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除了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属于。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属于。
2.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多种:①大量无素:;②微量无素:③主要元素:;④最基本元素: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多元素为O;⑥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⑦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水、有机物:蛋白质、、糖类、2.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分子结构1)基本单位:(约种),结构通式:;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和一个;并且都连接在碳原子上。
(不同点:R基不同)2)氨基酸分子之间发生形成肽,在细胞内进行的场所是。
肽键的结构式为:。
3)蛋白质及其多样的直接原因是:构成不同蛋白质的千变万化,蛋白质的千差万别。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的多样性。
2.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2)作用,如酶;3)运输作用,如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5)免疫作用,如。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决定的。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基本单位:。
其中,构成DNA的叫做,有种;构成RNA的叫做,有种;核酸共有种这样的基本单位。
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种。
2.生理功能:携带,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及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是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糖类:1.生理作用:是细胞中主要的。
2.种类与分布:1)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是,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构成的五碳糖。
2)二糖:和(植物);(动物)3)多糖:和(植物);(动物)3.在糖类中: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分别组成DNA和RNA。
常见的还原性糖有。
脂质:1.种类与生理作用1)脂肪:主要作用是作为生物体内的物质。
2)磷脂:构成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能促进人和动物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2.脂质区别于糖类的重要特点有:具有疏水性;在元素组成上含量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释放的能量。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水1)水在细胞中的含量。
2)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良好的,是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运送和;作为底物,参与许多。
2.无机盐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的形式存在。
2)功能:①、构成细胞中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等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如动物缺钙会抽搐③、维持细胞的,调节渗透压(如Na+、HCO3 -HPO42-)。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为模型,其主要特点如下: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于其中。
组成生物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的,这使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
此外,是细胞膜外侧糖蛋白的总称,与细胞有关。
2.细胞膜的三个主要功能有:。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
3.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中的的统称。
生物膜在结构上有着的联系,在功能上,共同形成了一个。
(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
在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阶段的场所,生命体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线粒体中还含少量的(物质)和(结构)2)叶绿体:一般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
在有色素,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还含有少量的(物质)和(结构)。
3)内质网:由连接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合成的“车间”,同时还是的运输通道。
4)高尔基体: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泡,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和包装。
动物细胞中与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的形成有关。
5)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内有,含糖类、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外界溶液构成,通过作用吸水和失水,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6)溶酶体:来源于(细胞器),在它的单层膜内包裹有多种,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消化被吞噬的病毒或病菌。
7)核糖体:无膜结构,是氨基酸发生反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有水生成)。
8)中心体:无膜结构,由相互垂直的两个及周围物质构成,存在于细胞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形成有关。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和的场所),是细胞代谢的遗传的控制中心;2.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3、核仁:与某种RNA (rRNA)的合成以及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和组成。
容易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膜的扩散作用。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2)、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3.质壁分离及其复原1)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否具备渗透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相当于半透膜作用的是:,它包括:、、浓度差是可以在和之间形成。
2)质壁分离是指和发生分离;发生质壁分离应具备的条件是:和。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细胞膜结构:磷脂蛋白质糖类↓↓↓“镶嵌蛋白”糖被(与有关)(膜基本支架)2、细胞膜(生物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功能特点: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进入细胞,通过向外分泌物质。
即胞吞(内吞)、胞吐(外排)。
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酶的特性和作用1)酶的本质酶是由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其中大部分是,少量是。
2)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方面比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的特性酶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时具有、、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导致酶的遭到破坏,变性失活。
低温使酶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将恢复活性。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的特性和作用1)元素组成:ATP由五种元素组成。
2)分子结构:ATP的中文名称叫,结构简式为,其中A代表,P代表,~代表。
分子结构特点是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
3)生理作用:ATP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A TP在细胞内含量,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
4)来源:动物细胞产生A TP的结构有,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有。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的参与下,通过多种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的过程。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6.细胞呼吸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形成。
2)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
7.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1):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2):影响呼吸的类型与强度。
3):浓度升高对呼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光合色素:1)分布:上。
2)种类: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主要吸收蓝紫光的 . 3)实验:提取色素:溶解色素,加使研磨更充分,加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
分离色素:用方法,在滤纸条上分离出的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
2.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产物不仅有糖类,还有、,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
4.意义:制造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光能;维持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生物进化有重要作用。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
其他:水、无机盐等。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和。
原核细胞细菌以方式增殖。
2.细胞周期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分为和。
3.有丝分裂1)过程间期:细胞核明显增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前期:出现,出现,消失。
中期:染色体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染色体稳定,清晰,便于观察和计数。
后期:染色体的分裂,数目加倍,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恢复为,纺锤体,出现。
*有丝分裂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现象。
*染色单体变化:出现,消失,存在时与数目相等。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前期:植物细胞由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处出现,扩展形成新细胞壁。
动物细胞的中部细胞为两个部分。
3)特征:染色体经后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4)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保持前后代的。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1.细胞分化概念: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特点:、和。
结果: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好功能的和器官,是个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