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淑雅:《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

沈淑雅:《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嘉定二中沈淑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商朝的建立、内外服制;知道后母戊鼎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罕见的瑰宝;知道商朝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和功能;知道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

理解中国的青铜文化是以青铜器物为载体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全风貌,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时期的鼎盛。

2、过程与方法从后世文献和考古发掘(包括青铜器物和甲骨卜辞)中解读商朝历史,掌握后世文献与考古资料互相补充、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商朝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养成讲证据、讲逻辑的严谨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重证据法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玄鸟生商”玄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燕子。

话说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女子叫简狄。

有一次,她和同伴在河边洗澡,看到一只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望了望她,留下了一颗蛋,然后飞走了。

简狄吃了蛋以后,没想到竟然怀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契”。

契长大以后,佐助大禹治水有功,当时的首领舜;就给了他一块封地,取名为商。

契和他的后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为一个部族,商也就成了这个部族的名称。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司马迁把它记入了他的《史记·殷本纪》中,“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帝舜时)封于商,……。

”那时的商还是一个原始部族,再发展到后来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商朝。

那么,商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商王朝呈现的是怎样一番气象呢?我们是如何科学地了解到几千年前的商朝历史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踏上商朝历史的发现之旅!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板书:课文标题)(二)讲授新课1、后世文献中的商朝了解商朝历史的途径有很多。

比如像刚才我们翻看司马迁的《史记》,就属于从???了解商朝历史?。

(后世文献)(强调是文献,而且这是后世的人记载的)(板书:后世文献中的商王朝——)那么其他后世文献中有没有关于商朝历史的记载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左传·宣公三年》(请学生来朗读)好,通过这段文献,假设我们现在对商朝历史是一无所知的,那么依据这几段材料,我们可以推断知道,在夏朝之后,历史上有商朝,商朝存在的时间大约有600年左右。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兴师率诸侯,…遂伐桀,…夏师败绩…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整理自《史记·殷本纪》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请学生回答)夏朝灭亡是因为统治者桀实施暴政。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但是我们回看《史记》中的记载,“(帝舜时)封于商,……。

”也就是说,在夏朝的时候,商这个部族已经存在了。

所以从中我们就学到了一种历史学习研究的方法,文献与文献之间是可以比较对照的。

夏朝统治者暴政,大家不信服他,汤带领大家推翻了夏朝统治,取而代之,做了最高领导者。

诗经中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什么概念呢?氐在当时主要位于现在的甘肃、四川一带,羌位于现在的宁夏这一带。

根据诸多文献记载的搜集整理,我们了解到,当时,商朝的疆域范围还是比较大的,东到大海,北到现在的河北,西到现在的陕西,南到现在的湖南江西一带。

这个范围内的各个政权都来向商汤进贡,奉他为天下共主。

还记得前面《史记》中记载的吗,“诸侯毕服”,也就是说当时商朝有没有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学生回答:没有)商朝和夏朝时候差不多,是一个各个政权的联盟,我们给他一个更为科学的名字,方国联盟。

《尚书》中记载,商朝“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由此命名,商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内外服制”。

(板书:内外服制)商王直接管辖的地方叫内服,在今天以河南为主的中原一带;商王间接管辖的那些臣服于他的方国之地,称为外服。

有些文献中也把内服之地称为“畿内”,外服之地称为“畿外”。

比如说,《汉书》中有记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

”说周把商灭了以后,把原来商王直接管辖的畿内之地分成了三个小的诸侯国。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名词“殷”,它其实是商朝后期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

所以就有直接称呼商朝为“殷”或者“殷商”。

我们说当时的商朝是方国联盟,他强盛的时候大家都奉他为天下共主,但是如果商朝衰落了或者统治者管理不善了呢?大家也有可能把他?(推翻掉)所以这样的政治统治是不稳固的,是松散的方国联盟。

从这段材料我们还可以推断知道商朝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周朝。

与商朝有关的政权更迭我们也就从文献中略知一二了。

文献中商朝的其他社会状况如何呢?“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

” ——《礼记·表记》(信奉神灵和祖先) (商末,殷一带)“麦秀渐渐,禾黍油油。

”——《史记·宋微子世家》(绿油油的田地) (商纣王)“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

” ——《尚书·微子》(自己朗读,提问学生,并板书)商朝信奉鬼神、农业发展、商朝统治者存在酗酒现象。

好,从后世文献中了解商朝呢,我们暂且进行到这里。

那么光凭后世文献,我们能不能就可以得到确信的历史信息呢?(不行)那还需要什么资料?(引导学生引出考古发掘中的商朝,并板书)2、考古发掘中的商朝有关商朝的考古发掘,殷墟是代表之一。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商朝后期都城殷的遗址。

而在商朝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青铜器了。

(板书)那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不过声明一下,这里展示的青铜器不都是殷墟出土的,但都是商朝时期的遗址出土的。

(1)青铜器物中的商朝组图2:兽面纹卣 兽面纹爵 透雕雷纹觚 四羊方尊牛觥,牛型,折射出当时对牲畜的饲养,体现农业的发展进步。

四羊方尊,四羊,象征吉祥,大家看他的纹饰、细节部分的处理,像羊角的纹理等等,可以说是当时最精美的一件青铜器了。

组图3:兽面纹胄钺目雷纹刀当时商朝人考虑得挺细致,青铜器不仅用于制作进攻型兵器,还用在了防守型的上了。

组图4:兽面纹甗融簋兽面纹鬲组图5:青铜镜兽面纹铙那我们在商朝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发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比如以妇好墓为例,出土青铜器有468件,而其中就有210件礼器,礼器就是用于祭祀或其他典礼仪式的时候用的器皿,这里礼器占到了发现的青铜器的近一半,也就可以推知,(提问学生)商朝人重视祭祀典礼,商朝人信奉鬼神。

并且,在这210件礼器中,酒器占到了74%,酒器这么多,可能与什么有关?(提问学生,在商朝礼制中饮酒具有重要地位),然后酒器多、喝酒多,也就进一步推断当时农业发展。

我们在商朝人的墓葬中还发现啊,通常酒器会特地放在离他们身体近一些的地方,其他器皿则会放得远一点,看来他们是真的爱喝酒,死了也要把酒瓶子、酒杯带走。

这其实也和他们信奉鬼神有点联系,他们认为酒醉微醺的时候是和鬼神沟通的最好时机,祈求祖先神明保佑他们风调雨顺、顺利安康。

不过严重酗酒也成为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们还发现,那些墓葬,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他随葬的酒器是不一样的,身份高贵的人才能用爵,也许“爵位”就是这么来的。

同样拥有爵的人,拥有的数量还不一样,所以青铜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还记得“鼎迁于商”,鼎具有政治权力的象征意义。

)接下来给大家欣赏一个重量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

也叫马槽鼎,一种说法呢就是因为它很大,像马槽一样,所以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呢是跟他的特殊经历有关。

它被挖出来的那年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的一个小村子里。

那是在抗日战期,当地农民发现宝物的消息传到了日本鬼子手里,就到村子里来搜。

当时呢,这件鼎就埋在一个叫吴培文的农民家的马棚里,伪装成一口马槽的样子,没有被鬼子发现。

吴培文呢为了不使国宝落入鬼子手里,也被迫离乡背井,直到抗战胜利。

1946年,这件鼎被当地官员作为礼物送给了蒋介石,祝贺他60大寿。

蒋介石逃往台湾的时候,它被留在了南京飞机场。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修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终于找到了它的安身之所,直到今天。

他真的很重,有800多公斤重,据推算要280多个人同时劳作,才能完成这件鼎的铸造,说明商朝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很大)。

商朝人认为这样的礼器是他们与鬼神沟通的媒介,用各种纹饰表达他们的祝福或者祈求。

例如鼎耳上老虎吃人头,体现一种威严和震慑力,周身的饕餮纹,体现祈求丰衣足食的愿望。

还会把祭祀的对象铸刻在青铜器上,这样的文字叫“铭文”,也叫“金文”。

例如我们统计到在商朝金文中族落地名或地缘组织的名称有约550个,称“侯”的诸侯名有约40个,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文献记载中内外服制。

这件鼎之所以叫“后母戊鼎”呢,是因为它身上的铭文,祭祀母亲戊用的。

组图6:司母戊鼎及其局部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商朝青铜器的特征。

(学生回答,商朝青铜器形式多样、造型独特、纹饰精美,以礼器为主,还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商朝青铜器铸造水平更高、有精湛的艺术成就以及庞大的生产规模。

也说明了商朝时期的经济水平更高。

青铜器是一种载体,折射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风貌,这些我们把它统一理解为“青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商朝是中国整个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2)甲骨卜辞中的商朝刚才说到殷墟是商朝考古遗迹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但最初我们判定它也像二里头文化遗址研究一样,根据存在的时间和地点与文献记载中的基本吻合,但不能确定。

然而在殷墟挖掘中,我们还有了一个更重大、关键性的突破,那就是甲骨文的发现、当时文字记载的发现并且基本解读成功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发现甲骨文的视频。

甲骨文字的记载证明了商朝的存在,证明了殷墟确实是商朝遗址,殷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实物资料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所以我们由此研究所得的商朝历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是信史。

那当时人为什么要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刻字呢?是为了占卜。

怎样用来占卜,有同学知道吗?(尽量学生回答)研究者进行了归纳,“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王无论事情的大小,都要进行占卜,向鬼神询问。

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福祸、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等,几乎是无事不卜。

”所以,甲骨卜辞作为当时文字记载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例如“无事不卜”更进一步证明了商朝信奉鬼神祖先。

与文献记载和实物考古资料都能对应地起来。

还比如在甲骨卜辞中有很多关于农业方面的,“己巳王卜,贞岁商受年?王占曰: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

西土受年?吉。

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907“尹垦田于京?”——甲骨卜辞“贞黍年有足雨?”——甲骨卜辞(学生回答)这么多对农业的占卜,说明农业是当时重要的经济产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由此也推进了农业发展,农业的发展也为酿酒业提高了足够的粮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