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股份十〔〕号关于印发《十矿矿井综合防尘管理规定》的通知矿属各单位:《十矿矿井综合防尘管理规定》已经矿研究同意,现予印发。
请各单位认真予以贯彻执行。
2017年10月日平煤股份十矿办公室2017年10月日印发校对:张文青十矿矿井综合防尘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强化“一通三防”工作齐抓共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综合防尘工作职责,推进矿井综合防尘建设,消除井下粉尘危害,保护职工健康,促使职工牢固树立“煤尘超限就是事故”的防尘理念,实现安全生产。
根据平煤股份综〔2011〕12号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十矿矿井综合防尘管理规定。
一、成立十矿矿井综合防尘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采煤矿长开拓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成员:通风副总生产副总采煤副总开拓副总防突副总机电副总安全副总通风区长采煤区长开拓区长机运区长安检区长标准化科长职安办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风区。
通风区长兼办公室主任。
通风区设专职人员负责全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工作。
二、各综合防尘领导小组职责第一条组长职责:定期对综合防尘领导小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及时帮助解决综合防尘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二条副组长职责: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工作齐抓共管责任制,协调解决各基层单位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综合防尘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小组成员职责: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综合防尘各种设施正常安装和使用。
第四条矿长是综合防尘建设的第一负责人;矿总工程师是矿井综合防尘建设的直接负责人;各战线领导和分管副总负责所辖各项业务范围的综合防尘工作;队长是本队综合防尘第一责任人,负责矿井综合防尘建设的相关责任落实;通风区负责矿井综合防尘建设监督检查和资料汇总工作,安检部门负责矿井综合防尘设施的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一章综合防尘管理规定第一条通风区是全矿井综合防尘工作的职能管理科室, 对矿井综合防尘工作、隔爆及粉尘测定工作负责。
第二条建立防尘齐抓共管制度。
采煤、开拓掘进、机电运输、安全、通风、防突等部门都要建立综合防尘岗位责任制。
第三条通风区、调度室、安检科、质量标准化科和各业务主管科(区)室(有责任)负责对各单位所管理的防尘管路、设施和隔爆设施完好状况和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章综合防尘责任及区域划分第一条采煤战线责任区采面切眼、风巷、机巷溜子机头与皮带搭接处10米范围、采面风巷通瓦专回风川、风巷车场。
防尘工作内容:冲尘、转载点喷雾、捕尘网及净化水幕、回风川捕尘网及喷雾、隔爆设施、净化水幕(风水联动装置、自动喷雾)、采面架间喷雾的安装和正常使用、采煤机内外喷雾使用维护及采面浅孔注水。
安装队负责全矿主要进风巷供水管路的安装维护、备用工作面和回收工作面的巷道冲尘工作及净化水幕、隔爆设施、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及全矿水压测定工作。
第二条开掘战线责任区(一)施工巷道:车场及车场口上下各10m范围、工作面出煤巷、工作地点回风巷。
防尘工作内容:冲尘、巷道隔爆设施、风流净化水幕(风水联动装置、自动喷雾)、转载点防尘罩、皮带(刮板运输机)穿墙防尘罩、风门间防尘罩、转载点喷雾、捕尘网及净化水幕、回风川内安设捕尘网和降尘喷雾、并在捕尘网处对地面硬化和构筑蓄水池,利用风泵抽水,耙斗机、掘进机内外喷雾的安装维护和使用、巷道洒水管路的安装维护。
(二)建井三处负责所管辖区域的综合防尘管理:施工巷道、车场及车场口上下各10m范围、工作面出煤巷、工作地点回风巷。
防尘工作内容:冲尘、巷道隔爆设施、风流净化水幕(风水联动装置、自动喷雾)、转载点防尘罩、皮带(刮板运输机)穿墙防尘罩、风门间防尘罩、转载点喷雾、捕尘网及净化水幕、回风川捕尘网及喷雾、耙斗机、掘进机内外喷雾的安装维护和使用、巷道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
第三条机电战线责任区(一)运输一队负责-140水平运输巷自动喷雾、净化水幕、一二水平集中轨净化水幕、己二通排下山净化水幕、管辖范围巷道内隔爆设施的维护以及巷道冲尘工作。
巷道洒水管路的安装维护。
(二)运输二队负责-320水平轨道运输巷、-320南北大巷、-320行人石门、-320管子道、中区三水平轨道下山隔爆设施、净化水幕、洒水管路的安装维护。
(三)运输三队负责中区戊轨下山、中区二三水平集中轨道下山、己四轨道下山、己四三水平轨道下山的净化水幕、巷道冲尘、隔爆设施、洒水管路的安装维护。
(四)机电一队负责南翼副井、主井井底及绕道、乘人斜井的净化水幕、巷道冲尘、隔爆设施、洒水管路的安装维护。
(五)机电二队负责变电所内及变电所进回风段巷道的净化水幕、巷道冲尘、洒水管路的安装维护。
(六)机电三、四、五队负责自己管辖范围内皮带运输巷的冲尘、隔爆设施、转载点防尘罩、转载点喷雾、风水联动装置、自动喷雾、净化水幕的安装使用、维护等工作,机电六队负责地面煤楼洒水降尘、冲尘工作。
(七)北翼机运队负责北翼副井两个水平井底车场及绕道交叉口的巷道冲尘工作及净化水幕、自动喷雾的安装使用维护。
第四条防突区责任区(一)防突队负责井下抽放泵站的巷道冲尘、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工作。
(二)勘探处十矿打钻工区负责对打钻地点及其前10米(进风侧)后50米(回风侧)范围内的巷道冲尘工作及净化水幕、捕尘网、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
第五条其它单位责任区(一)通风队负责所有无人作业地点及各总回风巷、瓦专的巷道冲尘、净化水幕、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工作。
(二)维修队负责维修施工区域的巷道冲尘、净化水幕、转载点喷雾、捕尘网及净化水幕、耙斗机喷雾的安装与维护使用、巷道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
(三)支护队负责-140支架库和所有回收地点的巷道冲尘、洒水管路的安装使用维护工作。
(四)根据矿文明生产区域的范围划分,责任单位防尘用水管路应铺设到所有能产生和沉积粉尘的地点,做到有巷有管、有管有水,按要求安设洒水三通及截止阀门。
第六条通风区负责矿井煤尘爆炸倾向性鉴定、矿井综合防尘措施、矿井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综合防尘图纸、矿井防尘设施管理台账、矿井隔爆水棚管理台账的制定和落实。
各基层单位建立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台账(包括采面注水台账、冲尘台账等),综合防尘台账本单位自留备查,通风区定期进行检查。
第七条采煤、开掘、(机)供电、运输、通风、防突、维修等生产单位是综合防尘工作直接责任单位,各单位必须设专职防尘员,完善辖区防尘设施,落实防尘制度。
各业务科室是所辖区队综合防尘工作的业务管理科室,指定一名副区长负责全战线的综合防尘工作,各井下基层队由包区副职负责所包区域的综合防尘工作,并对每个区域指定一名专职防尘员负责管辖区域的综合防尘工作,各业务科(区)室并负责监督检查所辖区队的防尘管路、设施、隔爆水棚完好情况。
第八条各战线综合防尘负责人每月5号前把上月综合防尘工作总结上报通风区,总结内容包括:各单位负责综合防尘工作的副职负责人名单、每个作业区域专职防尘员名单、各类防尘管路和防尘设施数量、编号、安设地点、更换情况、单位上月工作总结、次月工作安排、防尘工作的思路、办法、建议等。
第三章巷道开工及工作面投产综合防尘验收规定第一条防(冲)尘管路安设到位。
第二条巷道及回风川口按规定要求安设净化水幕,且灵敏可靠,雾化好,封闭全断面。
第三条必须按规定要求安装有完善的隔爆设施。
第四条必须按规定要求安装有覆盖全断面的捕尘网及净化水幕。
第五条皮带(刮板)运输机转载点安设有防尘罩和降尘喷雾装置。
第六条皮带(刮板)运输机穿墙时必须安设有过墙防尘罩和风门间全封闭式防尘罩。
第七条作业人员佩带个体防护用品。
第八条掘进机按规定要求安设内外降尘喷雾,且保证水压符合规定要求。
第九条工作面投产前必须按规定要求安设架间喷雾和割煤机喷雾,且保证水压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条如验收时实际现场不具备部分综合防尘设施及隔爆设施安装条件的,待具备条件后必须立即按规定要求安设完善,待综合防尘系统和隔爆设施完善后方可继续施工。
严格巷道开工及工作面投产(综合防尘)联合验收制度。
新巷道开工及工作面投产前验收时,由通风区对综合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进行验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准开工、投产,待综合防尘系统完善后方可施工作业。
第四章检查及冲尘规定第一条每月底,由质量标准化科组织开展,各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参加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大检查中重点加强对矿井综合防尘的检查。
第二条为严格考核各单位综合防尘工作,通风区不定时对井下各单位综合防尘情况进行动态检查,对查到的综合防尘隐患,按照矿有关规定直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督促整改或处罚。
第三条综合防尘设施实行挂牌编号管理,责任明确到人,要求牌板内容规范、齐全,字迹清晰。
第四条各井下单位必须严格按要求定期对所管辖区域进行巷道冲尘。
(采掘工作面每班冲尘一次,采区轨道、运输机巷、分机巷、大巷每天冲尘一次)。
第五条爆破作业前后严格按规定要求对施工区域进行洒水降尘,割煤、掘进、爆破、喷浆、皮带(刮板运输机)运输、耙斗机装渣等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要求使用降尘设施进行降尘。
第六条打钻时必须按规定要求安设防喷装置进行降尘,并在下风侧按要求安装使用全断面捕尘网。
第七条对各机电设备、线路上的粉尘,不允许水管直冲,只允许使用干布拂掉上面浮尘。
第八条提高意识,入井人员隐患排查过程中,提高综合防尘隐患信息权重。
第五章隔爆设施安设规定第一条隔爆水棚安装规定:(一)在下列地点必须安设主要隔爆棚:(1)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
(2)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
(3)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
(二)在下列地点必须安设辅助隔爆棚:(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道。
(2)采区内的煤和半煤岩掘进巷道。
(3)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
(4)与煤仓相通的巷道。
(三)水棚设置位置:(1)水棚应设置在直线段且坡度平缓巷道中心,确保覆盖巷道全断面。
(2)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保持在50~75m,与风门的距离需大于25m。
(3)水袋棚应在距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60~200m和距掘进巷道迎头60~200m处安设(首列距离)。
(四)水棚的水量:水棚组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主要水棚不低于400L/m2,辅助水棚不低于200L/m2,整体设置要有不少于10%的富余量。
水袋的布置必须符合以下规定:断面S≤10m2时,nB/L*100≥35%断面10m2≤S≤12m2时,nB/L*100≥50%断面S≥12m2时,nB/L*100≥65%式中:N——排棚的水袋个数B——水棚迎风断面宽度L——水棚所在水平巷道宽度(五)水棚的安装标准(1)水棚的排间距为1.2~3.0m,每组水棚的排间距、吊挂高度应保持一致、美观。
主要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m,辅助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