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当今,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同学们对居住环境和条件要求逐步提高。

尤其在学业压力的逐步增强,好的宿舍住宿条件可以为同学们缓解平时课程的压力,提高生活水平的质量。

通过对宿舍住宿条件的调查,关注宿舍内部及周边环境,逐步完善宿舍住宿设施及改善宿舍气氛。

二、调查的途径
我们先后组织了身边的同学作为活动小组,对多个宿舍楼附近的环境问题并抽取宿舍各层楼部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先后走访了不同地段的创新苑宿舍,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三、调查的过程
1,宿舍内部:
低层楼宿舍:纱窗残旧,缝隙较大,距离地面灌木较近,容易滋生蚊虫,影响学生日常学习休息。

据我们的了解,宿舍中出现的主要是体色是棕黄色的库蚊和身体大多黑色,且有白色斑纹的伊蚊
2,食堂厨房:食堂的厨房永远是热烘烘的,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

厨房里的厨具乌黑乌黑的,这边正在忙碌地蒸煮,那边摆盘的人已经开始给盘子里的菜肴摆出各种花样。

我们看到擦盘子的抹布随便在水里冲洗几下就拿出来用了,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

厨房里苍蝇消灭地并不干净,在摆盘子的空隙,苍蝇经常冲过来骚扰,而工作人员并不在意苍蝇先尝为快.
4,糕饼食品:糕饼店的食品香气袭人,烘烤的东西总是那么香喷喷的。

我们跟踪调查了几天,才了解到糕饼店里出售的糕饼并不完全是新鲜的。

有些糕饼放置的时间长了,店主就要把糕饼打散后做原料重新回炉。

糕饼重新烘烤过后依旧是香喷喷的,你的嘴巴绝对吃不出来。

只有这样的糕饼到了你的肚子里的时候,肚子才会发出抗议。

如果这中款式的糕饼卖得不好,同样是要把糕饼做为原料回炉的。

到了最后,连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饼是新鲜的,即使是现做现卖的那一类,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鲜的吗?
5,夜市排挡: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街道两边就多了一些小摊。

这类摊子是做夜晚生意的,项目很丰富,各类小吃都有。

夜晚的街道上,每个拐弯角几乎都有丢弃的垃圾,风一吹,垃圾随风而走,漫天飞舞。

小摊是露天摆设的,灰尘什么的,是毫无阻碍地侵入。

炒菜的厨师围裙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几天没洗了,他丝毫不在意,手湿了再上面擦两下继续工作。

夜晚没有苍蝇出现,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处理好的原料,谁知道有多少苍蝇光顾过呢?
6,我们的思考: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学校对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力度远远不够,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其中的幕后工作,还有许多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着。

三,总结报告
1、大多数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少数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

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多数,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一般。

2、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用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

许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3、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
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

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

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

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时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国家质监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规定,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英文简称QS)标志才能上市销售。

)。

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

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

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改善食品安全的建议
1、健全食堂卫生设备。

进一步改善食堂卫生。

目前食堂功能齐全,防蝇防鼠等设施齐全,各加工区布局合理,周围环境整洁优美。

2、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经常利用早自习,班会以及校园广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促进学生养成较强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3、进一步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组织,可以成立食品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一名中心学校工作人员为专职管理员,负责各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检查工作。

食品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是规范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食堂管理制度,制定《学校食堂服务管理细则》,以及《学校食堂考核管理办法》,对食堂的全面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

从人员、调入、设备、采购、保管、加工、出售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并狠抓落实。

4、进一步加强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的管理。

各校食品采购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进行采购,所有统一采购的食品(包括大米、面粉、肉类、食油、种类调味、柴油等)都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关,并按国家规定进行索证。

各校采购的蔬菜、家禽类,食品贮存严格按照分类、分架、隔墙、离地的原则。

加工程序比较合理,生熟、萦素分开,严格执行清消毒制度。

5、加强食堂证照管理。

各校所有食堂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体格检查,每年都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并做到人人办理两证。

6、生产场所布局、功能分区、生产工艺流程符合卫生要求,卫生设施配套。

烹调间有消烟除尘设施,消烟除尘较好。

功能分区合理,粗处理间、烹调间、配餐间、熟食间、洗消间独立设置。

熟食或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配制间设预进间。

有洗手、消毒设施,生产场所卫生,措施完善。

6、加强了各种设备的安全检查。

现在,各校食堂配属的各类炊事机械、用电设备、消防设备、电路、开关插座、各类库房的安全状况都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到位,操作规程明确。

中心学校每月对食堂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结合平时检查对食堂安全进行抽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保证了全镇教师、学生的饮食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