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过去预警的权威性;信息源的权威性;危机或者灾难发生的频率)。
5、人们对下列哪些特征的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存在地域很广泛,随处能够见到的;愿意承担的;认为风险的可控性强的;常见的突发事件,带有习惯性)。
6、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网上推演;三个臭皮匠式;交流式;德尔菲预测法)
7、下列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的是(瘟疫;山洪;风暴;地震)。
8、制定突发事件管理预案的意义主要休现在(减少决策压力;合理配置突发事件反应、恢复所需要的资源;减少决策时间;减轻人们的心理紧张感;使突发事件反应和恢复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9、要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强化性宣教)。
10、防范突发事件的文化价值主要包括(可以塑造良好的社会精神;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惯;对科学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干提高公众的突发事件意识)。
1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和恢复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当有多个突发事件发生时,处理的顺序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在全面系统了解突发事件信息的基础上制订计划;要把权变性计划和部分性计划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要高度重视计划的修改调整工作)。
12、突发事件风险的控制性转移其方式主要包括(出售;免除责任协议;分包)。
13、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决策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警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
14、突发事件预警中信息的收集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准确;全面;连续;及时;完整)。
15、突发事件防范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大突发事件防范的警示教育与媒体宣传监督的力度;着眼于突发事件防范理念,倡导突发事件管理,形成公众参与突发事件防范的良好氛围;动员社会力量,拓展各种渠道,把学校突发事件防范教育引向深入;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探索社会化的宣教工作运行模式)。
16、现代智囊机构对组织决策的基本功能主要有(独立调查,公开甄别事件诱因;收集信息,进行科学预测;拟定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跟踪检查,提高反馈信息;培训、储备和交流人才)。
17、突发事件风险识别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统计原理;跟踪研究)。
18、控制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适度性原则;民生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公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9、我国突发事件决策现存的种种困境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作为突发事件决策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突发事件决策机构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决策意识不强;突发事件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20、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可以分为(爆发;大流行;散发;流行)。
21、突发事件对心理的影响形式主要包括(重现;责难;事后震惊;内疚;改变信念)。
22、突发事件管理应对的政治价值主要包括(推进政治发展;增强民主、公共意识;锤炼民族精神;促进宪政制度的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23、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紧急处理机制;善后协调机制;预警机制;反馈机制)。
24、突发事件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及时、准确、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典论监督与引导;发动民众履行公民职责、配合政府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全面解读突发事件、引导深层次思考,从而推动社会运行机制有效、科学、合规律运转;控制突发事件传播的程度、构建社会健康心态)。
三、判断题
1、平息谣言的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公共管理机构公布事实,发布权威信息。
(对)
2、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制定是一种防御性的行动。
(错)
3、现代突发事件决策的智囊机构,是属于一种软科学的研究机构。
(对)
4、在对公众突发事件的强化性宣教中,正面强化和负面刺激强化不可以交晋地使用。
(错)
5、突发事件控制和处理过程的新闻发布侧重于媒介关系的协调沟通以及信息的主动控制。
(对)
6、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反应性的提高,中心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突发事件管理休系成为可能。
(对)
7、要根据影响的大小来评估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错)
8、突发事件的控制具有固定的模式。
(错)
9、突发事件决策强调民主的原则,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定夺最后的方案。
(错)
10、对危机现场的隔离,首先要明确危机隔离的范围。
(错)
11、抗击“非典”引发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社会动员。
(对)
12、评估突发事件风险时,侧重用定量的方法。
(错)
13、食物中毒包括有毒食物导致的慢性毒性损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
(错)
14、传染病防治的基础是树立大卫生观念。
(对)
15、病原携带者是指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对)
16、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措施本身不会造成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错)
1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在接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错)
18、发出的预警信息必须是精确的行话和专业的术语。
(错)
19、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较其他种类要严重得多。
(对)
20、突发事件决策是一次性的例行的决策活动。
(错)
21、媒休管理是制定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
(错)
22、中途部分放弃是最常见的风险回避方式,也是最彻底的回避方式。
(错)
23、突发事件预警中的决策系统其关键在于确定临界点。
(对)
24、突发事件应对方案的实施,意味着突发事件控制和处理过程的结束。
(错)
25、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其后果具有一体两面性。
(对)
26、突发事件风险的识别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起点。
(对)
27、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中首先表现为缺乏完备的预警机制。
(错)
28、突发事件中人的转移是最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
29、“突发事件”所涵盖的时间外延过狭窄,国外更多地使用“危机”这个概念。
(对)
30、突发事件爆发后,人民的可行做法只能是阻止或减少突发事件继续造成的损失。
(对)
31、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