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打击走私
加工贸易走私犯罪
常见手法有: 1、 “飞料”走私法。 即保税料件进口后不进厂加工直接内销牟利。 2、骗取核销法。即采取少报多进、多报少出、 假出口、串换料件、假单证、假结转等手段 骗取海关核销,以达到走私逃税目的。 3、倒卖减免税证明法。 4、假合作“包 税”法。指不具备减免税优惠政策企业向享 受特定减免税的单位购买减免税设备。
走私电子产品
走私华南虎
五、危害
1、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危害国家安全
2、影响国家税收 3、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4、腐蚀人们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诱发犯
罪
六、处罚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偷逃税额1 倍以上5倍 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处无期徒刑 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偷逃应缴税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 50万元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 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5 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 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2、对于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毒品走私犯罪
常见手法有: (1)运输易制毒化 学品。如在货运渠道藏匿运输制造安非他明 (俗称“冰毒”)原料麻黄素进出境; (2)携带少量毒品进出境。如在国际机场、 码头旅检渠道时有发现个别旅客利用人体或 行李藏匿携带少量海洛因(俗称“白粉”) 进出口岸; (3)邮寄零星毒品进出境。 如在行邮
海上偷运走私犯罪
常见手法有: 海上辑私 (1) 海上接驳。走私船舶从海上预定地点接驳走 私货物,偷运进境。 (2) “蚂蚁搬 家” 。主要指走私成品油,即走私分子采用 积少成多方法逃避打击。 (3)利用改 装或特制船舶走私。如双层底改装油轮、舱 中暗格货船,更先进的还有特制沉箱水下拖 带以及橄榄船等。 (4)靠岸偷卸。即 走私分子从未设关码头、港湾、浅滩偷运私 货上岸。
3、走私其他国家禁止进出境物品的行为,构
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规定,最高 均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其中,走私淫秽 物品罪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其他均为死刑)。
作业
1、什么是走私?
2、私犯罪有哪些常见的手法? 3、走私对国家有哪些危害?
2、走私的目的:走私以逃避监管、偷逃税
款、牟取暴利为目的,扰乱经济秩序,冲 击民族工业,对国家危害性极大,必须予 以严厉打击。
3、打击走私的国家机关:海关是打击走私
的主管机关。
二、走私现象
1、间接走私:(以走私论处) (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 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 的; (2)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 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 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 走私罪的共犯。 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 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 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海关打击走私
复习
1、濒危物种如何通关?
2、黄金进出口如何通关?
一、什么是走私
1、定义:走私是指进出境活动的当事人或相关人 违反了《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 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 止性或限制性管理,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 止、限制进出境或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 进出境,或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缴应纳税款、交验 有关许可证件,擅自将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 以及其他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进境的境外运输工 具在境内销售的行为。
4、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帐 册、电子数据或者以伪报加工贸易制成品 单位耗料量等方式,致使海关监管货物、 物品脱离监管的。 5、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 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保税区、出口加工 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海关监管货物、 物品,运出区外的。 6、有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的其他行为的。
四、常见手法
1、一般贸易走私犯罪
常见手法有: 1、伪报。如品名、 价格、数量、规格、贸易性质和原产地伪报; 2、瞒报。如集装箱夹藏或实箱报成空箱、价 格瞒报; 3、藏匿。如货物、运输工具 (汽车和船舶暗格)、特制藏私工具(特制 集装箱)、行邮物品以及人体藏匿(亦称水 客走私多见于我国与港澳地区接壤口岸)。
2、武装走私
抗拒缉私。以暴力、威胁方法抗 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依照 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要受到法律惩罚。
三、海关对走私的确定
1、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 地点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 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走私车辆 2、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 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 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 出境的。 3、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帐册、电子数据或 者以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物品、 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在境内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