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五味子
皱缩,油润,或被白霜; ◆果肉厚,柔软,种子1~2粒。 ◆种子肾形,黄棕色,胚乳富油性。 ◆果肉气微,味酸甘,种子破碎后有
香气,味辛微苦带咸。
●醋五味子
黑色,质柔润或 稍显油润,微 具醋气。
●酒五味子
紫黑色或黑褐色, 质柔润或稍显 油润, 微具酒气。
●蜜五味子
色泽加深,略 显光泽,味酸、 甘。
连珠状增厚,具放射状纹理,细 胞间嵌有油细胞。 种皮外层石细胞 表面观多角形, 大小均匀,壁厚,纹孔细密,含 棕色物质。断面观栅状。 种皮内层石细胞 长椭圆形或类圆 形,壁薄,胞腔大,纹孔大
鉴别与检查
2、TLC 以五味子对照药材和五味子甲素对 照品为对照,进行TLC。供试品色谱中,在 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 相同颜色的斑点。
统货
选货
南五味子
50 30
45
0
100 47
2189 3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销售元/kg 收购元/kg
商品种类
◆五味子: 秋季(9-10月)果实呈鲜红色时采收,晒干或 蒸后晒干;烘干者在35℃以下。
◆醋五味子 取净五味子,加米醋拌匀,置密闭容器内, 隔水加热至黑色,取出干燥(100kg用米醋20kg)。
3、杂质不得过1%。 4、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7.0%
9、华中五味子 10、五味子 b.五味子甲素
质量要求
1、性状评价 以色红、肉厚、柔润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测定,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
0.40%。
贮藏养护
◆ 易变色走油,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轻度霉变、虫蛀, 要及时处理。
属于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品种。
药食两用,临床配方、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的重 要原料。饮料等市场前景看好。
木脂素类成分治疗肝炎;健脑安神、调节神经及保健品 的首选药材,用量大增。
资源破坏严重。由于需求量增加、商家炒作等,价格暴 涨。2004年始东北大面积种植,在地面积每年递增20% 以上,总面积已超过25万亩。已现产大于销迹象。
规格等级
●部颁标准按来源、产地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两个 品别。
● 北五味子 按色泽、果皮厚薄及干瘪粒比例分成两等; 一等:不规则球形。红色、紫红色,皱缩,肉厚,质柔润。果肉味 酸,种子有香气。干瘪粒不超过2%,无枝梗、杂质、虫蛀、 霉变。 二等: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干瘪粒不超过20%。余 同一等。
◆酒五味子 取净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密闭容器内, 隔水加热至表面呈紫黑色或黑褐色,取出干燥(100kg用 黄酒20kg)。
◆蜜五味子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净五味子拌匀, 闷透,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100kg用炼蜜 10kg)。
晒干
商品特征
●五味子
◆呈不规则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久贮黑红色,
大宗传统出口商品,年出口量近100万kg。
野生资源蕴藏量约5700万kg;年需求量约500万kg。
1988-2005年辽五味子价格变化趋势
2000-2010五味子购销价格趋势
200 190
180
160
140
120
120 120
100
90 90
80
70
60
60
40 20
30 17
35 22
40 25
五味子
Wuweizi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 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商品产地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东部。 辽宁本溪、凤城、桓仁、丹东、岫岩;特称为“辽五
味子”; 吉林桦甸、蛟河、抚松、柳河、临江、延边、通化; 黑龙江阿城、宁安、虎林等地。
因主产区为我国的东北部,特称为“北五味子”。 辽宁本溪、凤城等地建起了五味子生产基地。
市场行情
商品来源于野生和家种,由东北三省提供,产量约占全 国的70%。辽宁本溪等地建起了五味子生产基地,品质 量优良,主供出口。
● 南五味子 统货。 ● 市场上通常以统货和选货方式销售。
选货
统货
化学成分
木脂素类: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 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五味子酯甲酯乙。
挥发油: 柠檬醛 。 有机酸:柠檬酸、苯甲酸、酒石酸。脂肪油。 其他:糖类、维生素等。
鉴别与检查
1、显微鉴别 粉末暗紫色 果皮表皮细胞 类多角形,垂周壁
附注 南五味子
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 主产陕西、甘肃等地。 ● 球形,直径4~6mm。棕红色,干瘪皱缩,果肉
薄,紧贴于种子上。果肉气微,味微酸。 ◆ 种子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
戊等。另含枸橼酸、苹果酸,挥发油等。 ◆ 含五味子酯甲不得少于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