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0月我校通过湖北省传统项目学校复评以来,我校紧紧抓住学校的篮球项目特色,大胆开拓,勇于创新。
推动了我校体育运动迅猛发展,发现、培养并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体育后备人才,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内充满了健康、文明、向上很浓浓的篮球文化氛围,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打造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篮球特长。
一、强化学校管理,注重师资配备,确保办学质量
一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篮球传校工作,我们将重点放在篮球项目上。
根据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共配备3-4名篮球专业教练,2位田径教练。
二、严抓学生篮球早锻炼,大力吸纳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篮球竞赛活动。
1、坚持篮球早锻炼和长跑活动检查评比制度
坚持每天进行“阳光体育活动”篮球早锻炼、课间广播操和长跑活动,由体育教师组织安排好场地,班主任、副班主任参与指导和管理,并配合教导处对各班活动情况和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按评分标准记录分数,每次都上墙公布,月底总结在此基础上把检查结果与班级评估挂钩。
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篮球活动中体会到了篮球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篮球活动,他们说:孩子们离篮球越近,就离网吧越远;参加体育活动越多,身上的娇气就越少。
2、坚持体育比赛制度
尽最大能力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今年我校除了举行如:广播操比赛、校园集体舞、“阳光体育活动”冬季长跑启动仪式及高年级长跑活动等赛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趣味比赛、高年级班级篮球比赛和两次田径运动会,(每年在高年段学生中进行班级篮球比赛,在中、低年级中进行趣味篮球赛,如多人运球接力、多人传球接力、投篮大赛等)激发学生人人参加篮球活动的兴趣,活动参与率在80%以上,今年12月,我们又组织开展了5、6
年级学生篮球比赛,比赛历时3个星期,共有6为体育老师参加了本次篮球裁
判工作,在比赛中共有男、女各三个班获得团体奖,学校组织表彰了一大批在篮球比赛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
评出体育道德风尚奖两个班,最佳组织奖三个班,啦啦队组织奖一个班,共有54人分别获最有价值球员、最佳得分手、最佳防守球员、篮板王。
3、学校领导不仅重视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而且注意篮球运动的普及工作。
学校将篮球纳入了学校校本课程计划,在不同年段开展篮球校本课程,是我校办学特色之一。
坚持篮球活动和篮球训练常规化,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篮球赛,年年承办并参加伍家岗区校际间的篮球赛,常年保持有男女两支校级篮球比赛队,男女两支校级篮球梯队,校队队员保持在60人左右,每年举办一次校田径运动会,一次体质测评运动会。
三、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开设篮球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篮球特长。
我们规定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必须认真备课,写出符号学生实际、
切实可行的教案,教导处不定期对体育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严禁无教案上课。
同时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扣紧新课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体育课,特别是篮球校本课程,坚决克服随意性,严格考勤制度,做到课课点名,保证体育课的出勤人数,明确篮球课学生评价目标,分年级制定了目标与内容。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每周的体育课中抽出一节课专门进行篮球课程的教学,在课表上将以“体篮”为缩写课程名称进行呈现。
每周各班的篮球课程安排的具体时间将遵照同一时间内尽量控制在1--2个班同时上篮球课程,这样学生就能有充足的活动场地。
在组织方法上主要采取教师集中讲解、示范,学生分散模仿直观教学法。
学期结束时,学校教导处组织对所有老师的篮球教学进行质量抽查。
四、发展特色项目,建立不同年龄层次的篮球队,努力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
我校在常年坚持男女两支校级篮球比赛队训练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篮球梯队和田径队,年年参加伍家岗区组织的区篮球赛和田径运动会,均名列前茅。
(1)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我校男女篮球队,由李群兵、刘海峰和陈宏碧三位老师,田径队有向莉莉和朱杰两位老师负责训练,在训练前明确各自的责任,充分调动了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在训练中进一步提高了运动员的竞争意识,为创造一流成绩创造了条件。
在次基础之上,还准备增加一个新老师,充实中、低年级校级篮球梯队实力。
为今后篮球训练选好、选准苗子。
(2)坚持训练系统化
提高运动员的竟技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所以训练必须要持久,不间断。
为此,我们在训练上做到了既抓平时,又抓假期。
平时,我们利用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到8点和下午放学后的两个小时时间行进训练,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90多分钟。
使运动员坚持常年训练,进一步提高了运动成绩,同时也培养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3)建立健全运动员训练档案
我校建立了运动员训练档案,将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身体素质变化情况、训练情况和运动成绩及学习成绩作了详细记录,依据这些材料,研究每个运动员思想、训练、学习现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4)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水平,我们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和运动员走出去或请兄弟学校的篮球队到学校看一看,参加一些对抗赛,先后我区的隆中路小学、大公桥小学、宝塔河小学进行了友谊赛,每年都与宜昌市体校女子篮球队切磋,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队员的拼搏精神。
通过比赛,检验队伍,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体育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严格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08年4月至5月,我校开展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工作,4月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体检,测试体重、身高和肺活量三个项目,接着,又组织召开了全
校体质健康测评运动会,另外对在运动会期间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了二次测试,测试后进行了数据录入工作,而后我们将最终不合格的学生会进行了统计,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对他们进行了督促和帮助。
全校共1578人,实际参加测试1560人,其中病残18人,优秀303人,占20%,良好904人,占58%,不及格69人,及格率95.6%。
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体育设施和训练条件
学校现有四块标准篮球场地,12块篮板。
在每节课中一个班将分配到两个篮球场,6个篮板,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需要。
器材方面,要求每位学生人人都要有篮球,我们主要采取学生自带篮球制度,学校在现有近200个儿童篮球、40个标志桶。
另外,为了学生每天所带的篮球放在教室里不影响室内课教学,每个教室的后面墙壁上都安装有30个悬挂篮球的不锈钢钩子,方便学生放置篮球。
七、加大经费投入,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传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加大经费投入,为了努力改善篮球训练条件,学校决定计划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改善硬件设施:
(1)、保证体育训练、竞赛及带队教师的补贴经费,校班级体育比赛裁判费、每年的市、区级传校篮球比赛中队员的报名费、体检费、服装费、食宿费用等预算开支不少于2万元。
做到专款专用。
(2)、配有能够满足体育教学、专项训练和正式比赛要求的器材设施外,我们将尽可能的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然后在2008年下半年,我们将完成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
另外,在一些空地和墙上我们还计划安装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篮筐。
使我们的校园到处充满篮球运动的气息。
八、成绩:
2003年在宜昌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中获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二名。
2004年在湖北省“萌芽杯”小学生篮球赛中男子队获第一名。
2004年宜昌市篮球训练重点学校比赛中男子队获第一名。
2008年在伍家岗区小学生篮球赛中男队、女队均获第一名。
2004、2005、2006、2007连续四年在宜昌市伍家岗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有两位教师获宜昌市优秀教练员称号,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体育后备人才,2008年我校学生陶直、方宇、方德林被宜昌市五中以篮球特长生录取,罗毅、覃开明被宜昌市体校录取,还有一大批队员参加了宜昌市体校的业余训练,如:篮球:文宜、王绪培、游泳:杨子迪、孙佳俊、吕向佳霖、陈杉杉,羽毛球:周杨博文、王颖峰、胡朔源,网球:邹杨博文、向晓彤、佘王睿、方德林、刘涛等。
回顾总结了2008年传校工作各方面取得的成绩,这成绩来之不易,这成绩是全体教职工辛勤劳动的硕果,也是学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取得的成果,面向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的篮球传统学校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