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句子、表现手法、描写
• 衬托: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凸显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能有效的深化主题。
• 对比:突出几个事物的不同点,或者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 某个特点。
• 借景抒情:表达形式委婉艺术;感情表达具体、细腻、感 人;文章感情饱满,情景交融。
• 托物言志:表达理想、志向、追求方式艺术委婉;把自己 的追求表达得生动形象;语言富有文采。
• 例如: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着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 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 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 )
• 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湿润”形容潮来时的动作, 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 • 夸张:突出……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 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音乐美或节奏感、
增强语势。 • 设问、反问:加重语气,强调了……引起
读者的思考(感情的共鸣),激发阅读兴 趣 • 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
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的作用: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杨二嫂的贪婪、鄙俗的性格特征。
突然好像不安起来, 他向旁边走了几步,
瞪着眼
我父亲看了看身 赶紧
边的女儿女婿,就向
我们走来,对我母亲
说:“这个卖牡蛎像
于勒?”
怎么那么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 两只眼跟寻常不
一样,低声的
• 社会环境:
• 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 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 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 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 的总和。
二、基本的答题格式:
• 1、解释词语意思之类的赏析,可以用这样 的答题格式:
•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运用……修辞(表现手 法)描写了……的特点,表现了…… 的感情。
• 例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 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
“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的茂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 喜爱之情。
• 自然环境:
• 象征: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和理性,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来表达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富有艺术感 染力;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 的余地。
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的作用:
•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 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 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 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 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 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4、多角度赏析句子。
•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 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常见的题型:
•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 2、赏析句子。 •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
赏析。(找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找一些运 用了修辞手法的,或者运用了写作手法, 或者是一些特殊句式,结构上起一定作用 的句子,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 句子)
• 4、句子含义
• 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 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 构严谨、中心突出。
•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分析人物
描 人物描写 写 ( 内 容 ) 环境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园到三味书屋》 )
•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 “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 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乐趣。表现作者儿童 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 乐的心理。
• 2、从“含义”的角度。 • 赏析方法: • ⑴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副词、动词、形容词) • ⑵写出了……(内容) • ⑶表现了/突出了……(精神品质) •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 社会环境描写
描 写
细节描写
(
繁
简
白描(初中不要求掌握)
)
描 写 (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
角
度 )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赏析指导:
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分析运用了什 么描写方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故乡》)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 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三、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 赏析方法: • ⑴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 • ⑵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 • ⑶表现了/赞美了…… •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
•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句来描摹海潮。“细 雨”“朝雾”“暮烟”三个比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 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暮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 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 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 “细雨”“朝 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味”“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 息。
• 2、对句子的赏析。
• 基本的答题格式:
• 此句运用了……(语言表达形式:写作手 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了…… (内容),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 来……(艺术效果)
4、理解词句含义
• 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词句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 的依据,要结合主要内容和主题分析:
• (1)能理解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