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学习心得
珍爱生命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生命的知识,提起他们对生命的关
注,理解生命现状,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
现在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那些
电视里播放出的人们,因为交通事故,或受伤或惨死车轮下,一件件
血的惨案,给人们敲响了一次次警钟。尤其是还有那么多的孩子遇到
的惨不忍睹的意外,然而,一次次血的教训,仍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
重视,忽视的生命还大有人在。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但生命,并
不会只属于我们,还属于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一件件、一桩桩血腥的
交通事故,让多少家庭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多少家庭从此蒙上
阴影。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
取相应的策略,现在尤其是农村的 课堂教学上,我们的教育行为大
多数只关注分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生理需要、情感需
要,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关注得太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
识的容器,把教学当作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只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
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忽略了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课堂显得机
械刻板、沉闷单调,缺乏生命活力和乐趣。
为了让学生们减轻学习压力、生活困惑,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对
策:
(1)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在班内或开设“知心信箱”,或通过日记形式,设立教师和学生心
灵对话的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需求、
心理问题,教师经常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
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以“心灵对话”为平台,进行有关心理问
题的诊治与疏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解决心中烦恼。经常
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
机率,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通过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使教师
亲近学生主体的生命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
重需要。从而使教育融入学生心田,激发“自我实现”的强烈内驱力。
(2)美化环境语,创设高雅的校园氛围
关注儿童在生活中所发出的声音,解放他们的嘴、手,让他们尽
情地表白,我们才能找到儿童需要什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古语说
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良好品德的
形成也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
营造情趣高雅的德育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感
召”、“净化” 和“制衡”的作用。儿童喜欢的学习环境应该是触手
可及、举目可视的,应该有自己的参与,有自己的影子,这样的德育
氛围才能引起儿童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是,“红领巾广
播”开播了;校园的板报上有学生的佳作;花草树木上有学生自制的
小标语;走廊上有学生精制的垃圾桶;墙报上有学生可爱的作品……
我们还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图画,为学生提供榜样,提供的榜样是可
敬、可亲、可信的,并具有权威性、真实性、感染力,使学生能发现
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推动他们把
榜样的实行当作自己的典范,促使他们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行
为,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着。
(3) 收集中外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有着脍炙人口的传统美德故事,与孩
子们一起收集,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从中感受美德、陶冶情操,对
学生终身受益。
(4) 建立“我的故事小档案”
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采用简洁有效的手段整理 ,个
人生活小袋,或由学生自己写,或由老师写,及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点点滴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
协调。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
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了解孩子的
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向家长
宣传家教的经验,介绍家长的家教体会,使家长相互学习,改变教育
观念,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整体联动教育网
络,学校要与社区联系,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服务,营造更为
广阔的教育空间,引领学生在合作中发展个性,在为社区服务的体验
中健全个性、完善个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获得成功。我们努力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思想品德、
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特长培养等方面都满怀信心地去进
取,让学生有发展个性的机遇,有成功的体验,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