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4)岩脉:是与围岩层理或片理斜交的脉状侵入体。
岩脉较规则、平直,称为岩墙
侵入岩的产状:
岩基(batholith) 岩株(stock) 岩床(sill) 岩墙(dike) 岩盖(laccolith)
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锥(volcanic
cone) 熔岩流(lava
一、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是指岩浆岩地质体的形态、大小,
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上升及活动 方式等等。
火成岩的相:是指因岩浆岩地质体生成条件不同而产生
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特征。
(一) 侵入岩的野外产状
1) 整合侵入体与不整合侵入体 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 层理或片理。 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切割围岩片理、层理,接触面产状 与围岩片理和层理产状不一致。
flow) 火山颈(volcanic
neck)
(二)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
1) 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岩的产状主要受火山喷发方式的影响
(1) 火山喷发方式 a. 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构造裂隙或断裂喷出地表,沿地面泛流,
形成熔岩被和熔岩流。面积大,常形成熔岩高原。
b. 中心式喷发: 岩浆沿管状通道喷发至地表,其最多最大特点是
(3) 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 其成因有三:
a. 侵蚀破火山口:是火山口被流水侵蚀加大的结果。
b. 爆发破火山口: 是火山强烈爆发、崩毁了火山口上部大量 岩石和火山口周围的火山锥,形成比原来火山口大的凹坑,大 者称爆发洼地。
c. 崩塌破火山口: 是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岩浆房空虚 ,而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支撑不住而崩塌沉陷形成的 火山构造。
岩浆岩大类名称对比
按w(SiO2)划分
按暗色矿物(M)和石英(Q)的体积 分数划分
w(SiO2)
<45% 45-53% 53-66% >66%
形成火山锥,并可有熔岩流和火口充填物,如岩钟、岩针。
(二)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
(2) 常见的火山岩产状类型
火山锥:中心式火山喷发时围绕火山口由火山物质形成的下缓上
陡的锥状体。
碎屑锥: 以爆发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95%。 熔岩锥: 以溢流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10%。 混合锥: 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锥,为喷发和溢流交
替出现的火山活动产物。
(二)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
(2) 常见的火山岩产状类型
●火山锥 ●熔岩瀑布 ●熔岩丘 ●次火山岩
●熔岩流 ●岩钟 ●熔岩高原 ●火山颈
●熔岩被 ●岩针 ●熔岩台地 ●火山-沉积岩
火山锥-富士山
火山锥-富士山
碎屑锥
熔岩锥群
混合锥
复合锥示意图
火山喷发与火酸性皆有,以基性最发育,可形 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
● 爆发相:成分不定,但以含挥发份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 ,尤以中酸性、碱性更有利于爆发,可形成于各个时期,但以早 期和高潮期最发育。
● 侵出相:多见于火山作用末期,在岩浆分异晚期,粘度大 、温度低,而挥发份少到不能爆发的情况下,堵塞通道粘度很大 的熔浆被推挤出地表,堆积于火山颈之上部,形成直径小 厚度 大、产状陡的穹丘。
整合侵入体
不整合侵入体
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2)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3)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4)岩脉:是与围岩层理或片理斜交的脉状侵入体。 5)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
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 干。 6)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 ,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火山弹
熔岩被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被
熔岩被
冷却后的熔岩被
熔岩被
熔岩被(流)
熔岩丘
熔岩锥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
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
2、 火 山 岩 的 相
相 是不同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岩石或岩体总的特征。以中心式喷发为 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相:
塌陷破火山口
塌陷破火山口
a.玛珥湖 b.火山凝灰环 c. 火山锥
a b
c
塌陷破火山口
侵蚀(塌陷?)破 火 山 口
侵蚀破火山口
熔岩流和熔岩湖
熔岩湖
熔岩湖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锥
熔岩丘
熔岩丘
熔岩被及其表面形态
特殊的熔岩产状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一) 火成岩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
1、地质产状、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深成岩
浅成岩
喷出岩
2、矿物成分
超基性岩:色率>90 基性岩: 色率=40~90 中性岩: 色率= 15~ 40 酸性岩: 色率< 15
3、化学成分
酸性岩: SiO2 中性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66w.t% 流纹岩/ 花岗岩 53-66w.t% 安山岩/ 闪长岩 45- 53w.t% 玄武岩/ 辉长岩 < 45w.t% 苦橄岩/ 橄榄岩
(一) 火成岩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
4、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
有成因联系的一组不同岩性的岩浆岩构成一个岩浆 岩系列。在岩浆岩分类中也属于应该考虑的因素。
例如,大型基性层状侵入体可由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等一组岩性不同的但又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一 组岩石组成。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可将岩浆岩分为四个大类, 共十 二种岩类:
近地表亚相: 0~0.5km; 超浅成亚相: 0.5~1.5km; 浅 成 亚 相:1.5~3km;
● 火山沉积相:在火山作用过程中皆可产出,但以火山喷发的低 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是火山作用迭加沉积作用的产物。可形成 于陆地,也可形成于水体中。
第五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二、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 火山颈相:是火山锥被剥蚀后,残存的具充填物的火山通 道,又称岩颈、岩筒、岩管,等。
● 次火山相: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体。它与火山 岩有四同:
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宽;同外貌但结晶 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
侵 入 深 度 一 般<3.0km. 又 可 细 分 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