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精品

发展战略-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精品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传统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科学思想 现代管理理论及其进展
四个阶段
• 一、传统管理思想阶段(从远古到1900年)
• 二、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从1900年到1930年)
• 三、行为管理思想阶段(从1930年到1945年)
• 四、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从1945年至今)

• 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 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而有信。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
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义利--追求真的管理
—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义是人应该走 的正确的路。
—君子义以为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放于利而行,多怨。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践,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见利思义。
❖诚信--市场经济的根本
—当前应用:
1、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2、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3、提高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能力。
1、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体系
❖管理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
要理论依据。传统儒家管理的人性观念主要表现为 性无善无恶论、性善论及性恶论。 –孔子:《论语·阳货》上说:“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孔子的人性观虽然没有明析人性善恶之分 ,但它蕴含着人性的可变性,这正是儒家“德治” 思想立论的依据。
➢ 仁者爱人,仁就是善。儒家的仁就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追求的是与人为善。
➢ 另外,道、墨都强调“爱人”: ➢ 老子强调“仁”的无私、宽厚本质:“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 墨子将“仁”的理念扩大到所有的人,强调无差别的 “兼爱”
—实践的应用:
➢1、领导者要树立仁的理念; ➢2、以仁的要求约束自己; ➢3、展现仁的行为:尽心为公。
❖中庸----把握管理的适宜性
—“中”即适当、适度、恰到好处。“庸”意为“常” ,即“常道”,就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遍存在的道理。孔子解释说, 中庸就是过犹不及。
—在实践中实行中庸之道包括三个方面 • 1、成为中庸之士。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2、实行中道管理。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 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及主要思想
传统管理思想的 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传统管理思想
• 按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1776年以前
远古时代管理思想阶段
• 2、1776年到1900年 近代管理思想阶段
一、远古时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a )作为管理思想有记载第一事例是在圣经上
摩西(厂长)
A(车间主任)
—修德:
• 温、良、恭、俭、让。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 学)
❖德治--长远利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
管理理论
本章要点:
• 1、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 2、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的相关著作、年代、
学派、观点及其贡献等 • 3、了解各阶段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传统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科学思想 现代管理理论及其进展
第一节 传统管理思想

远古时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管 理
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
1、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点滴
❖和为贵--环境的重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修己--自身的重要
❖修己以安百姓
—修学: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国“一举三得”的施工方案: 1015年皇宫 挖土、运料、回填
1015年皇宫失火,由丁晋公(丁渭)主持修复皇 宫,当时取土很远。他采用就近挖渠取土,灌水用 船运料,完工后用建筑垃圾回填修路。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儒家的管理思想 • 《老子》的管理思想 • 法家的管理思想 • 《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 第一、制订法令,昭告民众;
– 第二,建立等级委任制度;
– 第三,责成各级管理人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 才提交摩西。
• 这些建议表明现代管理理论的例外原则,授权原 则、管理跨度原则等早在古代已有萌芽。
b )成功的实践:
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成:
230万石头,20年,每年10万人,
系统管理的思想
• 3、努力与时协行。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合乎事宜)
❖贤--人才的管理
—辩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举贤:“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用才:任贤使能(孟子) —考察人才:听其言而观其行; —制度取才: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信,则民不敢不用情。
—德治的内涵
—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或组织目标,通过道德示范、教育 以及营造道德环境等方式、影响和提高成员的道德水平 ,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或组织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的治 理方式。
—德治的对象有两个层面:1、个人;2、环境 —德治的应用:1、理念建设;2、个人修身;3、队伍建设
❖行仁--追求善的管理
• 孟子坚信“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并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在孟子看来,“四端”是仁义 礼智的萌芽,而仁义礼智即为道德上的善,所以人的本性是 善的。人的恶性乃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为“物欲”所蔽 而已。孟子根据“性善论”导出管理者应实行“仁政” 。
B(车间主任)
a1(班组长)
a2(班组长) b1(班组长)
b2(班组长)
确定管理跨度和组织程序的思想
• 摩西是希伯莱人(今天的以色列)的领袖,他在 立法、人际关系、人员选择和训练方面都很出色。 摩西的岳父曾对摩西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批评,认 为摩西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并不利于管理。
• 他提出三点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