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政治经济学试卷A4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2.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商品的价值 ( )B.商品的供求关系 ( )C.纸币发行量( ) D货币商品价值 ( )3.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A.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 )B.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4.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B.公私合营垄断资本()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D.公共资本()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7.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生产而形成的资本(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8.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10.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1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12、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D.I(c+v)与II(c+v)的交换()1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I(v+m)<IIc ( )B.I(v+m)>IIc ( )C.II(c+m-m/x)>I(v+m/x) ( )D.II(c+v)>I(v+m) ( )1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将影响:A.个别企业预付资本量的大小()B.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C.商品价值的大小()D.为社会提供物质资料量的大小()15.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是:A.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之比()B.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C.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率表示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 虚拟资本3. 垄断价格4. 国家垄断资本5. 国际经济秩序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1.通货紧缩可以使消费者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商品,因此通货紧缩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2.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有许多工人家庭都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资料品,因此,那里的工人已经不存在贫困化了。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案例内容: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五、计算题(共10分)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

预付资本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C:V=4:1,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完毕。

平均利润率为15%。

试求:(1)该年度生产该批产品不变资本多少?可变资本多少?(2)产品的成本价格多少?(3)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是多少?(4)得到的平均利润是多少?(5)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6)单就此厂而言,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前,该批产品价值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并阐述垄断利润出现对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影响。

2.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政治经济学试卷A4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1.A2.ABCD3.ABCD4.C5.D6.ABCD7.ABD8.AC 9.A 10.ABCD 11.D 12.ABC 13.B 14.B 15.ABCD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小题)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它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真实资本相对而言,是有权凭有价证券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所有权资本。

3.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

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

4. 国家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一种是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即国有企业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

5. 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各国在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制度、规则及各国普遍接受的各种条件等。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通货紧缩可以使消费者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商品,因此通货紧缩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这种观点不正确。

通货紧缩的后果:(1)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以等待更低价格的出现,使产品销售困难,生产信心缩减。

(2)产品供给过剩的矛盾会迫使企业削减生产,从而造成开工不足,导致就业减少。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因失业增加会相应减少,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

(4)会引发银行业危机,大大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引发企业破产的浪潮,以至于使局部的债务链条中断,从而导致整个信用体系的紊乱甚至崩溃,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

2.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这种观点不正确。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只是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通过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了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因此,不变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但本身不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有许多工人家庭都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资料品,因此,那里的工人已经不存在贫困化了。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1)工人阶级贫困化不是看工人有无消费资料,而是看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生活资料能不能维持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力。

不是看工人用所得工资购买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他所得工资能否补偿劳动力价值。

不是看工人生活需要范围和消费构成有什么变化,而是看变化对工人生活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影响如何。

(2)马克思的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理论认为,工人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是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原因和前提;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是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实质。

这是把握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最基本的两条,如果离开这两条去评判无产阶级贫困化,就会把现象当作本质,混淆概念。

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又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而各不相同。

在一些国家中某些消费品为进入工人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就不能把那些消费品的价值计入劳动力价值。

如果像小汽车一类的消费品一旦进入工人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其价值就应列入劳动力的价值。

所以,劳动力的价值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

如果一国工人的生活资料范围和数量增大,而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赶不上劳动力价值的增大,劳动力再生产受到影响,就是工人阶级贫困化的表现。

3)工人阶级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因此无论工人拿工资购买什么生活用品,都改变不了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命运。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知道,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以知识劳动为标志,知识经济只是改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2)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于体力的耗费。

(3)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改变其劳动的性质。

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本身仍然是体力和智力的耗费,劳动主体只是具有更高智能的劳动者。

二是劳动工具更为先进,电子化、自动化的生产工具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手的延伸。

三是劳动对象进一步拓展。

新能源、新材料逐渐发现,合成材料等新的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极大扩展。

但这仍是劳动者作用其上的物质形态,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均是活劳动的“吸收器”。

五、计算题(共10分)解:(1)该企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C=100*(4/5)=80(万元)V=100*(1/5)=20(万元)(2)产品的成本价格:K=C+V=80+20=100(万元)(3)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m′*V=20*100%=20(万元)(4)该企业获得平均利润:=(C+V)* -p′=(80+20)*15%=15(万元)(5)企业生产价格=100+15=115(万元)(6)利润率平均化之前产品的价值和利润率:产品的价值=80+20+20=120(万元)利润率=m/(C+V)=20/100=20%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并阐述垄断利润出现对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影响。

平均利润与垄断利润在以下方面有区别:(1)形成过程的区别:前者是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后者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取的。

(2)数量的差别:前者按照资本和平均利润率获得;后者大大高于前者。

(3)来源上的差别:前者是剩余价值总额按资本重新分配,来源于全社会产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后者来源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劳动群众购买垄断企业产品时支付法人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三是非垄断企业和其他企业与垄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时,通过垄断价格转化为垄断利润;四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