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准则
1.首先明确病变的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 性,播散性,系统性。
2.明确神经系统损伤水平。 3.一元论原则。 4.首发症状具有定位价值。 5.重视定位体征的演变。
第一节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 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5.髓内病变压迫:浅感觉障碍:从上向下 进展
髓外病变压迫:浅感觉障碍:从下向上 进展
感觉传导通路的小结
6.薄束:脊髓后索内侧,传导T5下部躯干 和下肢深感觉(SLTC)
7.楔束:脊髓后索外侧,传导T4水平上部 躯干和上肢深感觉(SLTC)
每一脊神
经后根的输入 纤维来自一定 的皮肤区域,此 种阶段性支配 现象于胸段最 明显
经过三级神经换元
交叉部位:延髓的丘系交叉
薄
楔
束
束
脊
脊
髓
髓
丘
丘
脑
脑
后
前
束
束
感觉传导通路的小结
1.交叉部位不一样 浅感觉:脊髓前联合交叉 深感觉:延髓丘系交叉 脊髓病变特有病症:感觉分离现象
2.交换三次神经元
3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前索(从内到外CTLS)
感觉传导通路的小结
4.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侧索(CTLS)
痛觉、温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脊 神经节-后角细胞-前联合交叉(上升1-2节 段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外侧核 -内囊后肢-皮质中央后回
经过三级神经换元
交叉部位:脊髓前联合交叉、上升1-2节段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传 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枕:C2 颈:C3 肩:C4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T12、L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应用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 T12、L1;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 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 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
髓内感觉传 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 变有重要价值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一)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 感觉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hyper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胆囊病变 右肩痛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不同部位感觉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型(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 末梢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后根(坐骨神经痛)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中上部
大脑皮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 脊髓丘系
脑桥
交叉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第二级N元
脊髓 I、V、VII、VIII层
延髓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中枢突
后根外侧部
第一级N元
脊N节
脊髓
周围突
脊N
感受器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T4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触觉、深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如肌梭)-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与楔束-薄 束核与楔束核(延髓)-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丘脑外侧核-内囊后肢-皮质中央后回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定义:是研究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的病因、发 病机理、病理、症状、诊断、预后、治疗 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遗传学、 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放射学、 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 学等学科有关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 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 )(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 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
能相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休 克,脊髓休克)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指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觉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一般发生在感觉 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 反应 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丘脑 和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没有刺激发生感觉。 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具有定位价值
腰麻的麻醉平面检查;
脊髓病变脊髓损伤平面检查:C1-4与椎体 同高,C5-T4减1,T5-T8减2,T8-T12减3
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
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 觉分布不同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 觉,称皮节 重叠支配:每一皮节均由3个相邻的神经根重 叠支配
5.疼痛:pain
(1)局部疼痛 :如神经炎所致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 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 经支配区
(3)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 分支,手指远端挫伤 整个上肢痛
(4)牵涉性疼痛: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都汇聚 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 体表节段,心绞痛 左侧胸及上肢内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