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创新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始终认为青年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最大希望之所在。

然而,当前影响青年人才成长进步的桎梏束缚依然不容忽视,比如论资排辈的旧俗、岗位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在职业发展、物质待遇、培训进修等方面都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推动,这些问题削弱着我国青年人才队伍整体的活力。

在新时代新背景的竞争与发展中,对于青年人才队伍该如何创新其发展、激发其活力,促使大批能担当起国家民族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这是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重要任务。

更新人才观念。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青年,用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人才的观点去衡量和发觉他们,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有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识才之明,始终把青年人才作为创新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人才观来统筹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既要重
视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也要重视一线生产操作人才;既要注重人才个体的培养应用,也要注重人才团队精神的配合,切实把青年人才作为各行各业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第一要素。

创新选用机制。

解放思想,勇于革新,排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旧俗,敞开青年人才选拔、录用、淘汰的出入口。

坚持任人唯贤,既要看他们有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又要看有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既要看工作实绩和发展潜力,又要看人品作风以及群众的公认度。

打破传统的固定用工制度和行业身份界限,创建实施以思想、能力、业绩、人品而不是以学历、资历、背景为主要依据的青年人才选用标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让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并充分施展才能,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建立考评体系。

完备严谨的绩效考评制度会增强青年人“有努力才有业绩、有作为才有地位”的信念,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

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考评体系要全面客观分析人才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果,对不同的职务和工作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考评项目,按照“公正、公开、公认”的原则,用合理稳定的条文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使绩效管理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下去,并且根据实际不断修正、补充和完
善,最终建立起符合行业特色的有效的薪酬制度、晋级与淘汰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综合制度。

实施情感管理。

任何用人单位的领导者,都不能只着眼于用刚性的工作管理制度,还必须要用人性化、情感化的柔性管理去了解青年员工的性格特点、内心渴求以及有待发掘的潜力。

尊重他们的意愿,鼓励他们的创新,肯定他们的热情,做到知人善任,量才适用,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工作,奖励其目标的达成,成就其价值的实现,营造“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整体环境,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及时对青年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使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集体的生存和发展竭诚尽力。

探索培养机制。

优秀人才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用人单位的精心栽培。

除了为他们提供书本理论的充电学习,还要提供管理经验和实践操作的学习;除了让他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积极探索分层培养、分层施教的新手法,对技术好却学历低的青年实现由专业型向知识型的转变;对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对于现有拔尖才干实现由优良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因人施教,固强补弱,对新进人员实行岗前培训,确保胜任本职工作;对业务骨干开展
专业培训,提升实务技能;对管理层面实施领导素能培训,提高领导力。

还可制定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综合培养计划,开展一系列包括面向晋升、面向岗位轮换、面向挂职锻炼、面向选拨后备干部的培训,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进步环境和完善的发展机制,自然会有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时代弄潮儿茁壮成长起来,共同谋划美好前景,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