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2)、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繁荣。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看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英国的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冈察洛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罗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德国的海涅,北欧挪威的易卜生等人的主要作品)答:法国: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红与黑》(法国第一部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论爱情》、《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意大利遗事》(《法尼娜·法尼尼》是《意大利遗事》中脍炙人口的著名短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831年还发表了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风格的长篇《驴皮记》福楼拜《情感教育》(教育性作品)、《包法利夫人》、《圣安东的诱惑》、《布华尔和贝居舍》英国:萨克雷《名利场》(1848年出版的《名利场》是他的代表作,副标题是“没有主人公的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金钱)、《势利者集》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所表现的就是宪章运动期间的劳资关系)、《克兰福德镇》、《南方与北方》、《露丝》,•以及传记《夏洛蒂.勃朗特传》狄更斯《艰难时世》、《双城记》勃朗特姐妹《简·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无名的裘德》(最后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理想破灭,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形象地表明裘德“未能如愿以偿的悲剧”。

实际上是英国整个一代劳动人民的社会悲剧。

俄国:普希金《驿站长》(里面的驿站长、十四等文官维林是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形象系列的开端)、《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面的毕巧林是3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里面的奥勃洛摩夫是5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果戈里《钦差大臣》、《死魂灵》屠格涅夫《罗亭》(里面的罗亭是4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陀斯(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哥萨克》、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北欧: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3、19世纪末非主潮文学主要包括哪三类?它们的主要代表作家分别是谁?答:(1)象征主义;代表作家:波德莱尔《恶之花》(2)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莫班小姐·序言》(3)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4、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答:斯汤达的《红与黑》在法国19世纪的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环境中,出色地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

于连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复辟时期的斗争形势和各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使他的性格具有反抗和妥协的两面性。

一方面仇恨和反抗上层社会。

在他的思想深处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对贵族的趾高气扬怀有深深的抵触情绪。

于连不堪忍受父兄的打骂,几次想离家出走,表现出对独立人格的渴求。

他的父亲让他到市长家当家庭老师时,他回答说:“我不愿当奴仆”;当市长把他当奴仆一样训斥时,于连眼里露出复仇的目光,愤然回答说:“先生,没有你我不会饿死。

”为了报复市长,他在夜里乘凉时,握住了市长夫人的手。

他占有市长夫人以及后来要征服玛特尔小姐的行动也有着这种报复和反抗意识。

在于连看来,这是他应做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正是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受到压制后的不满情绪的流露。

拿破仑给予平民以飞黄腾达的机会,如今这种机会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出人头地、个人幸福的理想,他又要依附和投靠上层社会。

像于连这样有才能的平民青年如同种子要发芽一样,仍然要寻找向上爬的机会。

他看到主教丰厚的收入,便想到当教士,于是背诵《圣经》,愿到神学院去,忍气吞声地想适应那里的生活。

他看到侯爵能让他改变平民的命运,便甘心为他效劳,不再反抗了。

个人野心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

直到他发现贵族阶级对平民存在根本的敌视以后,又恢复了反抗精神,宁死也不肯妥协。

于连的多变反映的是复辟王朝时期谋求个人奋斗的平民青年的特点。

于连是一个野心家,虚伪是他改变命运的手段。

他说:“虚伪是我争取面包的唯一武器。

”在贝尚松神学院,于连感到这里一切都阴森可怖,充满虚伪、奸诈,是一间人间地狱,但他不愿离开他,因为“背弃了他的幻想,便不会有前途,更不会有事业,那就等于死亡”。

于是他学会了用虚伪对付虚伪。

他本是无神论者,讨厌虚伪无用的神学和宗教礼仪,把彼拉神父视为最危险的敌人。

但他又把自己装扮成最虔诚的教徒,很快学会了宗教礼仪,并选中彼拉为自己的忏悔神父;他的行为只是一连串的虚伪。

后来他到了……(第206页的第二段)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他既崇拜拿破仑,又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

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性格和思想的复杂性。

于连的悲剧表明,在王政复辟年代,一个平民青年要凭个人奋斗去实现个人的名利欲望,挤进上层社会行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的悲剧是广大平民青年命运的概括,这深化了小说反复辟的思想内容。

5、简述《红与黑》的艺术特点;简述《红与黑》中“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意义。

答:(1)①采用个人传记的形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②叙述讲究逻辑分明,语言明净、质朴;③出色的心理描写。

(2)《红与黑》的书名充满政治象征。

①“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②“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复辟时期。

③“红”象征法国的红军装,“黑”象征教士的黑袍。

④“红”象征热情,“黑”象征阴谋。

⑤“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穿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6、简述《人间喜剧》的主要思想内容;简述《人间喜剧》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1)《人间喜剧》的主要思想内容:①反映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②反映贵族阶级的衰亡史;③描写金钱的罪恶史;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

(2)《人间喜剧》的主要艺术特点:①分类整理法;②人物再现法;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7、分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第218页第三段,第230——232页)。

答:拉斯蒂涅是贯穿《人间喜剧》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

巴尔扎克细腻地描写了这个贵族青年被资产阶级同化、腐蚀的过程。

在《高老头》中,他刚来到巴黎。

纸醉金迷的资产阶级社会激发起他对金钱与权势的无限贪欲,很快便抛开了用功读书、取得律师资格这样一条“清白的”道路,决心与资产阶级合流。

但这时,他刚从贵族方面转化过来,还不适应资产阶级赤裸裸的掠夺方式,对伏脱冷给他制定的杀死泰伊番的独子,“从泰伊番小姐身上发财”的计划还有所犹豫。

可是,在《纽沁根银行》、《禁治产》等作品中,他则已经成为一个阴险凶狠的人物,一个地道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了。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那么,拉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

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贵族子弟,初到巴黎时是一个穷苦窘迫的大学生,只希望通过苦读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禄与美好前程。

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伏盖公寓的恶俗丑陋与贵族沙龙华丽高雅的鲜明对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

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

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

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她让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

她从个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

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是伏脱冷。

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

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

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

他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而伏脱冷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

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使他深为震惊的是,伏脱冷赤裸裸说出的话竟然同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说出的话是一个意思。

拉斯蒂涅的经历和见闻,不断印证了他们的说教,特别是他们一个遭遗弃、一个被暗算的结局更证实了“有财便是德”这一资本主义法则。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

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

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

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

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

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

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

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踏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个很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

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的变化经历。

《高老头》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毒化,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8、请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为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答:(1)《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关主题