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5篇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5篇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5篇职业见习岗位是为大学生就业难而设立的,未就业毕业生到企业参加不超过一年的职业见习,政府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的补贴,参加职业见习的毕业生,每月还可获得生活补贴。

下面是关于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1)不知不觉,我已经快要完成在二附院近一年的实习安排。

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回味起每一个日子,轮转过的每一个科室,感觉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收获。

这一年,在每一个与白大褂相伴的日子里,我习惯了每天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习惯了每天跟别人说我去上班了,等下我马上就下班了之类的话,因为这些话说出来,就好像自己有拿工资一样的快感,虽然没有。

而我自己也清楚的认识到,我已经不是那个在校园中只顾捧着书本,乳臭未干的大学生了,我也已经渐渐的融入了医院的大熔炉,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什么、证明什么。

一年的实习,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临床上的操作。

这一点首先要感谢各个科室的老师和学长们,在实习中,不断给予我们学习和操作的机会,不管你们是批评也好,夸奖也罢,管理很严也好,放任自流也罢,至少,渐渐消除了我对临床的恐惧,至少让我对未来的生活不算失望。

记得初入临床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就是普外科九区,初入临床,胆怯又不安,但是幸运的是,在我的积极争取下,选到了学姐给我推荐的老师董小刚,一年下来,我觉得教我最多的,临床收获最多的还是他,所以,还是很感谢,感谢那三个星期的耐心教导与帮助。

回想起这一年,总是在外科的时候,日子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尤其是在九区,为了重新过一遍每个病人的化验单情况,经常在七点十五的时候就到办公室开始在电脑上看化验单,记录下异常,然后七点半开始查房,提醒老师患者的异常情况,查完房,回去跟着开医嘱,接着就马不停蹄的去趴在病人的伤口上换药、拆线,接着收拾好就跟着下去做手术,那时候的我感觉就像是打了鸡血,就算大手术早上开始做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都不会觉得饿,觉得累,也充分证明了我是真真的女汉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21天,就连周末都没有一个懒觉可以睡。

每次给大伤口换药的时候,炎热的夏天,总是换完一个伤口后浑身都是汗,总有很多很善良的病人和病人家属,一口一个谢谢,一口一个辛苦了,那时候就会高尚的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记得遇到一个早期胃癌的患者,老爷爷看着很健康,说起来应该比我的爷爷还小那么十来岁,虽然是早期胃癌,但是心态很好,每次查房,他总是对着我笑笑,抬手跟我打招呼,那种感觉不像是医患的关系,更像是亲人,那天他做完手术,整个人虚弱了下来,躺在病床上,身上接着监护,那是我第一次在病房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之后每次去给他换药总是特别耐心,特别小心,手术后的虚弱伤了他的元气,但是每次换药后,他总是双手合十在胸前,用口型轻轻的说一声谢谢,我想我们之间是建立了一个真诚的医患关系,更似亲人。

所以,好人终究是有好报,他恢复的特别快也特别好,出院的时候,他对我们组的每一个医生都道了别表示了感谢。

之后一次行风办的老师说,有一位患者的回访还提到了我,我脑海中立马就浮现这位爷爷,被记住总是幸福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那么待见你,也有患者看看我的胸牌,不管医院怎么掩饰,家属还是一眼就识别出我是实习生,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被打了假,去换药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某某某医生在吗,也就是我的上级医生,我懂,他是嫌弃我级别低,我顿时不高兴,回了一句不在,然后开始换药,再一次换药的时候从内心开始排斥,不想去,师兄说你管他怎么说呢,我也想,对啊,我堂堂南医大七年制实习生,还能连换药都不能?不知是他们不好意思了,还是我的技术真的没有那么烂,他们之后也没再说什么,我感情用事总是不对,自己手底下的病人,不管他怎么样,你都要用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只有你做得好了,才能证明你不是赝品。

出了普外科,感觉所有的科室都是酱油,难道是我求虐心思太重?幸运的是,在外科,总是能跟到我所喜欢的组,普外科跟了董小刚,泌尿外科跟了杨健,脑外跟了大主任,要么就不上班,要上班,总是忙一点,才会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

轮转一年,对内科无感,如果是忙的科室,状态就是我不是准备跑腿,就是在跑腿的路上。

当然了,跟着主任查房还是很有意思的,跟着一些爱讲故事的主任,总是会听到很多很神奇的事情,或者是他当年的丰功伟绩。

我觉得在他们的脑子里,肯定有很多树状图,症状站在顶端,往下好多分支,看不懂的人觉得很杂乱,而他自己总是有条不紊,一步步进行着。

我想良好的思维能力,其实也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面对病人,习惯了细致的进行病史询问,习惯了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完整的体格检查,习惯了如果要诊断或者鉴别需要患者哪些检查结果,也习惯了如果患者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选择了最合适的药物。

总有一天,我想我的这种习惯也会养成。

说起来总是没完,很久没有写过这么多了,原谅我的牢骚,一年的生活,回忆起来总是记不全,但是总归留下些什么,来祭奠一下我终已逝去的青春,迎接我真正的称呼“儿科医生”。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2)第一次管床真的是没有什么经验,连输液计划都不会开,病人说他一直拉肚子,我知道该给点收敛剂了,但是具体用什么药,用法剂量都不知道,一切都得问,一点点学,一点点积累。

今天我们老总给全内科的实习生做了个小讲课。

主要是教我们读CT片。

以前都学过影像学的,所以听起来也不那么费力。

平时科室里面经常有疑难的病案讨论,我们组里面也会搞一些小专题。

读片的机会很多,不过真正病人的片子多半都没有讲课上面的那么典型。

对一个几乎没有临床经验可言的实习生来说,要读好片子,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

实习了一段时间,我还学会了处理各种的人际关系。

科室里面,医生和护士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下级医生和上级医生的关系。

最大的体会就是低调——别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上级医生当然不用说,护士老师也相当棒。

今天又有一个闭式引流,我去给水封瓶装生理盐水。

钳子很不好使,那个金属的盖子怎么也打不开,护士老师上来几下就开了,真是帅呆了;病人也非常值得尊敬,需要我们的关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3)临床实习的几个月来,我接触了许多党员,他们之中有教授、有住院医生、有护士,他们职务虽不一样,但对工作的执着和热诚,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却是一样的且持之以恒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相差甚远。

我们对工作远没他们那么执着和热诚,那么精益求精。

我们刚去实习的两个月兴致高昂,什么事都抢着干,每天去得早走得晚,渐渐地,有些同学就坚持不住,开始迟到了。

而我,虽然从不迟到,但也不像以前去那么早,工作热情也没以前高了。

想着刚去实习那会儿,只要听说哪个病人有异常体征,不管那病人是不是我管床或是不是我病区的,我都会去看,去摸,去听。

可现在,除了我管床的病人外,其他的病人我都不怎么关心了。

是自己都知道,不用看了吗?应该不是。

往往是自己以为知道了,其实还不知道。

医学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同样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现往往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多接触病人,多思考,多总结。

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可以获得对疾病诊断极有帮助的临床资料。

在这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今后我应与病人多接触,对工作保持激情。

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自信。

我对于自己的能力总是怀疑,不敢主动争取承担某项任务,一般只是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这使得我做事很被动,失去了许多提高锻炼的机会。

在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不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常常会失掉许多很好的机会,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

在实习阶段,有许多动手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争取,因此今后我应更加自信,更加主动。

实习已经好多天了,对医院和科室的整个运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一边学习基本的临床操作,比如胸穿,换药,拆线等,一边向师兄师姐学习疾病的治疗和常用药物的使用。

以前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是基础,不过和临床还是有些脱节。

比如抗生素的使用,书本和实践真的差别非常大,而且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习惯和经验,在没有确切的病原学证据之前,都是经验用药的。

药物最基本的药理机制都在大三的药理课上学过的,不过因为一直没有自己用过药所以以前花了很多时间背记的东西,现在几乎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我想,如果经常用,应该很容易记住。

呵呵,反正我对自己喋喋不休的提问从来不会觉得惭愧,师兄师姐也非常乐意给我解答。

这就是实习生的优势——倚小卖小。

带组的老师很忙,平时不是那么容易随时请教。

这个时候,和师兄师姐搞好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帮忙加班多写个病历,晚一点回去也不要紧,反正年轻嘛,多跑跑腿就当时锻炼身体了。

他们除了在临床的技能上面指导我,还教会我很多他们自己在实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医学生医院见习的心得体会(4)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了近一年,它给了我学习及锻炼的平台,离开了,多少会有些不舍。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生命所系,健康依托,要求扎实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颗责任之心。

一年的实习是一个医学生转变为一个医生最重要的过渡。

实习是劳苦,艰辛的,即将毕业了,而医学路仍然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我学会适应的第一个科室是:血液肿瘤科。

作为刚上临床的实习生,我们的工作就是开粘化验单、写病历、采集病史等等。

记得第一天到科室,科室里就有老师要去给病人做骨髓穿刺,我们都觉得很新奇,因为以前只在视频里见过这项临床操作技能。

带我的王老师见我屁颠屁颠地跟过去,打趣道:不用那么着急,以后多的是机会让我亲自动手。

王老师还交待我:回去熟悉操作视频,我们科的操作机会比较多。

王老师没有骗我,在王老师和研究生学姐的细心指导下,我很快上手了一些基本临床操作,从注意无菌观念到戴无菌手套,从给学姐做助手,到亲自动手给病人做胸腔穿刺置管,消毒、戴手套、铺洞巾、局部浸润麻醉、穿刺置管一气呵成。

我比较幸运,能够这么快就接触到这样的操作机会。

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我特别有干劲,跟各位兄弟姐妹的相处也非常融洽。

之后自信满满地到了ICU,年轻的谭老师首先给我泼了盆冷水。

谭老师喜欢提问题,问得我哑口无言,我才发觉自己并没有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好。

谭老师指出:每天都很忙,其实也没忙出什么名堂,回去还很有满足感,电脑一开就什么事都不想了,老师开的医嘱从来不问原因,从来不比老师多做一个体格检查,见过很多病例,却没有好好地翻书把病例弄明白。

在ICU,书写病志要求更高,临床上的操作我见到了比普通病房更加严谨的无菌操作,见识过一次气管切开术。

ICU的病床少,我每天可以给所有病人详细地做一遍体格检查,再结合教材,我巩固了自己的基础。

麻醉科的一个月,我得到了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几乎每个麻醉老师我都跟过,不同老师有不同风格。

有年轻帅气做事不拖泥带水的刘老师,有大嗓门杨老师,有年轻漂亮又温柔的付老师,有经验丰富的谭老师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