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作业票证使用管理规范(ISO45001-201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安全作业票证的适用范围、执行程序,使用和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检修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AQ3021-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AQ3023-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安全规范》AQ3024-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3025-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AQ3026-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AQ3027-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26860-201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26164.1-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3、总则3.1为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在生产系统的各项登高、动火、检维修、电气运行操作等工作都必须使用安全作业票证,为规范对安全作业证的使用和管理,制定本标准。
3.2票证执行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三个100%”(现场作业必须100%开票,票面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及执行过程必须100%落实,标准票的覆盖率要努力达到100%)的要求执行,做到作业票证的使用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3各生产公司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司安全环保部建立标准安全作业票库,标准票覆盖率要努力达到100%(正常方式下的作业都必须有标准的安全作业票证)。
票证中带“□”需要“√”选。
3.4实现标准化安全作业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克服工作过程中人员行为随意性的重要措施,使用标准作业票后,正确填写和使用仍然要作为员工培训的基本内容。
3.5下列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安全作业票3.5.1现场发生人员伤害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停电、停机进行解救。
3.5.2现场发生火灾等事故,需要立即隔离或扑救。
3.5.3设备、系统运行异常状态明显,如不立即进行处置,可能造成损坏的。
上述三种情况虽不使用安全作业票,但实施前应明确并熟知必备的安全措施,穿戴必备的劳保用品,使用安全可靠的安全用具。
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1动火作业4.1.1动火作业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4.1.2易燃易爆场所本标准是指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符合GB50016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4.1.3有毒有害场所动火点周围及受限空间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高于GBZ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中最高容许浓度(MAC)的区域。
4.1.4固定动火区指允许正常使用电焊、气焊(割)及其他动火工具从事检修、加工设备及零部件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可免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但必须满足设立固定动火区的条件和要求。
4.1.5固定用火指生产工艺设置用火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常规作业,如化验室工作上使用的电炉、电加热器、酒精炉、液化气罐等火源。
此类用火,可免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但用火单位必须明确防火责任人、落实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
4.1.6动火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
4.1.7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4.1.8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4.1.9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厂安全(防火)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遇节日、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4.1.10爆炸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4.1.11防火防止火灾发生和(或)限制其影响的措施。
4.1.12灭火熄灭或阻止物质燃烧的措施。
4.1.13可燃的能够燃烧的。
4.1.14易燃的容易发生有火焰燃烧的。
4.1.15助燃物(氧化剂)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
4.1.16灼热燃烧物质处于固相没有火焰的燃烧,但是燃烧区域有发光现象。
4.1.17阴燃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
4.1.18闪燃在可燃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4.1.19灭火剂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
4.1.20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可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灭火的器具。
4.1.21消火栓与供水管路连接,由阀、出水口和壳体等组成的消防供水(或泡沫溶液)的装置。
4.1.22动火分析测定动火区内的可燃性气体浓度。
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管道、储罐、阴井等部位及其他认为应进行分析的部位动火时,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
4.1.23动火间隔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 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应重新取样分析。
4.2高处作业4.2.1 高处作业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4.2.2 坠落基准面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基准面。
4.2.3 坠落高度(作业高度)从作业位置到坠落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坠落高度(也称作业高度)。
4.2.4 异温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
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4.2.5 带电高处作业作业人员在电力生产和供、用电设备的维修中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对带电设备和线路进行的高处作业。
4.2.6 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符合GB/T 3608的规定,作业高度在2m≤h<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m≤h<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l5m≤h<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h≥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4.2.7安全带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防护装备。
安全带使用应遵循“高挂低用”原则。
4.2.8生命线为确保高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临时安装一系列的钢丝绳网格线在钢结构建筑的高空作业面上,这种临时安装的钢丝绳称为“生命线”,作业人员在高空施工时将身上佩带的安全带扣在“生命线”上。
4.2.9登高架设作业在高处从事脚手架、跨越架架设或拆除的作业。
4.2.10扣件式脚手架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4.2.11扣件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4.2.12防滑扣件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
4.2.13底座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包括固定底座、可调底座。
4.2.14脚手架高度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
4.2.15脚手架长度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
4.2.16脚手架宽度脚手架横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立杆外皮至墙面的距离。
4.2.17步距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
4.2.18立杆纵(跨)距脚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4.2.19立杆横距脚手架横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
4.2.20主节点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4.3受限空间作业4.3.1受限空间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4.3.2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4.3.3隔离是指采取加符合规定要求的盲板或断开连接管线,彻底切断设备与设备间物料相互来往的方法。
4.3.4三不进入是指未经批准的《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不进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
4.3.5窒息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称为窒息。
4.3.6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入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解离,导致组织缺氧造成的窒息4.3.7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4.3.8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4.3.9置换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以低速从空间下部直接送入工作区,利用空气的密度差,新鲜空气在空间内热源所产生的热气流的作用下产生类似于层流态的主导气流,然后由顶部排风口排出,这种通风方式就叫做置换通风4.3.10通风就是把空间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空间内的空气条件,以保持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我们把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
4.3.11清洗和置换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①氧含量18~21%。
②有毒气体浓度符合规定。
③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规定。
4.3.12富氧空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
4.3.13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4.3.14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一种呼吸器,自携贮存压缩空气的贮气瓶,呼吸时使用气瓶内的气体,不依赖外界环境气体,任一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均大于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