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制_杨振芳

试论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制_杨振芳

2010年6月第12卷第3期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Yinchuan M 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摘要:我国婚姻法实行夫妻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并存的夫妻财产制度,以夫妻财产婚后所得共同制为夫妻法定财产制。

合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保障稳定、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制合法权益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57(2010)03-0090-03试论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制杨振芳(徐州市电视大学邳州分校,江苏邳州221300)收稿日期:2010-03-12作者简介:杨振芳(1972-),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市电视大学邳州分校法律教研室讲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关系是家庭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夫妻关系的法律内容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夫妻财产关系是夫妻双方共同生活不可或缺、也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是因夫妻身份关系所引发的法律后果。

我国婚姻法实行夫妻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并存的夫妻财产制度,以夫妻财产婚后所得共同制为夫妻法定财产制。

夫妻共同财产作为维持婚姻家庭生活正常进行或存续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范围的认定、权利的内容和行使效力等问题在夫妻财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夫妻纠纷的妥善处理,关系到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正确保护,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合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保障稳定、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立法状况我国古代实行宗族或家庭成员的财产共有制度,并无独立的夫妻财产制度而言。

进入近代社会直至1930年,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民法亲属编》的主要内容也是维护夫方片面权益的不平等夫妻财产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实施的《婚姻法》宣布全面废除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实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规定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理权,对各自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共同行使所有权,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共同行使管理权,即实行夫妻财产的一般共同共有制。

1980年《婚姻法》在原来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这就把法定夫妻财产制由原来的一般共同共有制修改为婚后所得共同共有制。

它继承了1950婚姻法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精神,同时对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加以区分,确认不同的所有权,既说明了我国妇女的经济地位已经显著改善,又反映了对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肯定。

2001年4月28日,再一次修正后的婚姻法公布施行,这是我国继1980年之后对婚姻法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它的施行对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次修正后的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方面同样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又先后出台了婚姻法的若干问题司法解释(一)和(二),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更详细的规定。

二、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内容和优点我国现行《婚姻法》所确立的夫妻财产制有两种形式,即法定的夫妻财产制和约定的夫妻财产制两种。

其中法定的夫妻财产制又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制和个人特有财产制。

因此,我国婚姻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三位一体”的夫妻财产制度,其中夫90妻共同财产制尤为重要。

夫妻共同财产制即我国的法定财产制,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除法律规定属于夫妻一方个人特有或者夫妻双方另有约定之外,归夫妻共同所有的夫妻财产制度。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仍然以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的主要内容,因此习惯上称为夫妻共同财产制。

夫妻共同财产制符合婚姻的伦理本质,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习惯,具有其他财产制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所以成为法定财产制的首选财产制。

根据现行《婚姻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包括以下范围:(1)工资、奖金。

我国法律规定的工资,由标准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四个方面组成。

(2)生产、经营的收益。

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论是夫妻一方单独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是双方共同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所得的收益均应归夫妻共同所有,其对外所负的债务也应夫妻共同承担。

(3)知识产权的收益。

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

知识产权的人身权利只能由知识产权创造人独有,不可为夫妻共有。

但财产权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知识产权的创造也同样含有对方的配合与支持,因而,即使由一方创造的知识产权的收益亦为夫妻共同财产。

(4)因继承或赠于所得的财产。

即夫妻一方继承所得或接受赠于的财产为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范围。

但是,遗嘱或赠于合同指定只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除外。

(5)其他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是婚姻家庭立法方面的巨大进步。

它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以列举和概括的方式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明确了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继承或赠与而获得收益的归属原则。

并且,明确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知识产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条件,从而对夫妻共同财产制度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

三、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不足之处(一)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缺乏合理性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合或正在离婚诉讼等而导致分别生活期间各自所得的财产。

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除法律规定归个人所有或夫妻双方约定归一方所有的财产外,依照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规定不符合常理。

因为夫妻在分居期间,尽管形式上还保留着夫妻关系,但实质上这种关系可能已经中断,夫妻各方在分居期间的劳动收入及购置的物品的占有、使用、管理和处分等各项权能己经由各方独立行使,另一方极少参与,夫妻各自所得财产处于分离状态,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收入进行生活和对外发生经济交往,事实上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经济生活单位。

笔者认为,对于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如果仅仅依据现行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难免有失公允,不能起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效果。

(二)知识产权收益的归属界定不清知识产权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结合,其中,人身权是基于一定身份产生的,具有不可转让的特点,不能为夫妻所共有,但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则具有可转让和继承的性质,并且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创造的知识产权也同样包含对方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婚姻法》第17条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婚姻法司法解释第12条规定:“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然而,由于婚姻法没有对“知识产权收益”的取得时间作出明确规定,而事实上知识产权创造的时间与知识产权转化为收益的时间又不可能趋同,就使得一方婚前取得的知识产权婚后所获收益归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这显然对创造知识产权一方是不公平的。

因为一方取得知识产权时,非权利方与权利方无婚姻关系存在,不可能对该知识产权的形成作出贡献。

而且,另一方也有可能借婚姻来谋取巨额的知识产权收益,从而引发道德风险。

另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往往离不开对方的支持,如果离婚时将知识产权的可期待收益归于知识产权人一方所有,或者只给予对方适当的照顾也是不合理的。

(三)夫妻各自继承或受赠财产的归属和其他法律相悖现行《婚姻法》第17条规定,一方因继承或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如果遗嘱人或赠与人合同中没有明确表明归夫或妻一方所有,则该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为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

我国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不仅违背被继承人的意志,而且与民法、继承法上的有关规定是相互矛盾的。

首先,这一规定与民法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不符。

公民通过合法的合同或遗嘱处分自有财产的行为受到法律保护,而对这种处分权之最基本的肯定与保护是尊重财产所有人的意愿。

如果把夫妻一方个人依照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接受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则违背了保护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这一规定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也相违背,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都是确定的,法定继承制下的遗产只能由法91定继承人本人继承,遗嘱继承人仅限于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的人员;如果把合同中没有明确表明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作为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将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或者受赠与人的范围扩大到了继承人的配偶,实际上是把夫妻双方都列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这与继承法中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相悖,同样也与继承法中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容相矛盾。

(四)夫妻共同财产制缺乏完善的财产管理机制我国婚姻立法以及司法解释中一直未设定明确的夫妻共同财产管理制度。

虽然《婚姻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但是这里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财产管理制度,而且,仅凭此一个条文,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比如夫妻双方在处理共同财产时出现分歧意见,或者行使管理权的一方最终侵害了另一方或第三方利益,应如何处理,现行法律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化,财产形态也随之复杂化,夫妻共同财产存在着动态运行的过程,同时夫妻共同财产在经济社会中也存在着保值、增值及减少损耗的问题,所以应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机制。

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设想和立法建议(一)夫妻分居期间财产归属应实行分别财产制对夫妻分居之间的财产实行分别财产制,这样似乎更有利于夫妻财产关系的处理。

我国夫妻财产制是实行婚后财产所得共同制(约定除外),而在分居、离婚诉讼阶段的特殊时期,夫妻双方的身份关系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按照一般原则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明显违背了财产取得方的真实意愿。

所以,将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制原则的例外,更能反映婚姻关系的实质,更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

在修正后的《婚姻法》中,虽然已经将夫妻双方分居二年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但并没有确立别居制度或对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作进一步规定,应该说是新《婚姻法》的一个遗憾。

对于因感情原因长期分居达一定期限(如二年)的夫妻,双方在自然形态、生活表现、还是主观意向等方面都处于长期分离状态,因而不能按正常的夫妻关系来处理双方的权利义务。

在法律上,不妨采用夫妻分别财产制的形式对特殊情况作特殊调整,确认分居期间各自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姻关系终止时,也可以此为依据处理分居期间的财产。

(二)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收益的归属根据我国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