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0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0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1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毎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 )得紧紧的.一个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一个擎(qĭng )着红旗,观察着敌情。

B.老王抱着冰伛(qŭ)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 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C.我母亲蔚我们拮据(jū)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哪怕是我们衣冠(guān )整齐地在海边栈桥上散步的时候都不曾减弱半分。

D.八千名观众悄(qiāo )首而望,只见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翘(qiăo )然不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B.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末..。

C.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否则,鸠占雀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不得安宁。

D.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此刻倒霉迹象摩肩接踵....,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B.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跨过岸的汉子们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D.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A.我荣幸地非常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B.虽然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但是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C.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

B.只要你肯回来,我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C.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D.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智取生辰纲》选自施耐庵著的《水浒传》。

这部书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C.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D.中国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方法来表现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3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珠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

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看法,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意境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4D.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8.根据选文内容,结合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也就越失去现实的真实。

B.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相比之下,意匠的重要性高于意境。

C.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意匠惨淡经营中”,都是为了追求表现方法、艺术手段,从而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D.画家或诗人只能透过事物的精神实质引发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才能达到意境的独创性.从而避免重复别人,诗、画才有了灵魂.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9.下列句子中在论述观点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B.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究意匠的。

D.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0.对选文的语言特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充满幽默的情调,在幽默中不失情或意切。

B.语言质朴,在质朴中不失典雅厚重。

C.语言凝练,情感沉重,在凝重中包含清新活泼。

D.感情亲切,在亲切中包含细膩感人。

三、(12分,每小题3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清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帝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帝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纹。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撤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安稳,安定),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牺牲玉帛,弗敢加.(虚夸,夸大)也,必以信。

C.忠之属.(通“嘱”:嘱咐,嘱托)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D.夫大国,难测.(测验,检测)也,惧有伏焉。

12.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何以战?(疑问句)B.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D.齐师败绩。

(被动句)13.下列关于文中鲁庄公这一人物性格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B.他能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并耐心回答他的“三问”,说明他温文尔雅、胸有成竹。

C.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就出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鲁莽、轻率。

D.作战中任用并听取曹刿的意见,反映了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战后询问取胜的原因,可以看出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1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及写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篇历史散文,不做对史料的精当剪裁,而是叙事讲求“实录”,“唯书其事迹”,褒贬之意直接流6露,而不是寓于字里行间。

B.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这是明线;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这是暗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