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报告
实习第一站——洛阳古城
河南省洛阳市南郊有条伊河,伊河两岸有两座青山对峙,一座叫龙门山,一座叫香山。两座山的山崖壁上开挖有许多石窟,石窟中有许多佛像雕刻,密如蜂房,星罗棋布,人称龙门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龙门山南段开凿石窟,雕镌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石像。北魏皇室贵族、达官贵人上行下效,纷纷不惜花费巨资,到龙门开窟凿龛,以求广积功德。之后,历代皇室受到佛即君主思想的影响,亦动用国家财力物力,在龙门大兴土木,凿窟造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长达四百多年的连续大规模营建,在龙门山麓形成了南北延绵上公里的群窟。
龙门石窟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石雕与石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结晶,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奇葩,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龙门石窟的开凿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不同时期的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创造出众多不朽的艺术作品。虽经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大部分窟龛造像及装饰艺术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规模和风貌,确实令人惊叹,令人骄傲,令人欣慰。
龙门的石窟俨然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有三身,佛生三世,佛化身千百亿的大乘教义在石窟中得到形象的诠释和体现。释迦牟尼作为应身佛和现在佛,普遍各石窟。奉先寺中,高大至尊佛像的是报身佛卢舍那。擂鼓台北洞的主佛为法身佛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佛。宾阳中洞佛窟并列的三尊主像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未来世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居中。而在摩崖三佛龛,居中的主尊则是未来佛弥勒。莲花洞南壁,十方分身佛化为高仅两公分的小千佛。万佛洞里万众成佛,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整整齐齐地排列。佛祖左右,常常看到司智慧的文殊菩萨,司理德的普贤菩萨,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济度众生的大势至菩萨,拈花微笑的摩诃迦叶尊者,英俊聪慧的阿难陀尊者,神貌清奇的罗汉群像,威严魁梧的天王和金刚,翩翩环舞的飞天,头生龙角的狮子,憨态掬仪的夜叉和鬼魅,以及象征观世音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的八臂观音、四臂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等。在古阳洞,释迦牟尼佛甚至化身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神像。佛教教义宣传众生平等,佛教艺术形象却等级森严。佛始终位居于石窟中心,形体高大,人无能见顶,鼻高圆直而孔不现。菩萨、罗汉、天王、金刚等如众星拱月依次侍立。大多石窟佛龛楣额上雕造装饰华丽的莲瓣、尖拱、帷幔和流苏,有的石窟如莲花洞、潜溪寺、宾阳中洞、万佛洞、擂鼓台北洞等窟顶藻井浮雕精美的重瓣莲花宝盖。在古阳洞、宾阳中洞等洞窟还雕镌以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舍身饲虎等佛本生佛本行传奇为题材的壁画。走进这些洞窟犹如走进佛的世界,气宇非凡的神秘、崇高、威严、神圣与祥和、稳重、真实、亲切的气氛交织,人神共鸣,顿悟向往,宗教的魅力极易产生效果
土木建筑学院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古建筑测量实习
专业班级:建筑11-2
学号:2011300946
学生姓名:何欣宇
指导教师:王丽
2014年06月25日
实习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评语:
பைடு நூலகம்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古建筑测量实习报告
大学期间最后一个校外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洛阳西安测绘实习之行收获颇丰,在这六月期末尾声,这次的实习显得格外的更加难忘。
实习第二站——古城西安
西安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重点,高家大院是我们测量实习的目的地,高家大院是高岳崧故居,此院属砖木结构四合院,高岳崧清同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高家大院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是目前西安保留最久的古民居。在高家大院,不仅是看古民居,更可以喝着茶欣赏最有西安特色的皮影戏。
测绘地点局部图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面积11.32平方公里,现被禁止开发,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开辟了数十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西安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古城墙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研究古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测绘这几天还去考察了西安古城墙,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陕西)的象征,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2011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龙门景区,恍若走进彼岸佛国净土。秀水青山的美丽幽静,一下就隔绝了闹市红尘的喧嚣,让人如洗肺腑,放下尘缘,了绝俗念。蹬道攀坡,探头抬眼,窟里龛上,满山皆佛。小者高不盈寸,秀骨清姿,温和亲切,玲珑精致,让朝观者欣欣然顿生迎佛归心之愿。龙门石窟的佛像似乎亦有历史时期的区别。北魏时期的造像,佛祖脸庞清秀,身材瘦削,胸平腰直,表情温和,宽袍大袖,衣纹质朴,显得潇洒飘逸。唐以后的造像,佛祖面相圆润,躯丰体腴,胸隆肩坦,鼻高唇润,扬眉笑目,显得威严慈祥。形象各异的佛像,既洋溢着人间可亲可信的生活气息,也充满着神圣可敬可畏的崇高与奥秘。尤其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像。这尊佛像通高17.14米,脑袋高4米,仅耳朵就有1.9米长。佛像面圆体丰,发纹如波,月眉秀目,含笑凝视,安详自在,宛若一位富贵睿慧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特别令人称奇的是,不管膜拜者从何角度仰视大佛,总会觉得佛的目光跟随自己移动,佛始终颔首微笑注视着自己,从而觉得大佛格外亲切,倍感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