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吉林财经学校电子教研室《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

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实际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3.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4.能处理电器及电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4.教学中要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目标一、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 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3.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4. 掌握欧姆定律。

5. 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以及电能、电功率的计算。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二)简单直流电路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掌握闭合电路。

2.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和作用,理解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和功率分配的原理。

3.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扩大量程的方法和计算,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4. 了解万用表的构造,基本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

5.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原因的分析方法。

6. 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以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做实验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三)复杂直流电路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要能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

2.能正确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和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

3.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

4.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及等效变换,。

5.掌握等效变换的条件和应用场合。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四)电容1.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的计算公式。

2.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以及等效电容和安全电压的计算。

3.理解电容器的储能特性。

4.掌握电容器中电场能量的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五)磁场和磁路知识目标1. 了解直线电流、环行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性质。

2. 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以及匀强磁场的性质。

3.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和左手定则,了解匀强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4. 了解铁磁性质物质的磁化以及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对其性能的影响。

4. 了解磁动势和磁阻的概念、全电流定律和磁路中的欧姆定律。

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六)电磁感应知识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2.理解感应电动势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3.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并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理解互感线圈的同名端概念,掌握互感线圈的串联。

5.理解电感器的储能特性及在电路中能量的转换定律,了解磁场能量的计算。

情感目标掌握电磁感应原理,教育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七)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示法和相量图表示法)以及相量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八)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目标1.会用相量图分析和计算简单的交流电路(R-L-C串、并联电路),以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为基础。

2.掌握串、并联谐振电路的条件和特点,以及谐振电路选择性和品质因数的辨证关系。

3.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明确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4.掌握用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当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学生增强上进心,培养勇于创新精神(九)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目标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2.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3.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型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负载相电压和线电压、负载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4.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5.在已知电源电压和负载额定电压的条件下,会确定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6.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电气设备常用的安全措施。

情感目标举例将进口和国产的器件比较,说明多数元器件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十)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知识目标2. 掌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的关系。

3. 了解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4.了解几种常用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作用和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5.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并熟悉它的铭牌数据的意义。

6.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7.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的学习,培养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多观察的习惯(十一)非正弦周期电路知识目标1. 了解非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及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 了解一个非正弦交流电周期量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一系列频率不同的正弦分量。

3. 理解非正弦交流电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概念。

4. 掌握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和正弦周期电路的区别,使学生明白辨证的看事物(十二)信号与系统概述知识目标1. 了解信号的概念及分类。

2. 了解信号的传输及调制、解调的概念。

3. 了解系统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学生明白科技改变了世界二、教学时间及分配建议(136学时)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应注意按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差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训练,教书又教人,使学生业务和思想双丰收。

同时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工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掌握常用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角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教学环节l、课堂讲授和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不仅仅要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简单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3、作业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做习题以深化和扩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一般包含思考题和计算题。

电路部分的习题侧重巩固和加深对有关定律、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分析方法。

其它部分的习题侧重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

学生必须在完成必做作业和实验后,方能参加考试。

考试题目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选择答案、计算题等),覆盖全面。

耍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作者:宣晓娜2006年2月2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