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砌体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施工方案交底记录表格编号单位/项目:
交底方案名称:商业砌体施工方案时间:地点:
主持人签字:记录人签字:
会议纪要交底应包括且不限于如下内容:
1、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建筑根据功能需求进行错层标高设计,配套商业区域地上共4层,一层6M,二层5.95M,三层5.7M,四层5.7M,屋架层10M,建筑高度33.3M。

主题酒店区域地上共6层,一层为6M,二层设备夹层为2.15M,三至六层为3.8M,建筑高度为33.3M。

地下共2层,地下一层层高为8M,地下二层层高为4.9M。

本工程商业区域(结构单元一、二)抗震措施采用8度,酒店区域(结构单元三)抗震措施采用7度。

2)材料概况
外墙采用250mmA3.5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积密度级别为B05),并采用专用粘接剂;内墙(除楼电梯、管井、卫生间)采用150mm后蒸压轻质混凝土板(简称ALC板);卫生间等用水房间内隔墙采用200/100mm厚MU10.0页岩多孔砖,并采用M5.0干混砂浆;设备用房、管井及楼电梯间隔墙采用MU5.0页岩多孔砖,并采用M5.0干混砂浆砌筑;砖砌烟道应采用耐火砖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

墙体根部反坎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所有构造柱、圈梁、现浇带、过梁,边框采用C25细石混凝土。

2、方案核心内容
2.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采用预拌砂浆采用干混砂浆,并采用专用的散装移动筒仓存放。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多孔砖、页岩实心砖、耐火砖、干混砂浆、细石混凝土、钢筋等。

材料运到现场后应按照规格,类型堆放整齐,防雨排水措施得当。

(2)施工工具准备
测量、放线、检验:皮数杆、水准仪、经纬仪、2m靠尺、楔形塞尺、托线板、线坠、百格网、钢卷尺、水平尺、小线、砂浆试模、墨线盒、红蓝铅笔、磅秤等。

施工操作:应备有大铲、瓦刀、灰槽、泥桶、砌块夹子、筛子、冲击钻、手持式自动压力灌浆器、电动吹风机、运砌块车、刚毛刷、胶容器、搅拌棒、灰浆车、翻斗车、扫帚。

2.2作业条件
1、对进场的砌块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和堆放位置、次序等已经进行检查、验收,能满足施工要求。

2、所需机具设备已准备就绪,并已安装就位。

3、砌块基层已经清扫干净,并在基层上弹出纵横墙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其他尺寸线。

4、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等处设立皮数杆,并办好预检手续。

③清孔:钻孔完成一个结构面后,可进行清孔操作。

清孔的目的是要吹清孔内粉尘,
③砌块与拉结筋的连接,应预先在相应位置的砌块上表面开设凹槽;砌筑时,钢筋应居中放置在凹槽砂浆内;
图拉结筋镂槽实例图图预埋钢筋实例图
④砌块砌筑过程中,当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有超过2mm的错边量时,应采用钢齿磨板和磨砂板磨平,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⑤砌筑在结构件(楼板和梁)上的第一皮砌块时应用1:3水泥砂浆座浆或C25细石砼找平(大于2cm),以保证砌块面平直。

墙体顶部与结构梁底之间预留20~30mm 的缝隙,7 d后用填缝枪和膨胀水泥砂浆进行顶缝填塞,灌缝材料为1:3 水泥砂浆,添加杜拉丝纤维(0.9kg/㎡)和膨胀剂,必须保证顶缝压实、饱满。

图顶部压注砂浆工具实物图墙顶压注封顶砂浆实例
2.4构造柱、圈梁和过梁
2.4.1构造柱布置
2.4.1.1内隔墙的下列应设置构造柱
1)填充墙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

2)相邻横墙或框架柱的间距大于5米时,墙段内增设构造柱,间距≤3.0米。

3)砖砌体电梯井道墙体转角处及纵横墙相交处应设构造柱。

4)楼梯间周边填充墙内构造柱间距应为2.0米。

2.4.1.2建筑周边围护墙的下部位应设置构造柱
1)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处。

2)相邻横墙或框架柱的间距大于4米时,墙段内增设构造柱,间距<2.5米。

3)带形窗窗下墙,间距<2.0米;窗洞和2.4米的窗下墙中部,间距≤2.0米。

4)外墙上所有带雨篷的门洞两侧均应设置通高构造柱,且构造柱纵筋应与雨篷梁可靠拉结或锚固。

2.4.1.3门、窗洞边、紧邻的双洞口间及其他洞口两侧应设置边框(墙段长≤0.8米时)或构造柱(墙段长>0.8米时)。

洞边墙长度小于240mm,窗间墙长度小于31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C20细石混凝土),其构造配筋为:纵筋2A10@200,箍筋A6@200。

当洞口宽度大于1.2米时,在洞口两侧应设置边框,顶面应设置现浇带,见下图。

当洞口宽度大于1.8米时,在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底面和顶面应设置现浇带,见下图。

2.4.1.4填充墙中部设有较大机电设备穿墙(嵌入)洞口处,当洞口较小边长≥600mm时,洞口周边应按下图设置混凝土边框;洞宽≥800mm时亦应设边框,洞顶改设过梁;洞口≥1500mm 时洞两侧应设构造柱,洞顶设过梁。

2.4.1.5砖砌体阳台栏板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米)、拉结筋及压顶的设置见下图。

2.4.1.6一字隔墙端头应设置构造柱或边框,填充墙端部无连接,长度大于3倍墙厚但不大于1m时,应在端部设置边框,长度大于1m时,设置构造柱。

其构造见下图。

2.4.1.7电梯井道墙体转角处及纵横向交接处应设构造柱。

2.4.1.8楼梯间周边填充墙内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0m。

2.4.2构造柱做法
1)砌体构造柱按经确认的构造柱平面布置图进行留设,应先进行构造柱钢筋绑扎,再进行墙体砌筑;构造柱“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退进尺寸按60mm留设,位置应准确,端部须吊线砌筑。

见下图一/图二
图一构造柱马牙槎实列图
图二构造柱配筋图
2)填充墙与构造柱拉结措施如下图三,当填充墙门窗洞口与柱(混凝土墙)边距离<300mm 时,可按图四做成现浇墙垛。

砌体砌至构造柱处应作退砖处理,加气混凝土砌块退两线砖,页岩多孔砖退三线砖,退砖时先退后进。

图三拉结筋示意图
图四洞边小墙垛构造图
3)相邻两墙间距≤800mm时,墙体之间封闭空间的构造柱做法为先砌筑其中一面墙,构造柱支模时将先砌墙的构造柱与后砌墙的对应位置的构造柱一起支模且将其中间连通,一起浇筑。

如下图五所示。

图五
2.4.3圈梁
1、高度≥4m但<5.0m的普通填充墙半层高处或门、窗上口及外墙普通窗窗台上沿设通长C25砼现浇水平系梁;当墙高≥5.0m时应在门洞顶以上墙高范围每间隔2m增设通长C25现浇水平系梁;窗台处系梁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见图六,其余部位系梁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见七。

顶面无链接的悬臂墙压顶构造见下图八,图八中h1为0.4米,d1为1.5米。

前述现浇水平系梁纵筋必须锚入两端混凝土墙、柱或现浇过梁或构造柱内La。

图六窗台构造节点图
图七现浇带、构造柱和边框详图
图八顶面无连接悬臂墙构造图
2)当墙体顶部与主体结构无连接时,应在墙体顶部设置一道压顶圈梁,圈梁截面尺寸为墙厚×180mm,纵筋为4C10,箍筋为A6@200。

3)砌体电梯井道在导轨安装支架处应设置200×300的混凝土圈梁,内配主筋4A14,箍筋C6@200;砖砌体电梯井道门洞应采用现浇过梁且应与构造柱连通。

4)宽度大于800mm的安装预留洞口上侧设置过梁,下侧设置压顶,过梁和压顶配筋构造相同。

见图七
2.4.4过梁做法
门、窗洞过梁按下图及下表选用。

表洞口现浇过梁配筋表
洞口净宽L0 L0<800800<L0<1800 1800<L0<2400 2400<L0<3000 3000<L0<4000 4000<L0<5000 5000<L0<6000
200厚空心砖梁高h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500
①2C10 2C10 2C12 3C12 3C14 3C16 3C18
②2C8 2C10 2C10 2C10 2C12 2C12 2C14
③A6@200 A6@200 A6@200 A6@200 A6@200 A6@200 A8@200
200厚实心砖、多孔砖梁高h 100 200 200 200 300 400 500
①2C10 2C10 2C12 3C14 3C16 3C18 3C20
②2C8 2C10 2C10 2C10 2C12 2C12 2C14
③A6@200 A6@200 A6@200 A6@200 A6@200 A6@200 A8@200
240厚实梁高h 120 180 180 240 310 370 490 ①2C10 2C12 3C12 3C14 3C16 3C20 4C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