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习文章】新材料作文命题及优秀例文

【教育学习文章】新材料作文命题及优秀例文

新材料作文命题及优秀例文
www.5y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①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常对朋友说: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②法国有句格言: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③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要求自己写的小说有诗意的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他的人生和创作是梦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完美范例。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三则材料的排序是有讲究的:①提出了“梦想”的话题;②是对①的补充——只有梦想是不够的,要把它变为现实;③虽然讲的是小说创作问题,但从内容来看,可当做对前两则材料的总结——把梦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这样,材料的立意就显豁了。

梦想和现实,是中学生作文常见、常写的题材,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但正因为如此,很容
易落入一般化、公式化的窠臼。

因此,一个“新”字,是写好这个作文题目的关键。

中学生作文的“求新”,不同于作家的创新,只要在某一点上较为突出,就具有了创新的特点,就可以摆脱一般化的倾向。

从哪些方面出新,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是表现手法,还是素材运用?是感情色彩,还是语言风格?要找准自己感受最深的切入点。

题目要求写记叙文,要充分利用这一限制条件,设置具体的情景,把“梦想和现实”的主题融入其中。

情景的设置,是构思的关键。

情景,可以是生活中的实景,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幻景,但不论是什么情景,都要符合记叙文的要求,即有一个中心事件将其贯穿。

这样,内容就具体可感,结构就不蔓不枝。

“梦想和现实”虽然是学生熟知的话题,但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阅历和感受,立足于与众不同的“自我”,用真实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率的表达与读者交流,定能写出新颖而深刻的锦绣之作。

【优秀例文一】
六月的离别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中学陈燕
我在树丛中,朝你挥了挥手,为你送别……
也许是造化安排的一种契合吧。

那天,我起得很早,不到六点,我就钻进一片树丛开始晨读。

六月的早晨,太阳未出,天却晴和,晨风有了暖意。

但是由于你的离去,使这个本应舒爽的早晨变得阴郁。

几天来,你离去的消息不胫而走。

我将信将疑,却没有勇气向你求证。

我的心已是春日房檐下的冰挂,经不起轻轻的敲击。

但是,你真的走了,就在这个六月的早晨。

你不想惊动更多的人。

只有学校领导和七八位老师为你送行。

那一幕,被树丛中的我撞见了。

我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校门的院子里有点喧闹,人们七手八脚往一辆小车装行李。

你,这场事件的主角,和领导、老师一一握手,然后钻进小车。

尾灯一闪,你就消失了。

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像一道闪电,以至我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决定:要不要跑过去给你道一声“再见”。

当我下意识地朝你挥手的时候,送行的人已陆续散去。

我傻傻地伫立着,心里空落落的,很酸,很苦。

刚进六月,夏天已完全成熟,我周身却萦绕着铁一般的苍凉……
缘,让我与你相识在桂花烂漫的九月。

你是县上为学校聘请的名师。

我幸运地成了你的学生。

毕竟是名师,短短的
一年,你使我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

第一堂课,同学们的心就被你独特的教学方法征服了。

当上课成了一种享受时,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白驹过隙”。

回首来路,那逝去的青葱而青涩的日子,有过多少无助的彷徨和无奈的失落;紧张而沉重的硬壳下,挣扎着多少被扭曲的心灵和痛苦的梦想。

是你,让我们惨淡的学习生活变得精彩,让我们发现求知路上的愉悦和美丽。

特别是我,你让我高傲的心得以谦虚地驾驭。

你让我明白,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哪怕是一只欢快的小鸟,哪怕是一朵飘逸的白云;人的心灵总要有点活力,哪怕是一丝涟漪,哪怕是一缕清风。

于是,那个爱幻想而又浮躁的女孩发生了蜕变。

梦想的火焰在她心里真正燃烧起来。

于是,女孩的目光和心灵有了可以栖息的驿站,她心无旁骛,为明年的六月打点行装,准备去朝拜那个梦中的圣地……
一缕暖风拂过,我却感到脸上一阵冰凉,不知何时,泪水已布满脸颊。

校园还是一片沉寂。

我突然像疯了一般冲出那片丛林,站在校门口朝你逝去的方向遥望,映入眼帘的只有灰扑扑的路和黑苍苍的山,我仍然挥了挥手,并且久久伫立着……
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虽然是在六月,而不是在冷落的清秋节。

离别,却又是催化剂。

它给我梦想的篝火增添了一束干
柴。

明年六月,当高考的硝烟散尽,我的梦想之火,定会嬗变为现实之花——那是我答谢恩师最宝贵的馈赠。

【点评】作者没有直奔主题而去,而是设置了一个离别的场景。

以离别为线索,巧妙地将题旨融入其中,真挚的师生之情与鲜明的主旨相映成趣。

如果把本文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在送别恩师这根主干上,结着两只诱人的硕果——梦想和现实。

作者准确地把握住记叙文的特征,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完全避开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用空洞的概念图解主题。

感情发自肺腑,真挚深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优美而含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文采斐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结构缜密,篇末与开头自然呼应,又使立意得以升华,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点明题旨,这是有效地规避跑题风险的重要手段;中间的插叙交代了送别的缘由,为师生之情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又“不动声色”地将梦想和现实的主旨托出水面,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妙,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匠心。

【优秀例文二】
一个难忘的梦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中学
张晶
夜凉如水。

我在夜的湖水里挣扎。

四周一片漆黑,天上没有一缕星光,地上没有一点灯火,一切发光的东西似乎都消失了。

我想叫喊,但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发不出声;我想逃跑,但双腿像灌满了沉重的铅块,举步维艰。

我徒劳地挣扎着……
突然,一个陌生人出现在我面前——其实,那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是一个陌生的怪物,身披黑色的大氅,面目狰狞,像死神,眼里闪着绿莹莹的光,像狼。

我本能地缩成一团,毛骨悚然,浑身充满了近乎窒息般的痛苦。

那怪物却没有伤害我的意思,它直楞楞地看了我一会,说:“跟我走吧,孩子!”奇怪,它的声音与它的相貌很不相称,很平和,温柔极了。

它朝我伸出手来,那手黑漆漆的,枯瘦,却孔武有力,像一双钢爪。

那双钢爪向上抬了抬,做了几下让我起来的手势。

它的手臂竟然那么柔软,像个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

我像被它施了魔法,浑身轻松了,双腿灵动起来,鬼使神差地迈开了步子。

我在前面走,怪物在后面跟。

地上根本就没有路,怪石嶙峋,荆棘丛生。

我走得很吃力,步履踉跄,跌跌撞撞,不一会就遍体鳞伤,大汗淋漓。

每当我稍一犹疑,想回头看看的时候,没等脑袋旋转到九十度,脊背就被怪物猛击一掌。

它出手的力度很大,落到我身上却很柔软,但有一股巨大的无法抗拒的推力,使人想起那高深莫测的太极神功。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脚下突然有路了,两旁的景物也渐渐清晰起来,就像华老栓一大早去给儿子买“药”的情景:“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路愈来愈开阔、平坦,四周的景物呈现出愈来愈秀美的姿容。

我登上了山顶。

这里地势平旷,景色迷人。

山花在微风中摇曳,草色树影青翠欲滴,溪水丁冬,鸟声如洗。

艳丽的霞光流水般地从天空中倾洒下来,洒在我身上,暖融融的,我像泡在一泓碧波荡漾的温泉里,舒爽极了。

我回头看,四处搜寻,那怪物不知什么时候没了踪影。

秀色可餐,我流连忘返。

霞光越来越强烈,刺得我睁不开眼。

于是,我醒了——哦,原来是一场梦……
人们都说,梦中的景象,很快就会遗忘。

但这个梦,我永远不会忘记。

【点评】本文构思精巧,作者把自己对“梦想和现实”的认识,形象地转化为一个梦境,高度浓缩了人生的整个流程。

表现手法新颖,字里行间虽然找不到一个“梦想和现实”的字眼,但它们的影子却无处不在。

这种写法的难能可贵,得益于作者通篇运用的象征手法:开篇写“我”在夜的湖水
里挣扎,象征“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迷茫;梦境中艰险的跋涉,象征追求人生理想的苦难历程;山顶优美的风光,象征梦想成真的美好境界。

“陌生的怪物”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象征人生的磨难。

其怪异的形象——既面目狰狞,又为“我”指点迷津,与磨难的两面性——既使人痛苦又促人奋进——吻合得天衣无缝。

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具有了一定的文学特质,体现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

另外,本文语言优美,叙事简洁、生动,写景细腻、逼真;篇末点题巧妙,含蓄地表明作者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梦想变为现实,要经历艰难的蜕变。

www.5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