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物危害手册

毒物危害手册

1.木粉尘:木尘漂浮在空气里,被人吸入后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打喷嚏、咳嗽、气喘。

长期吸入这种木尘,能引起肺纤维病变,使肺泡间质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造成肺功能明显下降,有效通气量减少,发生呼吸不畅、憋气、哮喘等。

有的还能引起鼻黏膜炎症,使纤毛和腺体分泌功能受损,容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如果木粉尘长期作用于鼻腔黏膜,可引起鼻癌、副鼻窦癌;木粉尘进入消化道和胃,能引起喉癌、肺癌和白血病、骨髓病等。

松节油:急性松节油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发热、消化道刺激、皮肤黏膜刺激、肾、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口服后有烧心、恶心、腹痛和呕吐。

长期接触松节油可有呼吸道刺激、食欲减退、乏力、嗜睡、头痛和眩晕等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和蛋白尿。

皮肤接触可因脱脂而发生干裂与皲裂,对本品敏感者反复接触后可造成局部甚至全身过敏性皮炎。

患有慢性湿疹等皮肤病和肾脏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松节油的工种。

粉尘:通过鼻腔、气道粘膜纤毛装置、肺泡和肺间质的清除,可使进入呼吸道的绝大部分粉尘排出,但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可使防御功能失去平衡,粉尘在呼吸道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甚至引起疾病。

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及炎症反应,可直接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并对其造成影响,甚至引起肺部改变(如肺部纤维化、尘肺等)。

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噪声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系统等,还可以影响生殖功能和胚胎发育;此外,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苯: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苯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也可以少量吸收。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汽可导致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症状,严重者呼吸停止,直至心跳停止。

高浓度苯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主要对造血系统产生影响,导致造血障碍,早期有白细胞减少,以后逐渐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甲苯:无色、无腐蚀性、带甜味且有芳香气味。

其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以及黏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躁动、抽搐、昏迷,有的可出现癔病样症状。

二甲苯:无色、无腐蚀性、带甜味且有芳香气味。

其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重者出现躁动、抽搐、昏迷等症状。

乙酸乙酯:无色、有特殊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高浓度乙酸乙酯可引起眼、鼻、咽喉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重复或长时间接触,出现进行性的麻醉作用。

对皮肤可引起皮炎及湿疹。

高浓度可发生麻醉作用及肝、肾充血;持续大量吸入,则可发生进行性肺水肿。

乙酸丁酯:无色、有特殊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对眼和呼吸道均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低浓度蒸汽,在角膜上皮可有空泡形成,并引起头痛、眩晕和嗜睡。

人接触高浓度乙酸丁酯的急性表现为出现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直接接触引起轻度损伤,局部轻度充血及红斑,或接触性皮炎。

经口可致轻度中毒反应、头昏、眩晕、倦怠、恶心。

臭氧:有特殊腥臭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吸入臭氧会引起黏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口腔咽喉干燥、咳嗽、胸闷等。

短时间吸入臭氧,可致肺功能异常。

高浓度较长时间吸入者经数小时潜伏期后,除出现刺激症状外,还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锰:过量吸入锰烟和锰尘可引起中毒。

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继而出现锥体外神经受损症状,肌张力增高,手指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神经情绪改变。

严重者锥体外神经障碍恒定而突出,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

电焊烟尘:吸入引起呼吸系统黏膜刺激、炎症、电焊工尘肺和中毒作用。

盐酸:是无色或微黄的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其对皮肤、黏膜和眼睛具有强烈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刺激部位的炎性水肿、充血、出血和坏死。

硫酸:硫酸与皮肤直接接触,可致皮肤损伤。

硫酸蒸汽和烟雾吸入可刺激和烧伤上呼吸道黏膜,损伤支气管和肺。

硫酸对皮肤和呼吸道的损伤与其腐蚀性有关,可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成为不溶性酸性蛋白质,以致形成局限性烧伤和坏死。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

其主要经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

二氯甲烷:属于低毒类。

是典型的麻醉剂,其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麻醉效应,但不产生严重的痉挛期,感觉消失比较完全,恢复也很迅速,不留任何不良症状。

但在吸入致死浓度时,可发生呼吸的循环中枢麻痹,同时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比较强,可引起肺水肿。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钠,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出现深浅不一的“鸟眼状”溃疡,这种溃疡易感染,接触很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使指甲变薄、变脆,或者整个指甲毁损。

氢氧化钾: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钾,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接触很稀的氢氧化钾溶液也可使指甲变薄、变脆,或者整个指甲毁损。

高温: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

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高温作业工人的作业能力除受体力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外,也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

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高温时还可明显降低人的非体力作业能力(如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等)。

氨:有辛辣刺激性臭味。

吸入氨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胸闷、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及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有湿啰音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硫化氢:有特殊臭鸡蛋气味。

吸入低浓度硫化氢会出现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短期内可恢复。

溶剂汽油:具有特殊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皮肤吸收较少。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汽油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酒醉感等轻度麻醉状态,严重的出现昏迷、抽搐或肌肉痉挛等。

长期吸入低浓度汽油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出现功能性神经紊乱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个别可引起内分泌改变、性欲减退、妇女月经紊乱及促进妊娠中毒症发生。

皮肤接触可致局部干燥皲裂、角化,个别可引起进行皮炎、毛囊炎及湿疹。

苯乙烯:急性影响主要为眼、皮肤、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出现流泪,结膜充血,喷嚏,咳嗽。

重者尚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步态蹒跚等症状。

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可致灼伤。

长期低浓度接触除有结膜、咽喉刺激感外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头晕、头痛、头胀、乏力、失眠或嗜睡、健忘、忧郁、多汗、手指颤动、四肢酸痛、恶心、食欲减退、上腹痛、腹胀等。

女工月经紊乱、月经周期过短、周期紊乱、经量过多。

丙酮:眼睛接触后,出现较强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后,出现水疱、皮炎及荨麻疹;吸入和食用较高浓度的丙酮,出现上呼吸道的刺激反应,迷醉状态,初期表现有乏力、恶心、头晕、头痛、兴奋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呕吐、气急、痉挛、昏迷。

长期反复接触丙酮,出现眩晕、灼热感、眼及咽喉刺激、咳嗽。

丁醇:通过吸入、使用、经皮吸收,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在角膜浅层形成透明的空泡、头痛、眩晕、嗜睡、和胃功能紊乱,高浓度时还可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手和指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皮肤轻度充血及红斑。

丁酮:大剂量引起肺部刺激。

感觉有强烈气味和刺激,短时间有强烈气味及眼鼻黏膜刺激,有些接触丁酮液体和蒸汽的工人,偶有发生手指和臂部麻木。

长期接触丁酮液体或蒸汽可致皮炎。

液体溅入眼内造成角膜水肿,经口具有轻度毒性。

二氧化硫:无色有强烈辛辣刺激味。

其主要经上呼吸道吸收,亦可由眼结膜吸收。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即刻出现流泪,畏光,视物不清,鼻、咽喉部烧灼感及疼痛,咳嗽等眼结膜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较重者可有声音嘶哑、胸闷、胸骨后疼痛、剧烈咳嗽、心悸、气短、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引起嗅觉、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头痛、乏力、牙齿酸蚀,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纹理增多,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免疫功能减退等。

环己酮:对黏膜、皮肤有刺激作用,具有麻醉作用,高浓度可引起呼吸衰竭。

在工业操作情况下,皮肤和眼接触和蒸气吸入是常有发生的,眼接触后,可能出现眼睛刺激、角膜损伤;吸入大量的环己酮后,出现鼻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伴有头晕和中枢神经抑制,初期表现有乏力、恶心、头晕、头痛、兴奋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呕吐、气急、痉挛、昏迷。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造成刺激,甚至皮炎。

长期接触,尚可引起眼结膜的明显刺激和角膜损害。

环己烷:为麻醉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但可引起神经兴奋,心动过缓及喉痉挛,并提高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

直接吸入高浓度环己烷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并兴奋、平衡失调、麻醉、昏迷等表现。

大量经口摄入环己烷可引起腹泻,并出现心、肺、脑病变。

高浓度环己烷蒸汽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引起污染皮肤瘙痒。

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和皮炎。

甲醛:无色有辛辣刺鼻气味,原生质毒。

低浓度甲醛蒸汽对眼及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高浓度甲醛蒸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并刺激肺部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皮肤接触甲醛溶液,可引起组织凝固、坏死,甲醛有致敏作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引起头疼,软弱无力。

氯:黄绿色刺激性气体,强氧化剂,易燃烧和爆炸。

职业性急性中毒主要因呼吸道吸入较高浓度氯气所致,是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病变,吸入后迅速发病,通常无潜伏期。

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可立即出现眼和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流泪、眼刺痛、呛咳、胸闷、流涕等,双肺可有哮鸣音或少量湿罗音等。

较重者出现紫绀、咳嗽、气短加重,双肺有弥漫性哮鸣音。

铅烟:急性铅中毒多因消化道吸收引起,常有潜伏期,短者4-6小时,一般2-3天,最长者1-2周,中毒后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纳差、便秘或腹泻,阵发性腹部剧烈纹痛(铅绞痛)、头晕头昏、乏力、全身酸痛、血压升高、出汗多、尿少、苍白面容,严重时可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中毒性肾病;贫血;麻痹性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