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电网络理论课程讲义

近代电网络理论课程讲义

5
粗略地说,当输入,输出互换位置时,将不改变同一激励所产生的响应,网络的这种性 质称为互易性。具有互易性的网络称为互易网络。
6
2.网络的代数方程 §2.1 网络的基本解法 1 KCL 和 KVL 的矩阵形式 若一个网络是用一个具有 b 条支路, nt = n + 1 个节点的连通图表示,并选一树 T。于 是可以写出 A = [ Al
如果一个 n 端口网络同时具备齐次性和可加性,称其为按端口线性网络。 例 1.1 图示电路中,电容初始值为 U 0 ,考察其是否线性。
该电路按定义 10, 20 是线性的; 按定义 30 却不是线性的; 因为 y (t ) = 既不具有齐次性又不具有可加性。 例 1.2
1 t u (τ )dτ + U 0 c ∫0
& + 1 ⋅ il = ψ & + f (ψ ) u =ψ
我们考察定义 30,因为 f (⋅) 的导数连续,所以它们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
& = u − f (q ) q & = u − f (ψ ) ψ
所以
q (t 0 ) = 0 ψ (t 0 ) = 0
对所有 t ≥ t 0 即 Ri =
q(t ) = ψ (t )
T
1 Y = diag 1 2
w(t ) = ∫ u (τ )i (τ )dτ
MEMRISTOR,由美籍华人蔡少棠教授于 1971 年提出。
§1.2
网络的基本性质
1 线性和非线性 (1) 关于线性的定义 10 从元件性质定义 若一网络由线性元件(具有任意初始值)及独立电源所构成,则称其为线性网络。此定 义初看起来似乎正确,但就网络的输入输出特性而言未必有效。我们将举例说明。 20 从网络方程定义 若网络的输入输出方程可以写成

& + il = u − f (q) + f (ψ ) = u (t ) i (t ) = q
u (t ) = 1Ω i (t )

可见此网络是端口线性的,且与 1 Ω 电阻等效。 (2)说明 随意断言一个网络是否线性是错误的。 2 时变和时不变
3
(1)关于时不变的定义 10 若网络中不含有时变元件,则称其为时不变网络。 20 若网络的输入输出状态方程可以写成一组常系数一阶微分方程, 则称其为时不变网络。 30 设 [u(t ), y (t )] 及 [u (t ), y (t )] 为网络的任意两个输入输出偶,又设 y (T ) = y (0) 。若对 所有的 T ,当 u (t ) = u(t − T ) 时,有 y (t ) = y (t − T ) ,则称其为按端口时不变网络。 (2) 说明 定义 10 包含了定义 20,30 的意义,即满足定义 10 的网络也一定满足定义 20,30,反过 来却不成立。 例 1.3 图示电路中,电感和电容是线性时变的,在任何时刻,均有 C (t ) = L(t ) ,且初
1
1.网络的基本性质 §1.1 1 基本变量 复合变量 2 基本关系 基本概念
i (t ) p (t )
u (t ) w(t ) dq(t ) dt
q (t )
ψ (t )
与元件无关的变量之间关系
i (t ) =
u (t ) =
dψ (t ) dt
t −∞
p(t ) = u (t )i (t )
3 基本元件
y 2 , L,
yq
]
T
2
分别表示其 p 个输入和 q 个输出,而 [u, y ] 为其容许信号偶,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 (a)齐次性 (b)可加性 若 u → y ,有 αu → αy 成立,称其为按端口齐次性网络。 若 u → y , u → y ,有 u + u → y + y 成立,称其为按端口可加性网络。
AI = AYU + AYE − AJ = 0 AYU = AJ − AYE Yn U n = J n
式中 Yn = AYAT 为节点导纳矩阵,J n = AJ − AYE 为注入节点的等效电流源的电流列 向量。 (2) 割集法 以树支电压为求解对象 而
U = AT U n

Q f I = Q f YU + Q f YE − Q f J = 0 Q f YU = Q f J − Q f YE QC U t = J c
i=
ψ & +q L

&+ u =ψ
q C

Ri =
u (t ) = 1Ω i (t )
可见此网络是端口时不变的,且与 1 Ω 电阻等效。 3 无源性和有源性 对 n 端口网络,其端口处电压,电流分别为:
u(t ) = [u1
u2
u 3 Lu n ]T
i (t ) = [i1
i2
i 3 L i n ]T
u(t ) = u (t ) ,而在所有 t ≤ t1 及任何 t1 > −∞ ,有 y (t ) = y (t ) ,称其为起因性网络。否则称
其为非起因性网络。 例 1.5 隧道二极管在电压激励,电流响应时是起因性的,而在电流激励,电压响应时是 非起因性的。
隧道二极管为压控电阻, i = f (u ) ,对两个输入 u (t ) 和 u (t ) , 若 u (t ) = u (t ) (对所有 t) ,其输出 i (t ) = f (u (t )) = f (u (t )) = i (t ) (对所有 t) 。但 是对两个相等的电流 i (t ) = i (t ) ,却有三个不同的响应 u1 (t ) ≠ u 2 (t ) ≠ u 3 (t ) ,在这种情 况下,电路是非起因性的。 5 互易性
At ], B f = [1l
B t ], Q f = [Q l
1t ] ,令节点电压列向量为 un ,支路
电流,电压列向量分别为:
i u ib = l , ub = l ,则 i t u t i At ] l = Al i t + At i t = 0 i t i 1t ] l = Ql i l + i t = 0 i t u B t ] l = ul + Bt ut = 0 ut
4
(1) 若对所有容许的信号偶 [ u, i ] ,在所有时间 t,输入端口的总能量为非负的,即:
W (t ) = ∫ u T (τ )i (τ )dτ ≥ 0
−∞
t
则称其为无源网络。这里假定在 t ≤ −∞ 时,网络是松驰的。即 i ( −∞ ) = 0 , u( −∞ ) = 0 。 (2)若对某些容许的信号偶 [ u, i ] ,或对某些 t ≥ −∞ ,有
现代网络理论
本课程是研究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在掌握了本科 《电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其目的是开拓视野,扩展知 识面,为专业课的进行以及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1 课程时数:40 学时 2 考试方式:考试 3 授课方法:讲授与自学相合 4 参考文献: (1) B. Peikari , Fundamentals of Network Analysis and Synthesis . 1974. (2) N . Balabanian T . A . Bikart , Electrical Network Theory . John wiley & sons , Inc., 1968. ( 3) 社,1982. ( 4 ) 肖达川编著 . 电路分析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5) 邱关源编著. 电网络理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邱关源编著. 网络理论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
始条件均为零。试证明此网络是端口时不变网络,且与 1 Ω 电阻等效。
解: Q 令
ψ q & +( −q & ) ⋅1 = ψ L C ψ & + =α ψ L q & + =α q C

&+ ψ
ψ q &+ =q L C
ψ (t 0 ) = 0 q (t 0 ) = 0
对所有 t ≥ t 0
而在任何时刻,均有 C (t ) = L(t ) ,可知 ψ (t ) = q (t ) 注意到
KCL
Ai b = [Al Q f i b = [Q l B f ub = [1l ub = A T u n
KVL
2 网络的最少变量 注意到: AB f = 0
T
B f QT f =0
Ql = − BtT = AtT Al
可得以下关系:
i i 1 1 i b = l = l = l i l = lT i l = B T f il i t − Q l i l − Q l Bt Q lT u l − Bt u t − B t = ub = = ut = ut = Q T f ut ut ut 1t 1t
对网络中的各支路 b1 , b2 , L, bb 列出方程,可得 b 元联立代数方程,用向量表示:
7
I = YU + YE − J
U = ZI + ZJ − E
式中 Y, Z 分别为支路导纳矩阵和支路阻抗矩阵,它们不必是对角阵,即元件之间可以有互 易或互易的耦合。 4 一般求解方法 (1) 节点法 以节点电压为求解对象
式中 Qc = Q f YQ T f 为割集导纳矩阵,J c = Q f J − Q f YE 为注入割集的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列向量。 (3) 回路法 以连支电流为求解对象 而
U = QT f Ut

B f U = B f ZI + B f ZJ − B f E = 0 B f ZI = B f E − B f ZJ Zl Il = E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