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医学影像技术综述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资源
评估反馈
CT成像
1、CT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的断层图像;
2、CT的密度分辨率高于常规X线影像
3、CT的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X线影像
1、普通检查:常称为平扫或非增强扫描。指未行静脉内注射造影剂的扫描。腹部及盆腔普通扫描通常在扫描前口服一定量的对比剂充盈胃肠道,以增加胃肠等空腔脏器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对比度。
2.特殊检查包括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记波摄影、软X线钼靶摄影、高千伏摄影等。
3.造影检查
I.造影剂可分两类:
(1)阳性造影剂:不易为X线透过的造影剂(如钡剂和碘剂等),高密度。
(2)阴性造影剂:易为X线透过的造影剂(如空气等),低密度。
II.造影检查前准备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续 页
No:5
教学目标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性质
一、X线成像二、CT成像
1、X线的产生1、图像特点
2、X线特性1)穿透性2、检查技术普通检查、造影剂增强扫描、薄层扫描
2)荧光效应
3)感光效应 三、MRI成像
4)电离效应 1、MRI设备
2、检查技术
5、检查方法1)普通检查透视和摄影。
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记波摄影、
三、了解CT、MRI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
重点
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
难点
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
教法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
记忆法 归纳学习法
教学资源
教材 多媒体
布置预习 ( 3 分钟)
影像诊断的原则和方法
课 后 记
1、能够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能激发学生兴趣,便于理解、记忆。
2、多媒体课件教学真实、形象地展示所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3、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拾漏补遗,协调发展。
教研组长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板书设计
教案首页
课程:影像诊断学
章节名称:第一章影像诊断学的基
本性质和内容
专业:医学影像
课题:常用影像诊断技术概述
班级:
授课教师:
日期:
时间:2学时
教学
目标
一、掌握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
二、熟悉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用途.
2、造影剂增强扫描:就是在扫描前由静脉内注入碘造影剂。注入方法可为滴注,也可为推注或两者合用。增强扫描主要用于:①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②鉴别水肿与病变组织;③进一步明确病变的大小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信息;④为疑难病例提供进一步鉴别诊断的信息。
3、薄层扫描:是指层厚为5mm以下的扫描,用于观察病变的细节。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续 页
No:1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资源
评估反馈
X线成像
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3日发现的,故科学界又称之伦琴射线。
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产生的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X线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控制器。
产生条件: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资源
评估反馈
X线成像
三、X线成像原理X线广泛应用于医学主要是利用上述X线的特性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胶片上显影,直接反应出人体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变化。
成像的三个条件:
1、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差异;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续 页
No:6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资源
评估反馈
MRI成像
扫描序列:根据发射线圈发射的射频脉冲和接收线圈接收的信号不同,可将磁共振的扫描方法分成不同的扫描序列。磁共振成像主要依赖于四个因素:即质子密度、T1、T2、流空效应,应用不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可以得到反应这些因素不同侧重点的图像。现今最基本、最常用的脉冲序列为自旋回波序列(SE),其它还包括梯度回波序列、反转恢复序列等。
1、旋回波序列首先发射一个90度的射频脉冲,间隔数至数十毫秒,在发射1个180度的射频脉冲,再过数十毫秒后,测量回波信号。
2、度回波序列 GRE
3、面回波成像 EPI
4、检查方法 脂肪抑制 血管造影 水成像 弥散成像 灌注成像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底 页
No:7
归
纳
总
结
( 2分钟)
通过本节课学习知道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了解CT、MRI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为后面的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工对比在人体有些部位组织器官与周围结构密度大致相同,缺乏自然对比,当发生病变时也难以显示。为了扩大X线检查范围,人为地造成他们之间的密度差异,而形成对比清楚的影像,这种方法称人工对比或造影检查。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续 页
No:4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资源
评估反馈
X线成像
1.普通检查包括透视和摄影。
2、荧光效应:X线可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是X线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可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产生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X线使人体电离的程度与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例,这是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续 页
No:3
教学目标
3、胶片或荧光屏才能显示具有黑白对比和层次差异的X线。
4、X线图像的特点
1、密度:物质密度:单位体积中原子的数目,取决于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影像密度:X线照片上的黑与白,与物质密度是一致的,但还受厚度的影像。
2、自然对比在人体有些部位例如胸部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异称自然对比。人体组织按照密度高低依次可分为骨骼、软组织、脂肪组织和含气组织等四类。
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3、电子群在高速运动时突然受阻
认定目标
精讲启发
长 治 卫 校 教 案 续 页
No:2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学资源
评估反馈
X线成像
X线波长范围:0.0006~50nm
诊断用波长范围:0.008~0.031
临床应用X线的特性有:
1、穿透性:与X线管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X线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这是X线应用于临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