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南京市三模试卷讲评(修改)

2018届南京市三模试卷讲评(修改)

2018届南京市三模卷讲评 (正卷部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写一个 ▲ 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 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 ▲ 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影响广泛,获此殊荣,可谓 ▲ 。 A.跑江湖 问鼎 名副其实 B.跑龙套 染指 名副其实 C.跑江湖 染指 实至名归 D.跑龙套 问鼎 实至名归
【参考答案】D(跑江湖,旧时指民间以卖艺、算卦、相 面、卖药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求生活的人。 跑龙套,也称为群众演员、特约演员,原指戏曲中拿着旗 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 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问鼎,古代指图谋夺取政权或觊觎侵占别国,现多用于夺取 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 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11.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淹留巴蜀,国事艰危,年华老去,兄弟离 散。(4分,每点1分) 【评分细则】本题问“垂泪”的原因,侧重与事实。 “淹留巴蜀”可答为“漂泊他乡”“羁留异乡”; “年华老去”可答为“盛年不再”,只答“时光易逝” 不得分。
王冕传 [清]朱彝尊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 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怒,挞之。 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 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 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 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 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 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 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 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 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 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 茁壮成长。 【参考答案】C(叨陪,谦辞,出自《滕王阁序》: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意指荣幸地陪侍。)
(2)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参考译文】(我)于是另外写了这篇传记,把它呈给 史馆,希望编纂史书的人有所选择。 (“别”1分,“上”1分,“冀”1分,语句通顺1分) 【评分细则】第一分句1分,“因”可译为“于是”“因 此”,1分;“别”须译为“另外”,译为“特别”不得 分;“为传”可译为“写了这篇传记”或“替他写了这 篇传记”。 第二分句1分,“上之”译为“把(将)它……呈、献、 上递、上交、上送、上报给”,译为“上传”不得分。 第三分句1分,“择焉”可译为“选择它”。 9.请依据文章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4分) 【参考答案】淡泊功名,崇尚古风,狷狂不羁,安贫乐 道。(4分,每点1分) 【评分细则】补充:孝顺母亲。1分。
惜笛人语 钟晓阳 教我笛子的老师姓叶,男的,碰见他真是我的运气。 第一次上课,叶老师进来,拿什么敲我肩头一记, 示意我跟他去。那一敲,定下了师生名分。那次我在笛 子的尾端吊了一只玉佛,叶老师说:“很多人以为这两 个穿绳孔是用来穿系饰物的,其实它们也有实际的用 途。”虽然他没有说明系饰物是错的,我觉得极不好意 思,第二次去就把小玉佛解下来了。 坐在对面,听他讲笛子的种种,觉得一举手一投足 都显出他为人的恬淡祥和。有魄力有冲劲的年轻人是待 开的朝花,时辰到了不是开的,是爆的,一蓬蓬色彩浓 浓的要染没周遭,急迫地要拥抱一切。像叶老师,是让 岁月冲淡了的,根柢深厚,完全禁得起平淡的日子,不 与众物争持。
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 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 题诗其上,语含讽刺,人欲执之。冕觉,乃亟归。谓 友曰:“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乱矣。”携妻孥隐会稽 之九里山,号煮石山农。 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居人奔窜,冕 不为动。兵执之,与俱见大海。大海延问策,冕曰: “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 ?若为非 义,谁则非敌?”太祖闻其名,授以谘议参军,而冕 死矣。 朱彝尊曰:当元之季多逸民,冕其一也。自宋文 宪《传》[注]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 日参军事哉?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4.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3分) 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 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 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 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 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到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 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 越深。 【参考答案】B( A项“蓬草”“苔藓”是借喻; C项“雾”是暗喻; D项“虫声水一样”是明喻。)
5.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参考答案】C
A.标志左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形由“南”字拼 音首字母化入,似打开的城门, 展现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 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書” 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 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C.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 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译, 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 D .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 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 南京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气息。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 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 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 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 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 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A.①④②⑤③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B(语段的核心话题是第一句的“落 照”,写景是围绕“落照”来安排顺序的的。)
我不是学笛子的天才。初学阶段,用气不得 其法,胀得脸红脖子粗的,画成漫画是七窍喷烟。 过了这一关,学吹高音。风门不得掌握,两唇磨 擦,“噗兹”一声,擦出口水花。那一刻我难堪 到极点,叶老师只是轻蹙眉尖,对着你不甚可救 的样子笑一笑。不过,无论如何那小小隔音室里 的笛声到底日益清顺了。反过来吹从前的曲谱, 居然得心应手,也有余裕多用点感情,真是万分 高兴。 又一次,上完了课,两人出来站在街上讲话。 离了那隔音室,我竟觉生疏。几回早到了,在室 外稍候,上一个学生出来,和他道声再会,他也 应了。我这才发觉我从来没跟他说再见,他也就 不讲。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阳韩性异而致之 B.冕被古冠服随车后 C.素骑过冕 D.当元之季多逸民 【参考答案】C(过,拜访) 致:招引 被:穿戴 过:经过 季:末世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举”,指进士科考试,文中泛指科举考试。 进士科原为考试科目之一,明清以来的科举以进士 科考试最为重要。 B.“拜其母”,是古人的一种结交礼,表示结成通 家之好。王艮把王冕带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表明他 对王冕的赏识与器重。 C.“篆籀”,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书体。 具体而言,“籀”指大篆,“篆”一般指小篆,从 大篆简化而来。 D.“太祖”本是对先祖的称谓,后多用作开国帝王 的庙号。从王冕的生活时代推断,文中的“太祖” 当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参考答案】B(是王艮前去拜见王冕的母亲。)
(1)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3)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离骚》) (4)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5)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 (陆机《文赋》) (6)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7)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高邮申屠駉任绍兴理官,过钱塘,问交于王艮。 艮曰:“里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合于俗,君欲与 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自通。冕曰:“吾 不识申屠君。”谢不见。駉乃造其庐,执礼甚恭。冕 始见之。 东游吴,北至燕。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公 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翰林学 士危素,冕不识也,居钟楼街,冕知之。一日,素骑 过冕,冕揖之坐,不问名姓,忽曰:“公非住钟楼街 者耶?”曰:“然。”冕更不与语。素出,或问客为 谁,笑曰:“此必危太朴也,吾尝诵其文,有诡气, 今睹其人举止,亦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10.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3分,每点1分) 【评分细则】题目要求概括,可以不分析。“化静为 动”、“正侧”、“虚实”、“拟人”不得分。 补充:从色彩角度描写,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1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上句照应开篇景色描写,同时以宁静春色反 衬诗人内心的焦虑不宁;下句刻画了诗人翘首北望的形象, 暗示诗人心系朝廷、忧怀未已。(4分,每点1分) 【评分细则】 第一点,“照应开篇”1分,可答为“呼应开头”; 第二点,“反衬”1分,反衬的对象可为“内心焦虑不 宁”,或“北方(中原)动乱”。可答为“乐景衬哀情”; 第三点,诗人形象,意思对即可,1分; 第四点,诗人情感,意思接近即可,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