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应用
二是金融机构稳健,要求内控严密、接受市场监督以及健全 的审慎监管;
三是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
四是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发展普惠制金融体系,让各个阶层都能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和金融支持,对于发展一国经济,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 重要。 1) 减轻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 2) 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3) 改善教育,促进知识的传播 4) 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地位 5) 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一)
普惠金融与包容性金融的争论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一般翻译为“包容性金融体系”, 然而国内普遍接受的一种翻译方法为“普惠金融体系”,强调其 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和普惠性。
• 周小川(2013)将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定义为“通过完善 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 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主要模式
制度主义小额贷款特点:强调制度建设、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
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典型代表——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 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成立乡村信贷部(BRI-UD),独立运营,下设地 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村银行,村银行是基本经营单位,独立 核算,自定贷款规模、期限和抵押,具体执行贷款发放与回收。
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三)
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国情,普惠金融的涵义不 尽相同。
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 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
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四)
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三者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五)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的比较
1、服务对象:普惠金融应服务于所有自然人和法人;民间金融服务于自然人, 主要在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2、普惠金融是体制内的、正规的金融体系;民间金融是体制外的、非正式金融。
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其他模式
拉美的村银行模式
小额信贷机构以一个村的整体信用为支撑,在村范围内发放小额贷款。 具体模式为村银行一般由30-50个会员(95%以上为贫困妇女)组成,会 员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一般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者的存款额要达到贷 款额的20%以上方能借贷,属于强制性储蓄,有存款规模决定下轮贷款的 规模。目前村银行模式已被25个国家的3000个地方借鉴。
印度的正规金融机构+农民互助组织模式
创始于1991年的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与非正规农 民互助组(SHG)的结合。NABARD通过其员工和合作伙伴(亦称互助 促进机构,如NGO、基层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民合作组织、准政府机 构等),对由15-20名妇女组成的互助组进行动员和建组培训,互助组内 部先进行储蓄和贷款活动,NABARD验收后直接或通过基层商业银行间 接向农民互助组发放贷款。
资料来源:Adrian Gonzalez 。
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主要模式
福利主义小额贷款特点:带有救助和扶贫性质的小额贷款为主, 不是以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典型代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简称GB)主要向贫困农民,尤其是妇女提供综 合金融服务,其支柱是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民互助组织,其特色是 “互助、互督、互保” 。
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二)
普惠金融与包容性金融的不同意向
普惠金融概念的使用注重价值判断和技术层面:是要面向低收入者, 让金融服务惠及他们,享受现代金融的服务。
包容性金融概念的使用注重制度设计和基础设施层面:考虑现代金融 体系的包容性不足和进一步完善,有更大的包容性,而不仅仅服务大 企业、VIP客户和发达地区。 (由此推断,中国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时间表、李克强达沃 斯论坛讲话、下一步改革的预期)
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的发展历史
小额信贷
20世纪60年代
微型金融
20世纪90年代
普惠金融
21世纪以来
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体系
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 —近年增长情况
2003-2008年全球小额信贷的增长(%)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均值 借款人数 14.5 21.0 26.5 22.0 22.0 20.0 21.0 贷款人数 32.8 37.8 32.4 38.1 45.4 20.1 34.2 存款人数 13.2 11.2 12.1 11.7 1.5 25.9 12.4 自愿存款额 33.9 22.9 13.8 29.2 31.9 16.8 24.5
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应用
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由联合国于2005 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将其 定义为“一个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 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 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的四大目标
一是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 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
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其他模式
巴西代理银行业务模式
在这种业务模式下,巴西允许代理银行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多的形 式提供金融服务,巴西各大城市的零售商店、邮局、彩票销售点成为 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
菲律宾Novaliches发展组织模式
菲律宾Novaliches发展组织模式是典型的的合作社模式代表,属于非 政府组织,经菲律宾农业合作发展局批准设立,主要通过吸纳存款和 提供服务等方式积累资金,向成员发放贷款。这种模式一般都是在拥 有一定的初始资本后,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核准注册,再通过吸纳存 款、收取会费等方式招募成员,并选举产生贷款审核委员会等机构, 向成员提供资金信贷等系列服务。
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其他模式
玻利维亚团结银行模式
玻利维亚团结银行(BancoSOL)成立之初是一个以 捐款为资金来源的非盈利性组织,其贷款对象是中低收入 阶层,不是赤贫者,贷款小组一般由3-7人组成,贷款发 放时所有会员可同时获得贷款,贷款期限灵活,1个月到1 年不等,贷款还款方式灵活。但每笔借款数额较大,平均 大于1500美元,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年均贷款利率47.5%50.5%,还需要支付2.5%的佣金,高利率贷款使得银行实 现财务自立,不必依赖政府补贴就可以获得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