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教程文件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教程文件


徽州文化
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 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剧、徽州刻书、徽菜、徽州建筑。
徽 派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
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
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牌坊、民居
围龙式围屋
兴宁罗岗袁氏善述围(四角楼)
兴宁新陂刘氏五堂屋
深圳坪山曾氏大万世居(城堡式围楼)
围龙屋
围龙屋布局像一个大圆形,一半 为半月形的围屋,大门前必有一 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 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 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 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 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 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 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 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 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 厅”,故名“围龙”屋。
方土楼
形式:楼有多种形式,其外形和结构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差异。 特点 :是门堂式向左右伸延,然后左右端向前建一列横屋,前 后左右围合,形成一座方形单环式的单体建筑。
奎聚楼
奎聚楼,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
奎聚楼
五凤楼
形式:五凤楼的平面布局与门堂屋一致,但有楼层的变化。 通常下堂是较低的单层建筑,中堂为高大的单层建筑,上堂 为多层建筑,两侧横屋随厅堂从前至后步步升高,全宅层层 跌落。屋角飞檐,形如鸟翼,故陈“五凤楼”。
客家民居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 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 和功能上趋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 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
第三节 四水归堂
徽 派 建 筑
徽州
徽州:又名新安
包括:黄山市的歙(shè)县、黟(yī )县、休宁县、祁 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绩溪县和江西婺源 县等。
建 和祠堂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 叹服。

徽派建筑起 徽源州地区的土著是“古越人”,他们是先秦时候
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 们的居住特征是“巢居”。自汉代开始,中原大 规模向徽州地区移民,带来了中原汉文化,并且 后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文化的主流。但是汉文 化并没有完全抛弃越文化,更没法脱离越文化生 长的气候地理环境。
锢窑最普遍的形式是三孔锢窑,然后以此为基本 单元组合成三合院、四合院,甚至建造两层。
因为窑洞房屋覆土层厚,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所以在晋西、陕北、豫西等地区往往以锢窑为上房建造 四合院。
窑洞类型
3、独立式窑洞(锢窑):是模仿窑洞形
式在平地上用砖石、土坯建造的窑洞房屋。
普 通 的 独 立 式窑洞
两 层 楼 并 带 屋顶的 独立式 窑洞( 窑上窑 )
这种窑洞前面是比较开阔的沟壑,便于采光通 风,同时留出一块平地作为院落,便于人们从事户外 活动。
2、下沉式窑洞:是在地上向下挖出一个深6米左右的
方形大坑,坑底平,形成一个下沉到地下的院落,然 后向院里的四壁横向内掏凿而形成的窑洞。
3、独立式窑洞(锢窑):是模仿窑洞形式在平地上
用砖石、土坯建造的窑洞房屋。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黄土高原窑洞民居
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是一种依托黄土挖穴的民 居形式。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穴居, 这种窑洞民居在干旱少雨的黄土地区如陕、甘、 宁、晋、豫一带非常普遍。主要有三大类型: 靠崖窑、下沉式平地窑和锢窑(独立窑)
一、窑洞类型
1、靠崖式窑洞
是在黄土坡的边缘,朝山崖里开挖的洞穴,顶 部呈拱形,底部为长方形,高宽在两到三米左右,进 深大约六到十米,窑顶上至少保留三米以上的土层。
半 依 靠 黄 土 坡的独 立式窑 洞
几 口 窑 并 列 ,并带 屋顶的 独立式 窑洞
现代窑洞风格
窑洞院落布置形式
窑院布局类似北方通行的四合院,以北窑 为上房,用作起居室及长辈的卧室,东西厢用作 卧室、厨房或贮藏间,南窑有入口、厕所、 牲畜 房等。 院子里有坡道或台阶能达到地面,也可以用过洞 把几个窑院联系在一起建成组群
围屋
特点 :典型的围屋, 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 有朝外左右凸出1米的 炮楼(碉堡),外墙厚。 0.8一1.5米。围屋立面 高2一4层,四角炮楼又 高出1层;外墙上一般不 开窗,但在顶层墙上设 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 有炮孔。
土楼
圆楼
五凤楼
方楼
圆楼
内通廊土楼有底层到 顶层的单元,每个单 元的青砖隔墙均有拱 门,使各层的内通廊 畅通无阻。底层和二 层不开窗,底层为厨 房、餐厅,二层为粮 仓,三、四层为卧室。
第二节 客家堡垒
客家堡垒
客家来历:相传西
晋末年,由于中原的 征战不断,黄河流域 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 免战乱而南徙渡江, 来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因为有别 于当地原有居民,被 称之为“客家”。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 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 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 式建筑住宅——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聚居完型

平面布局特征: 点为祠堂,线为居室,点局正中,线环四周
大埔湖寮蓝氏绳武楼<方楼>
是世界遗产福建土楼中最精致的,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处,无一雷 同,被专家称为“木雕博物馆”。
饶平上善许氏启明楼(圆围楼)
大埔桃源谢氏德馨堂(半月楼)
饶平饶洋蓝氏泰华楼(椭圆楼)
饶平饶洋詹氏听捷楼(八角楼)
所以,现今保留下来的徽州古民居, 正是这种古越人巢居建筑——干栏木楼和北方四 合院结合的产物。
窑洞内外装饰
外部:装修最讲究 的部位就在门窗上。 窑洞的大小、门窗 上的棂格图案都是 装修的重点。
窑洞内外装饰
女儿墙:砖砌花墙。 挑檐:石板挑檐。 门楼、坡道、围墙等
总结
窑洞民居在黄土中凿出空间,它虽然没有其他 的民居所具有的造型与轮廓,但是它突出表现了与黄土 地融为一体的质感美,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内部空间构成 的巧妙性,具有粗犷、淳朴的乡土气息。尽管窑洞民居 有着非常鲜明的生土特点,但是在构图原则上跟北方合 院式民居仍然如出一辙:中轴对称,以庭院为中心布置 房间。所以从空间类型上来说,它仍然是北方合院在黄 土地的演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